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外来移民现象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今日科苑》2009,(14):178-178
据统计,今天生活在德国的外国人口达到740万,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在德国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达到了10年或10年以上,而30%的人达到了20年甚至更久。因此,德国的外来移民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外国人对德国趋之若骛?他们对德国本土居民来说意味着负担与威胁还是在德国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担当着不可小觑的角色?在陌生的第二故乡他们面临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困惑与难题?未来的出路又哪里?本文将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专家工作通讯》2007,(1):47-47
400多名中国工人漂洋过海来到德国多特蒙德,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德国人震撼: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每月挣400欧元,却干着德国工人给4000欧元也不愿干的工作;德国人以为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中国工人一年半就完成了……在这场西方明与东方明的博弈中,究竟谁是失败,谁是胜利?德国导演弗兰克和吕肯的纪录片《失败和胜利》展示了这真实的一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廉锋 《世界发明》2009,(11):12-13
“您知道德国人每年吃掉多少香肠吗?您知道足球在德国人生活里的重要性吗?您知道德国人最喜欢的圣诞节礼物是什么吗?…”这个由成百上千的信息和物品组成的“初识德国”的展览,从不同的角度,诙谐地回答了有关德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人类胎生、哺乳,它是早已被全世界所公认的生物学理论。但德国一队探险者却在印尼婆罗洲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种——卵生人,这新的发现将对人类进化史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为了研究人类原始部落的生活,探险队的领队,德国人类学家劳·沃费兹博士,带领他的10名队员深入到印尼婆罗洲的热带森林中,在一处山背原始大树上看到20多个原始土人,他们住的是一个个有树叶、青草搭成的鸟巢状构筑物,他们身高1.2米,全身赤裸。他们对探险队没有敌人将探险队带到他们别具一格的住处,建筑在几个大树上的巨大的平台上,只见大约30多…  相似文献   

5.
成功是什么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存在各色人等,他们都在忙碌着,奔波着,或者也有可能是非常悠闲的,然而有一天,他们会停下来追问:“人生是什么?成功是什么?有所谓的成功的人生吗?”这个问题可以说困扰着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有些未来学家认为,人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遇到如此众多的问题:全世界有45亿人口,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推测到2000年还将有20多亿人来到我们这个地球,而我们的地球却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养他们;当人们的基本需要不能满足时,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紧张局势、更多的暴力活动、更多的失业、更少的食物和住处;世界南北分裂日益扩大,工业化社会掌握着80%的世界财富和贸易,85%的教育资源,90%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从而威胁着世界的均衡,妨碍着社会的正义和公正,今天的世界已变成武装营地,到  相似文献   

7.
在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生活在世界大城市如纽约、莫斯科、北海道、香港等地的人,怎样打理自己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涨价对微观的家庭开支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年入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大城市家庭,与年入10万美元的美国纽约家庭在消费方面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14,(9):82-82
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什么?不是心脏,也不是肝肾,而是肠道。正是由于现代人对肠道问题的忽视,仅仅在中国,就有3000多万人承受着慢性顽固性肠道疾病的困扰;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肠道问题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诱发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甚至癌症,使国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专家疾呼,若再不进行“肠道革命”,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
常听身边的朋友唠叨:人长大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这是因为我们身上背负了诸多责任。有的人选择逃避,而有的人会选择迎难而上,换另一个角度看待压力。生活态度总会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你选对了吗?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感悟。前几天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现在的法国人流行一种新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让自己如何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相反,是让自己"清贫"地生活,他们的穿着非常简单,服装的面料甚至不如国内。食物餐点也更加简化,大餐出现在家庭餐桌的机率很小;而在德国,尽管奔驰轿车跟他们德国的名字一样值得骄傲,但他们的家庭用车大多是排量很小的车辆。再说美国,其宾馆里的电视机,大都要比中国落后10年。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德国人进入一家他们认为很棒的公司后,服役20年以上很常见,甚至有些终身不换东家。在宝马工厂,就有很多工人干了40年上下,员工的高忠诚度是德企的特色。德国企业究竟有什么秘诀,能牢牢拴住员工的心呢?重视人力资源的优良传统。德企有重视人力的传统,国际化后也会把"德国式HR(人  相似文献   

