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戏曲行业饱受现代传媒和其他娱乐方式冲击的今天,一档以传统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风风雨雨经历了十年,由稚嫩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梨园春》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是将传统戏曲和现代传媒——电视联姻,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戏曲节目。二是定位准确。栏目制作者深知河南是戏曲大省,戏曲底蕴深厚,是开办戏曲栏目的牢固基础。三是走平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黄蕾 《视听界》2015,(1):102-104
近年来,越来越多时尚文艺节目出现,对传统戏曲造成较大冲击。电视人如何扭转电视戏曲的困境?笔者从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出发,探寻其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戏曲由最初的实况转播到专场录像、戏曲晚会、戏曲艺术片、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直至今天的专业戏曲频道,走过了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央视的《九外戏苑》、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  相似文献   

3.
王佳兰 《新闻前哨》2004,(12):26-27
名牌栏目是电视台的“闪光点”,“闪光点”多了电视台就会变得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河南电视台戏曲栏目《梨园春》可谓是河南电视台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其收视率在河南地区比电视剧还高,几年来稳居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名,是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4.
河南戏曲节目《梨园春》近年来发展较快,并且因为将传统的戏曲舞台搬到了电视荧幕上,不仅挽救了原已暗淡的戏曲市场,而且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看戏的热情,但是作为一个需要将戏曲文化进一步发扬广大的栏目,《梨园春》依然存在着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气息浓厚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电视戏曲栏目,如河南台的《梨园春》、陕西台的《秦之声》、安徽台的《相约花戏楼》、山西台的《走进大戏台》等,成功地完成了电视与戏曲的对接和碰撞,使戏曲这一备受冷落的文艺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栏目经过不断地改版和调整,积极地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节目样式,成为收视率较高、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有的栏目经营运作成功,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梨园春》激活了河南戏曲市场,推动了地方戏曲的传播,被学界称为“梨园春现象”;《秦之声》亦使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被称为“秦之声现象”。这些戏曲栏目…  相似文献   

6.
《梨园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酸辣苦甜,样样俱全,感慨万千。1994年,在戏曲处于低迷的背景下,河南电视台的领导决心创办《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栏目,这种做法首先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成就了一个奇迹。1999年,《梨园春》改版后,由于增设了观众参与的环节———戏迷擂台赛,提高了节目的竞争力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栏目很快在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梨园春》坚持创新原则,在固有节目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栏目进行了调整,注重了形式上包装,使节目样式在保持河南本土特色的同时,向“更新、更美”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河南省广播电视学会共同举办的《梨园春》现象研讨会,于1月17日上午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会议室召开。总局吉炳轩副局长、中广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林炎志部长和中宣部、河南广播电视厅、河南电视台有关部门的领导及戏剧界、文艺理论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视)节目近年来在全国上星节目中崛起的一个文艺类戏曲性综合性栏目.《梨园春》节目的播出在河南和全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响强烈,产生了《梨园春》现象,为此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电…  相似文献   

8.
王斌 《东南传播》2014,(11):109-110
随着现代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市场形态多元,传统媒介的电视产品的品牌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河南卫视以文化立台,其王牌栏目《梨园春》以传统戏曲为基点、受众为导向、以地方戏曲为特色、市场为支撑打造节目。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为其他电视台地方戏曲节目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电视戏曲的历史和形态进行梳理,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类型进行划分之后,重点分析了“电视戏曲栏目”这一新的节目形式的特点,以及当前电视戏曲栏目所面对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关颖华 《东南传播》2010,(6):151-152
戏曲慢节奏的缺陷、戏曲观众的老化与断层,使得综合广播中戏曲栏目萎缩,戏曲频率中节目的常态化,戏曲广播的经营面临困境。南阳电台采用保成本参与、创新形式诱惑互动的方法,盘活了一档七年不衰的大型互动直播的戏曲栏目——《空中大戏台》,被河南听众誉为广播"梨园春"。本文将从参与成本、巧用戏曲资源以及互动的吸引等层面,分析其成因、对策,探求其可借鉴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卫视的定位是"文化卫视,承传文明",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耕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节目。一、承传文明:河南卫视的文化定位河南卫视"文化卫视"的定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梨园春》栏目,探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赢得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好评,收视长盛不衰,一度成为河南卫视领衔的特色栏目。第二阶段,在2003年底,通过创新栏目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拔出了大型文化益智类栏目《华豫之门》和武术竞技类栏目《武  相似文献   

13.
衡林 《青年记者》2009,(16):81-81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60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国家统计局,2003),农户成为职业划分观众的最大收视人群。目前,我国近1000个电视频道开办了农业节目,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农业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栏目定期播出,专题为主的特点外,它的突出特征是每一期、每一个节目都凸显“农味”。直接服务于“三农”。分散在其它栏目的农村题材节目,包括消息、评论、专题、电视剧、戏曲、综艺等都不列为本文的农业节目。  相似文献   

15.
<梨园春>栏目开播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栏目,几经改版,已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现代传媒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王斌 《新闻实践》2005,(8):50-50
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17.
知戏懂戏方能说戏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18.
《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春》诞生于1994年10月,是河南电视台创办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基本内容的电视戏曲栏目。栏目的平均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7.48%,始终位居全台第一,并带动了整个卫视频道的收视率。一、《梨园春》的受众意识河南地处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是戏曲之乡,是戏曲的一块沃土。河南戏多,戏迷多,剧种、剧团也多,全国300多个剧种,河南就占了40多个。针对这种情况,《梨园春》把它的受众稳定为以河南受众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辐射;以豫剧戏迷为核心受众,同时向其他剧种延伸;以中老年人为核心受众,同时培养青年、少年…  相似文献   

19.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至今唯一一档戏曲类电视栏目,栏目将自己的戏曲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和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其精准的定位及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也使栏目有着众多忠实的观众群,成功实现了将本土戏曲文化和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广播戏曲节目逐渐地被人们疏远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现代流行通俗音乐潮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和戏曲本身的某些弱势不无关联。然而由于戏曲节目在广播文艺节目中又必须占相当的比例,所以,编辑应该认真地把握好戏曲节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吸引听众的优势,千方百计把节目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