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79-79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纪念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逝世100周年戏剧季的开幕大戏,《建筑大师》第一次搬上了中国的舞台。 《建筑大师》是易卜生64岁时完成的作品,该剧的主人公索尔尼斯是一名建筑大师,功名成就的他渐渐丧失对生活的憧憬,年轻时的梦想随着对现实的失望而消失。与易卜生的其他剧作,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建筑大师》充满了象征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2.
杨睿 《编辑之友》2011,(8):102-103
一部书讲述的是熟为人知的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这部书是《城记》;一部书讲述的是名声显赫又鲜为人知的建筑大师,这个大师是梁思成;一部书讲述的是众目瞩望和不为人知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北京。《城记》说的是建筑、建筑师、城市三者之间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座城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建筑师们的高瞻  相似文献   

3.
近日,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新书《大师谈艺录》(分壹贰两册),作为其在第十四届全国书市主打的重点图书。 《大师谈艺录》是《中国书画》杂志社主编曹鹏博士对启功、黄永玉、饶宗颐、欧阳中石等二十多位国宝级文化大师的抢救性访谈的结集,有很强的文化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 《  相似文献   

4.
一"文不逮意"是我国文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概括似乎道出了许多人心中之块垒,私者众事,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云;"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刘禹锡在《视刀环歌》中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苏东坡也常叹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与乎。清人汪中在《述学·别录·与巡抚毕侍郎书》中也不厌其重复:"所为文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其实,"文不逮意"说并非陆机首创。《周易·系辞》中就引过孔子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庄等人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如"道可逆,非常道;名可…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8,(6):F0003
作为一部蒙学经典,《三字经》历来备受推重。此次重订一是承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之余绪,再启文化整理之乐事兼苦役,一是顺应文化复兴的大势,为全体有中国心的人提供一处精神小憩的荫凉。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浮躁之气弥漫,人们日益远离了阅读。那么,读一读《文化大师的读书生活》,感悟大师们是如何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红玉 《兰台世界》2010,(12):59-60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于淼  周建琳 《中国新闻周刊》2007,(34):I0016-I0017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和文化,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记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媛媛  刘威 《青年记者》2016,(14):124-125
1904年日俄战争后,大批日本建筑从业者来到我国东北.1920年他们在大连成立了满洲建筑协会,1921年满洲建筑协会创办了会刊《满洲建筑协会杂志》,主编是南满洲工业专科学校教授村田治郎,1934年更名为《满洲建筑杂志》.虽然《满洲建筑杂志》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势力扩张的文化侵略工具,却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近代建筑文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谭珂 《新闻传播》2009,(10):99-99
五月,央视《艺术人生》前往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录制《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嘉宾中大腕云集:国学大师于丹、知名学者纪连海、填词大师方文山、围棋大师聂卫平、香港作家与美食家蔡澜等。豪华的嘉宾阵容,让人感受到了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提到的新闻场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佛教以其浓厚的文化属性赢得了中国人的认同,但是古代与近代的中国佛教史研究并不昌盛,佛教学术发展的状况也不能令人满意,这诚如陈寅恪在《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中所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而宋代史家之著述于宗教往往疏略,此不独由于意执之偏蔽,亦其知见之狭陋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14.
(排名不分主次)2004年度引进版优秀科技类图书2004年度引进版优秀社科类图书丛书书名出版社引进国家、地区《可怕的科学》经典系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英国《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科学原理童话系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韩国《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国、英国《国外建筑与设计系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国《技术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英国《骨科标准手术技术丛书——足与踝》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国《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电子工业出版社《安全技术大系》电子工业出版社《量子场论》世…  相似文献   

15.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岁朝图》作为中式春节的必修之课,受到许多绘画大师的推崇。其代表作辞旧迎新之象,引领人民走向崭新生活。本文以《岁朝图》构图元素来探讨作画之时的民俗风情,也借此追溯旧时民间风俗,旧时百姓生活愿景,探讨其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李月 《兰台世界》2012,(4):57-58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雨生,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曾在清华大学教授翻译术的课程,在学衡派所办的月刊《学衡》上发表过大量译著。著作有《吴宓诗集》、《吴宓日记》等。吴宓通过译介,有意识地归化整合传统文化,归化西方文化,用一种新思路来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建构。由于吴宓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相似文献   

18.
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很多书画艺术家,尤其是画中国画写中国书法的艺术家。在欣赏林林总总无数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和哲学内涵,每每意荡神驰期间。这其中便也认识了周志平先生一个实实在在用生命去解读中国文化的艺术家。说真的在当下能引起关注的大师名家之列,他也只能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隐时现,还谈不上名声大振或妇孺皆知。但究其人、其画来说,我却早就有为他写些东西的冲动和想法了。  相似文献   

19.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一香港传媒商品化的趋势相当明显.市场恶性竞争十分突出,大量色情暴力以及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涌现,导致传媒公信力急速下降,损害了社会的文化和道德观,意来监管传媒的呼声。香港传媒的最新变化拿起今日的报纸和杂志,或者打开家里的电视机一不少人都会发觉目前传媒出现了很多新产品,例如;杂志多了噎周刊》和《东周刊》,报纸多万《苹果日报》和《太阳报》,两家电视台多了《今日照真的柳徽币追击》。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似乎越来越占上风,整个传媒好像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似的,几十年历史的报纸杂志也要打扮成他们那样.不服从者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