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中国人有个说法: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许多美国人赞同早上吃好的说法,但是他们对午餐和晚餐有不同的想法。在美国,午餐时间是短而快的。  相似文献   

2.
饮食习惯随着国与国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人们能够改变食物,而且也能够改变饮食方式。 中国有句谚语: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许多美国人以一顿丰富的早餐开始他们的一天,但是他们对午餐和晚餐有着不同的想法。在美国,午餐时间是短而快的。绝大部分美国人在午餐上仅花很少的时间,然后他们就回去上班或上学。因此他们午餐吃得少。工作之后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来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相似文献   

3.
一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则消息,“美国科学家新发现马齿苋防治心脏病”。马齿苋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在校园里、庭院里甚至马路边经常可以看到。上海浦东新区的许多大型绿地以及近郊的田埂边更是可以找到很多马齿苋。我的安徽老家里的人还把马齿苋晒干煮肉吃,味道非常鲜美。  相似文献   

4.
马佳 《中学生英语》2006,(12):21-21
在你的国家,人们在重要的节日里吃什么呢? 一些美国南部的人吃一种黑眼豌豆和有芥兰菜的饭。豌豆很像硬币而芥兰菜很像美元。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带来钱财和好运。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暑假,我结束了在美国一年的生活与学习,回到了家乡南京。两国生活有许多不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吃的方面。美国人吃得比较简单,喜欢吃汉堡、披萨和大块的牛肉,蔬菜基本是生吃的。我原先很喜欢吃汉堡,可现在已经腻了,还是中国的美食对我的胃口。美国人一般不太愿意花很多时间在做饭上,超市里有很多半成品和各种调味酱料,买回家用微波炉或烤箱加热一下撒上调料就可以吃了。而在中国,我妈妈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买菜、做饭,她常说一定要吃新鲜的食物,这样才有营养。  相似文献   

6.
听着那纯真的话语,想着那可爱的画面,忆着那童稚的神情,我一点也不觉得那是在假惺惺地做商业广告,倒认为他们是真真切切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平心而论,无论是外在包装,还是内在质地,美国货都是吊人“口味”的,它是金玉其外,也“玉金”其内啊。难怪孩子们吃完还不忘舔舔嘴唇,喜滋滋地夸奖。童言无忌,某种程度上讲,孩子们的夸奖超过了一打“ISO”之类的权威论证。就让我们单说说吃的事儿吧。据我所知,中国的吃文化世界闻名,但现在你看看,麦当劳前人满为患,肯德基旁摩肩接踵,德士堡里座无虚席,洋快餐生意为什么如此之好呢…  相似文献   

7.
(A)Different Ways of Eating中美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常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对于"早饭吃好"这个说法,美国人表示赞同,但对另外两点,他们却不以为然;另外,中国人吃饭爱热闹,讲究气氛热烈,而美国人就餐却不愿说话,席间总是静悄悄的。请你猜猜看,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海外英语》2007,(12):36-37
1美国人还有道德吗?这是个好问题。许多人坚持对与错乃是个人的意见。但是, 还是有些人在呼唤美国人回到传统的道德价值里去。威廉·班奈特, 前任美国教育部长, 正是为了此目的而在 1993 年编辑了《美德》这本书。班奈特认为伟大的道德故事可以建造性格。班奈持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许多美国人仍然相信道德的价值。但是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豆角     
奶奶的院子里有许多豆角,碧绿的叶子爬满了架子。架子上挂着许多豆角,它们都是两根两根地一起长,像一对对双胞胎姐妹在荡秋千。它们穿着淡绿色的衣服,脱开衣服,里面的宝宝整齐地排着队。豆角能生吃,也能熟吃。生吃,又脆又甜;熟吃,香甜可口,叫人越吃越爱吃。豆角$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二(3)班@孙旻姮  相似文献   

10.
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吃得好就长得壮,于是孩子的饮食里鸡、鱼、肉、蛋、奶制品从不间断。其实,孩子吃得好不好与长得好不好是两回事。所谓吃得好,是指给小儿吃的食物的营养价值高,而长得好不好是由孩子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情况所决定的。孩子吃得好长不壮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所致。吃得好怎么会产生营养不良呢?常见原因有:1.营养素不全面。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6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哪一种缺少了都对健  相似文献   

11.
在你的国家,人们在重要的节日里吃什么呢?一些美国南部的人吃一种黑眼豌豆和有芥兰菜的饭。豌豆很像硬币而芥兰菜很像美元。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带来钱财和好运。  相似文献   

12.
快餐店     
人们都知道在美国最受欢迎的食物是汉堡包。购买汉堡包最好的地方是快餐店。在这些店铺里,人们定购好自己的食物,等上几分钟就可以自己端着食物到桌旁吃。他们可以在餐厅里吃,也可以将食物带出去在家里吃、在工作场所吃  相似文献   

