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是古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 ,是阐发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根本之理 ,是古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用现代历史观念及系统学证明 ,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真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周易》九、六之数是原始《易经》中固有的数占形式之一;九、六之数是原始数的产神秘物,其物质基础是早期人类历法观念所赖以产生的农业文明,其精神来源是上古神话中的日神传说;而爻符的原始含义是原始人把握自然的直观经验观照,与九、六的神话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人公,自然是吴承恩精神思想和心血的凝聚与外化.我们将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子和吴承恩<西游记>本子中的孙悟空形象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吴承恩对孙悟空形象的改造与重塑.这其中的创作动机,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即作者内心深处生活本能意识和死亡本能意识的激荡.而这一个人心理恰恰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暗合.  相似文献   

4.
<古人名字解诂>一书,是至今为止解说古人名字最为完备的一部工具书.它共收人名一万有余,并广征典籍博采群书加以解说,其中大量运用了文字训诂手法.这不仅使得原本晦涩的古人名字关系变得清晰明了起来,也无形中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在此笔者不揣固陋,将从<古人名字解诂>的功用、文字训诂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之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天真     
在英文中,"天真"和"无知"是同一个词,有时这两者确实难以区分。古人认为雷电风雨都是神的力量,而人之所以遭受厄运均是命运的安排,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有限知识使古人的想象空间十分巨大,使他们对天地万物充满了天真的幻想,于是大地和天空结合,美男子迷恋于水中的倒影,女孩在霎时间化成了月桂。没有人苛求其中的逻辑,一切偶然都是合理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话。神话是天真的古人的话语,但是当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人类变得越来越理智,想象的空间却越变越小。  相似文献   

6.
后世文学是在吸收前人的文学营养后才得以发展的。如张可久的散曲《殿前欢·客中》就大量化用了古人的诗句,深得其精髓,为己所用,文情并茂,且不粘不滞,自然妥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对《黄金时代》性话题本质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在所有文学题材中内涵是最丰富的.随着社会的进化,人和人的关系都社会化了,只有性关系还保留了社会和自然的双重性.<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性成了反抗权力的工具或窥视权力的窗口,美国学者Gayle Rubin(葛尔*罗宾)关于五种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黄金时代>所表现的性话题本质进行科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关于<山海经>产生于何时何地,众说纷纭.本文主要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从先秦社会发展演变入手,探讨<山海经>各部分的特点,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其中<五藏山经>所记诸神多是比较古老的原始自然神,而<海荒经>中所记诸神,多是战国中后期由方士把历史人物神话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毛猿>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机器文明和物质主义的盲目崇拜,以及所造成的异化现象远离上帝、远离自然;平面化的人生;趋同化和齐一化.同时,该剧还表现出了尤金·奥尼尔全新的悲剧观.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性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词典,最终成书时间不晚于西汉。因此,它所收录的词汇和解释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西汉以前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其中《释器》部分主要是诠释古人所用器具的,尤其能够表现出古代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文章结合考古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对《尔雅&#183;释器》所记录的古人农耕、捕鱼、打猎的生产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对辞典的功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传统博物学是中国古人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基础,其知识图景包括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的范围和表述方式,体现的是社会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宋朝时花卉的人工培育、种植进入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可以说,两宋时期发生的转变将中国花卉文化史划分为唐至北宋和南宋至明清两个时间段。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北宋的花卉谱录主要为牡丹谱和芍药谱;而南宋以菊谱、梅谱、兰谱为主。从传统博物学的视域来考论时人博物知识的穷理精神,揭示两宋士人在不同境遇下识别、观察、认知花卉,进而在社会思潮逐渐“向内转”的过程中两宋士人群体撰写了不同于西方自然史的花卉“博物志”,呈现出时人多识以求、博物不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家庭教育角度探析<诗经>的民歌部分,也是其精华部分的<国风>,其内容主要有自然、生活常识,生产、生活技能,德行、修身之道和崇拜、祭祀之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诗经>诞生的特定社会背景以及作为教育内容的经典性,从这些内容中可大致看出西周时期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基本面貌,也可以此为起点,静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间家庭教育内容的演变和发展,为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咏史诗多借古人事以自抒怀抱,将强烈的孤愤融入对历史的观照、反思之中,既使得咏史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又赋予史事以丰厚的现实内蕴和情感深度.其<咏史>、<咏三良>二诗即典型地表现了此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才训 《天中学刊》2001,16(1):77-80
<诗经>中有相当数目的情歌吟咏于水滨河畔或与雨水密切相关.究其深层原因,这与古人对水的崇拜分不开.古人认为,水乃万物之源,水蕴含着神奇的生殖力,人也从水出.因此,女人临水或与水接触,便能获取生殖繁衍能力,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诗经·国风>为例,着重介绍了古人如何解释草类植物词,以及草植词在古诗文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的发展是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的.徐迟的<歌歌巴赫猜想>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埋头钻研的科学家陈景润形象,从而在全国掀起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文学热潮.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于非主编)对<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的解释在月份和时间上不完备,确切的是每年夏历六月"初昏"."七月流火"作为一种天文现象,从古人关于北斗柄不同季节和夜晚不同时间方位变化和现代天文学太阳在天球上视运动的角度来解说,更为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8.
古人认为,文学和文艺方法起源于摹仿自然或神灵,因而,向自然或神灵学习就是中国古代原始的文艺方法起源观。它的背后是中国文化起源于向自然或神灵学习。这种起源观生成的客观基础是人类原始的知识领悟力与客体知识要素的自然契合过程-中国古代文化的自生自发的创生过程。只不过童年的人类过分地夸张了自然的合目的性和客体的知识要素,把知识的自然获得理解成了神灵的恩赐,这是中国古代文艺起源与西方的摹仿说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传统技术以自然认知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技术活动中,认知与价值评价相融合,具身认知和默会知识得到强化。这些认知特征,加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形态,一方面促成了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实用技术的发达,另一方面则造成对看似无用的“奇技淫巧”的排斥或轻视,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论理性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不过,在当下技术革命的新背景下,传统技术的这些认知特征以及相应的观念值得再次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今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