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苏童的婚姻小说充满了老人式的绝望和苍凉。童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婚姻小说呈现出一种阴冷的色调。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在平淡、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消磨着生命,精神世界一片空白。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座永远也走不出的围城,使他们无处可逃,又毫无所获。  相似文献   

2.
斯佳丽和瑞特是小说《飘》申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婚姻的悲剧。文章通过对斯佳丽和瑞特的性格分析来揭示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并讨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艾丽斯·沃克的第二部小说《梅丽迪安》中的婚姻问题,指出性取向的不同和肤色问题导致是跨种族婚姻出现的主要原因。它在婚姻模式的探讨上比以往黑人题材小说又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小说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雨后》,展示了小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不同的婚姻故事。在几段不同的婚姻故事中,特雷弗展示了他的婚姻观,时间塑造的记忆对婚姻有着重要的影响,女人在婚姻中更为孤独的妥协,安稳和妥协是特雷弗小说中婚姻的普适状态。  相似文献   

5.
闫连科的中篇小说《大校》是军旅文学创作上的又一次突破。小说从文化视点上审视了当代军人从军的生活原因 ,透视了当代军人在婚姻问题上所面临的困惑和苦恼。传统的滞后的婚姻文化观念是造成主人公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 ,社会和家庭在婚姻观念上的变革仍是现代社会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婚姻、家庭纠纷等,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的反映,世情小说产生的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花儿与少年本该拥有公主与王子般的幸福,可生活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没能在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得到滋养,从而获得更新、生长。选择寄居以后,因为"错位归属",他们关于爱情、婚姻的一切美好设想再一次凋谢成一地碎片。小说对不同语境下人性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哈代爱情与婚姻题材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 ,找出了哈代此类小说的一种恒定结构模式 ,正是借助这种结构模式 ,哈代实现了对于英国爱情与婚姻小说的浪漫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9.
受文学政治化的影响,“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打破了传统小说“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建构了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全新的爱情观。小说中这种爱情婚姻模式的出现,表明文学已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相似文献   

10.
婚恋题材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对当代国人婚姻观念的关注与思考。这些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了人们婚姻观念的种种变迁。婚姻观念的演变折射了当下中国人“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婚姻态度。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新的婚姻观念正在形成,传统的婚姻观念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英雄传奇小说里的婚姻模式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民族心理、文化构成的反映,体现了中原民族的民族中心主义和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有着浓厚的道家色彩.此外,英雄传奇小说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和借鉴了神魔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因素,如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运用,从而使其自身的婚姻模式也相应产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由侧重描写一夫多妻制到侧重描写一夫一妻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航  马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34-135
清末民初小说众多,多反映社会生活之作。小说创作甚至完全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场景,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塾师生活的场景也有,而且内容较多。小说中涉及了塾师的教学生活、社会形象、社会地位、日常生活、婚姻、人生价值等几乎所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江南人文地理看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爱情婚姻的美满结局是一种普遍的模式。造成这种大团圆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才子佳人小说诞生的人文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风俗奢华,民心思乐,是孕育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的温床。  相似文献   

15.
伤逝的爱情     
涓生和子君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的主人公,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但他们的爱情慢慢变淡,最终走向失败,本文将探究其失败原因并结合现实对爱情主题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4,(A0):15-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本文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分析,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从青年们的爱情婚姻展开,描述了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虽然言语平时,却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初级阶段,封建保守思想仍给乡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大的社会矛盾,但仿佛看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描绘的淑女与绅士之间的爱情婚姻图。  相似文献   

17.
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的小说构建了中国式的以务实为价值取向的爱情婚姻模式,其中所蕴含的男女双方须担负起维护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她九十年代的创作敏感的把握时代的脉动,揭示了社会的转型对婚姻爱情的冲击,但仍执着的是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的裂变.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婚姻故事结撰全篇,描述了众多婚姻现象。本文旨在剖析作者西周生以婚姻为关注焦点的原因意图所在,解读其对婚姻伦理价值的阐述。通过分析小说描绘的世间婚姻众生相进而解析其浓郁的醒世意味,以及作家深沉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末英国男女婚恋的各种状况。其中《远离尘嚣》和《还乡》两部小说中的女主角由于虚荣心作怪而导致婚姻悲剧的故事值得后人深思。文章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两位女主角虚荣的种种表现以及形成原因,最后得出三点如何处理好爱情与婚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婚姻模式的特征和成因──兼评其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纪德君明末清初产生了一大批以描写才子佳人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的小说,它们大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仕途得意和爱情、婚姻的幸福、美满;其情节结构也大体一致,即人们常说的“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