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富裕、富豪阶层的不断壮大,大众化的旅游已无法满足富裕阶层的旅游消费需要。作为当今旅游产业的利润高点和研究新领域,高端旅游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针对高端旅游的概念、标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争论很多,但毋庸置疑的是高端旅游本身便具有"标签"特质,不同于国外高端旅游目的地成熟的品牌形象,我国高端旅游市场在关注市场开发、产品服务升级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如何树立高端旅游目的地市场形象。本文从品牌策略角度分析我国高端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医疗旅游、医疗旅游业、融合性特征、空间流向特征、制度化差异性特征详细阐述和解释了全球化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从多个需求的因素分析了医疗旅游业形成的动力机制。例如: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大量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均有大量的需求,同时作为医疗旅游目的地也可以提供低价格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产品。最后从技术领域和层面剖析了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比如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游客活动的地点和推动了医疗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许庆勇 《内江科技》2007,28(8):110-110,132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携程旅行网和黄山旅游网两个比较成功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对比分析,提出自己关于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赵盼 《内江科技》2010,31(4):125-125
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平顶山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来看,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包括旅游产品、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环境等。实施政府主寻,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完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开展工业旅游。联姻绿色生态农业等等措施,平顶山必将迈入全国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5.
李琛  葛全胜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1,33(9):1806-1814
本文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模型,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①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但也会加剧居民收入两极分化;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减少了本地居民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③旅游发展改善了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但草原退化加剧与发展旅游业有关。基于此,本文从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一般产品附加值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附加值这些研究对象界定后,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各种可能途径,并指出了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产品附加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中零售商的信息技术投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鹏 《情报杂志》2007,26(7):74-76,80
通过应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中两个竞争零售商的最优信息技术投资决策。结论表明零售商投资信息技术最终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可能会导致零售商利润降低,其是否应投资信息技术,取决于零售商与其竞争对手的成本之差、零售商间的距离和单位距离的旅行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了零售商投资信息技术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玉婷  徐晓林  陈涛 《现代情报》2012,32(6):46-50,54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缺少以游客为出发点的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本文尝试从游客情感角度出发,运用场所依赖理论基本内容,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与场所依赖形成的关系分析,针对出行前、旅行中、旅行后3种旅行状态分别总结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模式,以期丰富旅游规划的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及其绩效评价已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如何提高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绩效出发,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网络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综合模型,并且以厦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提高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绩效的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