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迪娜·罗森堡新作:《迷人的旋律》──乔治·格什温与艾拉·格什温的完美合作魏长青编译1936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年仅38岁的乔治·格什温首次以乐队指挥和钢琴演奏家的身分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露面。他是为了给影片《弗雷德·阿斯泰尔》创作主题音乐来...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家弗雷德里克·福斯特(Fredcrick Faust)。1892年生于西雅图,一生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志愿当一名战地记者,参与反法西斯斗争,于1944年3月11日死于战场。福斯特一生著作甚丰。本文作者罗伯特·伊斯顿系福斯特之女婿。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4.
三百年前——公元1685年,在德国与“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同年诞生的还有另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哈雷城。亨德尔并不象巴赫那样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最初是个理发师,后来成了外科医生,还当过萨克森-马格德堡王子的男仆。老亨德尔六十三岁时,第二次结婚,娶了一个牧师的女儿。他们婚后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老亨德尔一直希望儿子今后能成为一名律师。当这个孩子刚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时,他的父亲便禁止他的音乐活动,竭尽全力来扼杀他这方面的才能。这样,小亨德尔不得不经常在深夜躲在阁楼里偷偷地用古钢琴练习弹奏。七岁时,亨德尔的父亲带他到萨克森-魏森费耳斯的公爵府  相似文献   

5.
去年是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诞生的110周年纪念。作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他英年早逝,可是他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杰作,如为世人所熟知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和《夜色温柔》(1934),也已成为世界学的珍品。菲茨杰拉德的创作生涯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写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姗尔达·赛瑞和雪拉·葛雷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不同音乐元素之间的碰撞、融合为音乐家开辟了再度创作的空间。世界吉他之王麦克·斯特恩正是缔造这种音乐神话的爵士英雄。20世纪70年代,当麦克用手中的吉他将爵士乐与摇滚乐巧妙融合时,爵士吉他便开始了“融合”演奏的新纪元。而这位“变幻莫测的魔术师”凭借其非凡的音乐成就,也同时摘取葛莱美音乐大奖与OrvilleW.Gibson最佳爵士吉他乐手奖的桂冠,为他奠定了爵士乐坛无可争议的地位。2003年初,麦克·斯特恩进入北京乐迷的视野。当他用技巧精湛、激情四射的Funk节奏和诗意般的旋律冲击听众的神经时,我们的音乐观念再次被现代音乐震撼并接受其洗礼。对于“麦克·斯特恩北京音乐会”的总策划人臧天朔而言,2003年可谓好运连连。继第9届华语榜音乐评选他一举将“最佳歌手创作奖”与收为囊中物之后,在其创办的“北京有戏文化传播公司”的积极运作下,麦克音乐会的成功,无疑意味着臧天朔向演艺产业界的进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国内演艺公司在高质量现代音乐的引进与推广上,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渠道。面对日益开放的音乐文化市场,融合爵士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音乐创作理念上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作为乐手与音乐人,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现代音乐的创作与制作,国内演艺公司在推动流行音  相似文献   

7.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上他以清新的文体及技巧而闻名于世。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使馆的法务官。他因两岁丧母,八  相似文献   

8.
格林兄弟与图书馆李有观德国的格林兄弟(哥哥雅可布·格林,弟弟威廉·格林)是著名的童话作家,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童话,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两个都曾长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有很深的因缘。哥哥雅可布·格林于1808年大学毕...  相似文献   

9.
谈到罗伯特·舒曼(1810—1856)的音乐,就必定要谈到他的妻子、著名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可见对舒曼来说,他妻子的存在该有多么大的意义。这里要谈的《克莱斯勒偶记》,就是舒曼出于对克拉拉的思念而创作的乐曲。虽然当时他俩尚未结婚,但是1838年在舒曼写给克拉拉的信中说:“在此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你以及我对你的思念。”这表露了《克莱斯勒偶记》创作的源泉是他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不过这位音乐大师与历史上许多天才音乐家一样,一生都在与贫穷困苦搏斗,同社会歧视抗争,正是艰难世事,激发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磨砺了他百折不挠的斗志。巴赫从小酷爱音乐,他孜孜不倦的向音乐大师们学习,虽然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通过刻苦自学…  相似文献   

11.
1980年英国在一套四枚邮票上(1130—1133),纪念了四位伟大的音乐作曲家兼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托马斯·比彻姆爵士、马尔科姆·萨金特爵士和约翰·巴比罗利爵士分别出现在面值12便士、13.5便士、15便士和17.5便士的邮票的画面上。他们在生前,使世界上差不多上百万的音乐爱好者获得音乐享受,的确是值得印在邮票上加以纪念的。美国也发行了一套“美国名人”的邮票。在一枚面值2分的邮票上,纪念了另一位作曲家兼指挥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相似文献   