13.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其实是自我麻醉”的观点,说出了许多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里话,让那些故意对基础教育的现状抱自恋、妄断和隐瞒心态的人露了马脚,让那些因不了解实情而津津乐道于中国基础教育的人吃了一副清醒剂。但我觉得,如果把目前“素质教育说说  相似文献   

14.
越吃越神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碰到一块儿,开始吹牛。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机器,只要把一只猪推进机器里,转动把手,腊肠就从另一边源源而出。”法国人说:“这种机器在法国早有改进。如果腊肠不合口味,只要把它放回到机器里,倒转机器把手,猪又会从那一头再跑出来。”越吃越神@李民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朋友     
人的行为,有可理解与不可理解者。几日前我因乘假期之便,约了几位朋友,到南部去玩了一趟。到高雄的时候,我们先将一些简单的随身行李放在旅馆里,然后趁着天还未晚,想去访一位朋友。转了几个弯角,正找到要去朋友家的正路,碰巧这时我们要找的那位朋友迎面而来。他一见我们,高兴非凡,热烈地跟我们逐个握手,并一定要我们到他家里去让他款待便餐,他说他的太太煮得一手好菜。我说:“我们并不想来打扰你的,只因为我们看见天还不怎样晚,想先来告诉你一声,准备明天请你一同游澄清湖。”“好的,好的,只是晚上你们一定要让我招待便餐,走走,现在就走,到…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的生活习尚最为独特处有二:尚节俭和喜搬迁。美国是世界上比较富有的一个国家。可是那儿的人对食物的节俭,真有点儿令人不可相信。美国人吃东西极其斯文,常常是一口一口地缓慢咀嚼,直到把碗碟里的东西吃干净。他们在办公室吃自己带来的午餐时,即使只剩下一块饼干或其他一丁点什么东西,也要包好带回家去。假如是在餐馆里进餐,客人一般都把剩下的菜带回家去,翌日予  相似文献   

17.
记黄泽小吃     
每当我回到黄泽的时候,都是饿着肚子回去的,为什么呢?因为黄泽的小吃太好吃了,有可口的小笼馒头,有香喷喷的霉干菜饼,有脆脆的猪油饼,还有春饼、麦饼子、大饼、豆浆等。我可是留着肚子去吃小吃的。我最爱吃的是猪油饼。它的颜色是白白的,吃到嘴里又香又酥,可好吃了,吃了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很简单,拿一点和好的面粉,用猪油、葱做馅子,外面放少许芝麻,在火炉里一烤就成了,味道很地道。不光是我一个人这样爱吃,连我爸爸妈妈也是一样。许多吃过黄泽小吃的人都这样认为,这种猪油饼味道好。不信?那你…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06,(6)
我在国内呆了二十多年,嘴巴都给喂刁了。在家吃饭时,妈妈的手艺还可以,做典型的江南饭菜。在复旦读大学时,饮食虽比不上家里滋润,但也还算可口。有机会呼朋唤友上一次馆子,也尝到不少至今令我回味的佳肴。可到了美国,一切都不一样了。住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刚开始进食堂时还挺新鲜,桌上放着各种蔬菜:西红柿、蘑菇、黄瓜、生莱、红卷心菜、洋葱、西芹、胡萝卜等等,红橙黄绿,煞是好看。主食是三文治、比萨饼、意大利通心粉、汉堡包等。是自助餐,手拿着盘子不知吃什么好,只好各拿一点,再浇上不知名的色拉酱,吃起来感觉像兔子吃草一般。就这样吃了几个星期,难受极了,每天吃饭都犯愁。可饭总得吃呀,来美国前,父母一再叮咛,饭菜一定要吃饱吃好。想想也是,背井离乡的,不容易,总不能亏待自己吧。再说,奖金学一个人花绰绰有余。于是,我下决心搬到一个带厨房的宿舍楼。虽说如今的女孩不善家政,可下碗方便面,烧简单的饭菜还是可以的。在美国买菜挺省事,各种蔬菜弄得干干净净,肉类切成一块块,包装成一盒盒,每周去超市一次,买回来塞在冰箱里,够吃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19.
罗西 《新读写》2014,(12):55-55
每次在公园跑步的时候,总觉得前面都是挡路的人,碍手碍脚的特别多,而漫步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一个人过分追求速度与目标的时候,就很容易树敌或者内心生出许多莫名的敌意与困难。一中医朋友为我开一帖养生方:红枣3颗、枸杞6粒、桂圆2个……给我感觉特小气,好东西多吃总不坏吧。后来听到一句话:饿只带来一种烦恼,吃太多则带来太多烦恼。  相似文献   

20.
生日快乐     
秋天总让人感到疲倦。我依然每天以同一种姿态,迈着同一种步伐, 在同一个校园里独自穿行。我用很多的时间发呆或者睡觉。一大早起来,用惺忪的眼模糊地打量着相似的楼房和树木。有的时候脑子空空的,或者冒出一些怪想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喜欢一个人走路,从一端到另一端,自由而寂寞。我可以为了吃某样东西而跑好远的路,或者为了买一本书跑许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