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张报纸。其产品是否过得硬是最为根本的,如果没有受读者欢迎的内容,没有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任何一家媒体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2.
报纸版面设计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报同样是这个道理.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一张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青年报,如何从中学生的需要出发开掘新闻资源?这是一个需要下功夫探索的新课题,是办好青年报的关键所在。一年多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报道的内容,专栏的设置到版面的安排都做了一些改进,各版的新闻性增强了,也搞出一些比较好的新闻报道,整个报纸有了明显的进步,受到中学师生的欢迎。过去,我们《北京青年报》是一张面向各行各业青年和基层团干部的综合性报纸,读者面比较宽,在宣传上各方面都要照颐,结果顾此失彼,甚至互相矛盾,主观上想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都不到,几头落埋怨。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以来,我报纸转向以中学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新闻报道要改革,报纸的经营管理也要改革,这是我们新闻事业发展的两项并行不悖的任务。而经营管理的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来一个思想解放,大胆探索和勇于开创,强化经营管理的自觉意识。首先,要改变那种重编报,轻经营管理的思想。注意办好报纸,把办好报纸当威中心任务,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没有报纸,也就谈不上报纸的经营了。可是办好一张报纸如何用最少的投入,产出一张最好的报纸呢?我们新闻界有的同行在这个问题上,不像  相似文献   

5.
传播信息是新闻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企业报的基本职能。只有每篇新闻报道都能提供最新的信息,并在每条标题上显示出来,才能把一张企业报办得生气勃勃。“看报先看题”,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报纸上某篇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往往只发生在稍纵即逝的一瞥之内。要把读者的这一注意力抓住,我们就要在标题上标出新信息,去吸引读  相似文献   

6.
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应仅仅满足于传播一种信息,而是应当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子,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索事物的发展原因,揭示事物发展趋势,从而给人在思想上有所启发,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在工作和生活上有所帮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报道的指导性。新闻报道的指导性,主要是指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的指导。新闻报道有没有指导性,主要是看它能不能让读者从政治上思想上受益,能不能推动实际工作。我们有些报道之所以言不及义,就是因为没有能够透过现象透视事物的本质,不善于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来提出问题,进而反映事物的时代意义,而只是孤…  相似文献   

7.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戈缨 《新闻传播》2005,(6):46-46
报纸编辑策划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要使一张报纸得到读者的欢迎,要使新闻报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精心的规划设计都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徐举 《记者摇篮》2010,(7):15-15
“要办一张健康而读者喜欢的报纸”。这句话,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既涵盖了办报宗旨,也体现了一种责任。因其内涵深刻,因而笔者以为,要将这短短的一句话做到位不容易。尤其是在眼下,为争夺读者市场,媒体间不遗余力,都在“愉悦读者”四字上卯足了劲。原本,这一点错都没有。但现实中却往往会出现为“愉悦读者”而牺牲“健康”的现象发生。笔者以为,这种“牺牲”,无疑于饮鸩止渴,最终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相似文献   