12.
杨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6,(5):183-183,209
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亿3千多万,占全国人13总数的10%以上。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因年龄增长而逐渐丧失判断能力或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很容易因自我疏忽(self-neglect)和虐待(abuse by others)而在人身和财产上遭受侵害。因此在立法上有必要将这些高龄老年人置于监护之下。自上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保护高龄老人掀起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的浪潮,并形成新的立法理念,如:“维持生活正常化(Normalization)”和“对自我决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文化》2012,(1):18-19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楼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毁,三千多人死于那场世纪浩劫。不为人知的是,在三千多名遇难者中,有46人是孪生子之一。 10年之后,生活还在继续。46对双胞胎中幸存的另一半,至今仍习惯地将自己视为双胞胎之一。在和他们相处时,人们仍能清楚地感觉到那些逝去的孪生兄弟姐妹在他们身后留下的阴影。  相似文献   

14.
据说,某日某地传出惊世骇俗新闻:一艘外星人的飞碟坠落在一丛林深处,外星人逃之天天。消息传出,美国人马上派出由科学家组成的考察组,企图抢先研究飞碟的发动机和导航器的基本原理;英国人则随之派出由地产业老板组成的考察组,专事研究建造飞碟旅游宾馆的可行性;日本人不甘落后,派出的是由开发设计师组成的考察组,其任务是研究将飞碟技术应用在家用电器设计上的可能性。假如德国人要去考察,该派什么样的人?打算达到什么目的呢?据说他们什么人也不想派,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相信有这种事。中国人将如何对待?大家可以根据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科技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也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科学家并不会因此而满足,他们仍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未来3年、10年或者25年之内,将有许多超乎你我想象的发明问世,下面这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明尤其受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四、 他们来自何方?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四世纪时,确切地说是在公元398年时,复活节岛就已有人居住了。同其它地方一样,复活节岛的社会历史也经历了崛起、兴盛和衰亡这三个阶段。谁也不怀疑,现代复活节岛人是波利尼西亚人。但是,最早来到复活节岛的人是谁呢?是波利尼西亚人还是别的民族呢?复活节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还是两个民族呢?他们又是怎样飘洋过海来到这个大洋孤岛上的呢?最早发现复活节岛的欧洲人,曾在岛上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至今,这些不同肤色的人还生活在岛上。于是,有人就根据他们肤色的不同,说复活节岛人的最…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认为,长期待在噪声过高的环境中会有损听力,因此行业标准都是根据人们平均接受的声能来制定的。德国的科学家在花了10年时间,对全球1万多人的听力进行测试后发现,正如所料,在噪声极大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的听力极差,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生活在安静农村人的听力也同样较差。科学家因此认为,适当的噪声能够锻炼人耳朵的接受能力。例如管弦乐团的乐师和飞机驾驶员虽然工作环境也有噪声,但听力往往非常好;经常去夜总会的人的听力也与不常去的人有些许区别。 (摘自《参考消息》)适度噪声锻炼听力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代,两名幸运的德国人成为第一批获准进入了中国此前未向西方人开放的考古禁止区域。他们是当时还刚刚在考古学界崭露头角的后的哈特维希?豪斯多夫和彼得?克拉萨。谁也没有想到,此次禁地之旅成了他们一生中最要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22):37-37
提问栏:地平线到底有多远?宇航服为什么是白色的?月球会永远伴随着地球吗?(您若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请将答案告诉我们,我们将在下期登出)为什么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相似文献   

20.
余平 《知识窗》2006,(7):21-21
前两年我到德国去打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感觉他们单纯善良,对人的信任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