1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帕勃洛·毕加索之间有什么共同之点?路易斯·巴斯德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之间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在人们的心目中,科学家与艺术家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洛杉矶的一位生物化学家却声称,在这些名声显赫的思想家中间也许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地方。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是麦克阿瑟奖金获得者,今年32岁。他对150名科学家的传记进行了研究。目前这项研究已基本完成。有关这些男女革新家们精神生活方面的研究成果,使那些呼吁要进一  相似文献   

13.
尼克·怀特写道,老演员乔治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退休,然而他却还在拍电影,拍电视,录制歌曲和著书。在新影片《再次18岁》中,他甚至与他十几岁的孙子对换角色。  相似文献   

14.
现年75岁著名的美籍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素尔·贝洛1988年又推出一部轰动美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再遭情变》(More Die of Heartbreak)。这篇小说同他创作的其它小说一样,其主题是揭示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小说以肯尼思·特拉亨伯格为叙述者。35岁的肯尼思随父母在巴黎长大,后来回到美国中西部,在其叔父本·克拉德任教的大学里担任俄国文学助教。他的叔父50多岁,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植物学家,由于在研究北极苔藓方面成绩卓著而深得同行们的敬重。肯尼思把叔父视作自己生活的楷模,对他的人生信念更是执著崇敬。他叔父认为,“如果不能确信在自己的生活中能为每个人、为整个人类有所贡献的话,那么,你就没有理由继续生存下去。”叔侄两人和睦相处,十分投机,无话不谈。这从小说开篇的50页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例如查尔斯·亚当斯的漫画、希契科克的电影、西格蒙德·弗洛伊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尔德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既是那一年代典型的轻浮、无忧无虑、为金钱而奋斗的生活的带头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位超然的观察者。他的个人生活便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在“二十年代”期间,他因创作获得成功而致富,而当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也给菲茨杰拉尔德带来了厄运。在此期间他的作品不受欢迎,他在衰微中度过了十年,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乔叟,最卓越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而汤姆斯·马罗礼正处于这两位文学巨匠之间的时代里。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他在狱中写下了他的不朽名著《亚瑟王之死》,但他未能见到这部作品出版便去世了。许多历史学家把马罗礼生活的年代称为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即从中世纪向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过渡的时期。伊丽莎白时代产生了莎士比亚、马洛和本·琼森等的不朽作品,是英国文学的全盛期。马罗礼创作的年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百年战争(1338—1453)正接近一个不光彩的收场,英国人只保住了加来地区。1458年,两支贵族之间爆发了一场内战,而软弱昏庸的亨利六世措手无策。这场玫瑰战争(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交战的两个家族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盾形  相似文献   

17.
卢卑克的参议员、商人托马斯·约翰·亨利希·曼看不上他的长子,认为他的这个儿子不请世事,性格内向,生活漫无目的——这些品质不合乎勤劳的声卑克商人家庭的要求。实际上,他的长子亨利希·曼(HeinrichMann)看上去确实很平庸。他练了一点写作,后来当了一名书店学徒,但他对这个差使不感兴趣。他一心想当画家,便到意大利去旅行。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1898年在罗马的阿根廷道34号,我的才能顿时进发。我不知道当时做了些什么,我想自己只不过是要用铅笔画一幅素描,可是却写了一部几乎是完整的小说。”这部小说叫《在懒人乐园里》,在书中亨利希·曼严厉地指责了他的父亲及其所属的上流社会。他抨击和讽刺了唯利是图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 Willson Peale.1741~1827)是第一个为乔治·华盛顿作肖像画的艺术家。而成功创作出规范标;隹的华盛顿肖像画的,则是另一位更年轻的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生于罗得岛的北金斯顿,1755年22岁时赴英国。他勤学苦练,吸收了意大利和英国绘画大师的长处,画了许多具“宏大气派”的肖像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罗思与布卢姆的恩恩怨怨张玉娟编译克莱尔·布卢姆毫无隐讳地披露了她与菲利普·罗思之间烦恼的罗曼史与婚姻生活菲利普·罗思(PhilipRoth)是一位美国作家。他自幼在犹太人居住区长大。大学时代就曾主编文学杂志。195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泰斗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并因其戏剧创作的成就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金·奥尼尔,一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名人,尤其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都有过交往。在和众多名人的关系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他与美国名记者约翰·里德和与英国电影巨星查理·卓别林之间的恩怨。约翰·里德(1887~1920)是美国诗人、政论家、记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欧洲担任战地记者。1917年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爆发,写成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日》,最早向全世界全面介绍了十月革命的来龙去脉,列宁亲自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