10.
巫敏 《新闻窗》2007,(4):65-66
一、新闻报道没有细节就失去底蕴和内涵 一篇新闻报道,尤其是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把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告诉读者外,还要尽可能地把相关的资讯展示给读者。贵州日报老报人张善炬在《拜托,留住细节》一文中说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就是这个道理。但如何做到“笔下有细节”呢?笔者认为,这不是为了追求细节而去牵强附会地罗列一大堆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广大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盼望已久的1980年好新闻,终于在今年9月份评选出来了。当看到北京新闻学会关于1980年《好新闻》一书的征订单,得知要到12月中旬才能出版时,这不能不使人有点失望。去年的好新闻,要等上一年才能和读者见面,我们评选好新闻的进度太慢了,效率太低了! 新闻要快,这恐怕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们不是常常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吗?评选好新闻的目的也就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更好。1980年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欺骗,特别是当你看到一条新闻,不久后就被曝出:这是条假新闻,读者顿觉丧气。而对于评论作者来说,遭遇“假新闻”莫过于最大的遗憾。按照常理来讲,作者都是依据新闻报道来展开评论,基于对媒体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是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标志。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大量的信息,只是一些典型,而不能提出新的思想,特别是转折时期说不出新话,恐怕没有什么竞争力。言论在报纸上经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但与新闻报道不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闻是捧给读者的一个西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些读者反映,我们的报纸,也包括晚报在内,还稍嫌单调,未做到丰富多彩。单调同多样是一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要下点功夫。在目前来讲,就是要解决好多样化的问题。多样化,包括报纸内容的多样化,形式多样化,以及新闻报道题材的多样化。今天着重谈新闻题材的多样化问题。一、新闻题材为什么要多样化?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读者对象是广泛的,各阶层都有,而且正在逐步向农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既要注意共同兴趣,也要注意特殊兴趣;既要照顾广大读者,也要照顾相当部分读者的特殊需要。两者都要兼顾。要使新闻报道多样化,就要力求做到:第一,广大读者都需要,都有兴趣;第二,即使不能做到广大读者都需要,起码要做到有相当部分读者需要。比如刊登初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相当显著,这就是新闻的“软化”。它的具体表现,一是对软新闻的重视,另一个表现,是对硬新闻的软处理。透过新闻“软化”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读者意识的加强。它要求在一般新闻报道过程中,注入更多的读者因素。即便是那些政策性、思想性比较强的硬新闻,也应当在报道内容、报道体式、甚至编排位置和刊登时机等方面,尽力体现读者意识。今天新闻界所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一个方面说,  相似文献   

16.
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你也许对其中某条消息感兴趣,殊不知这也许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报道员或通讯员的“杰作”呢。当你合报品味这条新闻的价值时,也许还没看清作者姓甚名谁呢。殊不知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稿,凝聚着多少报道员的苦辣酸甜!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组来自部队基层很适员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苦在其中万事开头难,搞过新闻报道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对于刚刚走上新闻报道之路的报道员,他们的感受更深。报道员贾伟东,是刚刚从新兵连调到报道组不到5个月的“新手”。在新兵连里,他经常写写散文、诗…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资料,这是新闻界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反映了新闻报道转化为新闻资料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说,没有新闻报道就没有新闻资料。也许正是新闻报道对于新闻待料的这一本导和决定的作用,使人们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即新闻资料对新闻的认识作用以及对新闻报道的引发和强化作用。本文要论述的,正是这一作用的重要性。我们所处的世界随时随处都涌现着无数“新近发生的事实”,哪些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哪些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成为新闻报道,哪些则能成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性的新闻报道,哪些可在具有某一共同特性的人群中被视为…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新闻报道要改革,报纸的经营管理也要改革,这是我们新闻事业发展的两项并行不悖的任务。而经营管理的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来一个思想解放,大胆探索和勇于开创,强化经营管理的自觉意识。首先,要改变那种重编报,轻经营管理的思想。注意办好报纸,把办好报纸当成中心任务,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没有报纸,也就谈不上报纸的经营了。可是办好一张报纸如何用最少的投入,产出一张最好的报纸呢?我们新闻界有的同行在这个问题上,不像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县市报纸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个缺陷,即报道农业,往往与工业无关;报道城市,则与农村无关;报道工农业生产,又与城乡人民生活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报纸的宣传效益。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最近几年,我们《襄阳报》研究分析城乡各层次读者的不同爱好和共同志趣,注意寻找城乡读者都喜爱的新闻报道交叉点,较好地做到了城乡适宜,读者满意。一、在城乡相互联系上寻找交叉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工农分割的局面被打破,城乡联系日  相似文献   

20.
当读者打开报纸,一幅内涵深邃、笔墨清新的美术作品映入眼帘,使他获得了美的享受;一张寓意深刻的漫画,使他在笑中得到教益;一帧醒目引人的刊头、题图以及精美的插图,使他增加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这就是美术在报纸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