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选择题 1、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上单 位,下列记录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A、一位学生的身高是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圆硬币的厚度为1.9。 2、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量出准 确的结果; B、读数时,估计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 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  相似文献   

2.
1.估算长度 例1 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南京) 分析 (A)选项17.5mm相当于两手指宽;(C)选项17.5dm相当于成人身高,而(D)项长是(C)项的10倍.应选(B). 2.估算速度 例2 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一、结合实例,增强学生估算意识   要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凭借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估算,说明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例 1.学习了计量单位后,可设计如下估算题: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和单位。   (1)课桌面积 40( ),教室面积 48( ),一块橡皮面积 4( );   (2)估计跳绳长 ( ),教室长约 ( ),大头针长约 ( )。   通过以上估算,增强了学生对单位大小直观的感知。   例 2.每 500克红枣批发价 5. 96元,妈…  相似文献   

4.
【题目】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一3刁牙),B(一2,3涯),C(2,3涯),点D在第一象限. (1)求D点的坐标; (2)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涯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涯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坐标是多少? (3)求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ID,重叠部分的面积?李朗 【解答】 (1)’.’B、C的坐标为B(一2,3涯),C(2,3涯), :。BC一4. :.由A(一3,涯)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D(1,在); (2)A(一3,万),B(一2,3万),C(2,3涯),D(l,涯),先向右平移万个单位,分别得(一3…  相似文献   

5.
1.常识类问题用一些基本常识,结合物理规律进行估算,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基本能力. 例1 一只普通家用照明白炽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与下列哪一组数据较接近?( ) (A)20A.(B)2A.(C)0.2A.(D)O.02A.  相似文献   

6.
估算题在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常出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实际能力.此类题型常分估测题、估判题.求解估算题的关键是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寻找解题依据.下面就近年物理竞赛试题为例,探讨此类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在相同大前提下彼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平行关系的一组予题分别称之为相关题与系列题.这两类习题,以形式上看,系列题具有一定的梯度,知识覆盖面宽;相关题具有延伸性,住住只有在正确解答出前面题后,才能解出后面题.因此,在数学总复习中发挥这两类习题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无疑将是有益的.例1 过拋物线y=2px的焦点F作倾角为θ的直线,交拋物线于A、B两点.(1)求出AB的长度以倾角θ为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2)求此函数的定义域和极值;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笔者学校的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l与曲线C:(y-2)~2-x~2=1交于A、B两点.(1)求|AB|的长;(2)略.从实际考试情况来看,笔者所在学校高三学生本题第(1)小题总体上做得不甚理想.以下结合自己对本道题的教学为例,谈谈个人浅见,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的例习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思维方式进入新的思维境界,结合生活、娱乐活动中的实际,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将高中数学试验教材(1998年版)第二册(下A)P.170,B组第10题,给学生讨论解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从低年级开始就明确了估算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用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师,渐渐对估算教学有了一些思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去,通过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形成估算的良好习惯.不要一味地为估算教学而教学,使估算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道题:"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够吗?"  相似文献   

11.
1.测地球的半径例1 古希腊的厄拉多塞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年的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的A城垂直地面立一根长度为1m的直杆,测得此时杆的影子长度为0.13m,而在A城的正南方,与A城相距为L的B城(B城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阳光恰好沿竖直方向照射.射到地面的阳光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估算出地球的半径.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以几道中考题为例,谈谈解题的思考过程,以供交流、探讨.一、题目题1(2015年镇海中考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0,3)分别是x轴,y轴上的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点D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将正方形沿x轴负半轴方向平移___个单位长度后,点C恰好落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相似文献   

13.
学习数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通过思考和探究,挖掘习题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这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下面笔者举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例1.直线l过点P(3,1),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O为原点,若△A OB的面积等于2,则直线的条数为() (A)1 (B)2 (C)3 (D)4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简单问题蕴涵复杂思想在一节自习课中,有一位同学问到这样一道题:用长度分别为2、3、4、5、6(单位:cm)的5根细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能够得到的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A)85cm2.(B)610cm2.(C)355cm2.(D)20cm2.(2006年,全国Ⅰ,11题)师(不假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王溢然、朱从礼编,百家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有这样一题:在宽阔的静水面上同时扔两粒石子,激起了水波.已知两落点A、B相距4λ(λ为波长),则水面产生的不连续的振动加强线共计有____根;在A、B外垂直于A、B连线的直线MN上,振动的加强点有____个(图1).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一道题不知如何下手.分析原因有:学生对波的干涉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仅着眼于记住几个结论,对波的干涉图样认识肤浅,特别是对波干涉问题的定量研究尤为缺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抓住上述典型问题作比较详细的讨论,力求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高考、会考试题中一题多解的题目占有相当的比例 ,此类题目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数学思维能力。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例 1 [1]  已知 A(-1 ,-1 ) ,B(1 ,3) ,C(2 ,5) ,求证A、B、C三点共线。证法 1 利用向量知识图为 AB =(1 -(-1 ) ,3-(-1 ) ) =(2 ,4 ) ,AC =(2 -(-1 ) ,5-(-1 ) ) =(3,6) .又 2× 6-3× 4 =0 .又 AB∥ AC,所以直线 AB、直线 AC有公共点 A,则 A,B,C三点共线 .证法 2  (利用向量知识 )因为 AB =(2 ,4 ) ,AC =(3,6) .设 AB与 AC的夹角为θ,则 cosθ=AB .AC/|A…  相似文献   

17.
一、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量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为10g。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4mm。C.一名初三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800N。D.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2m/s。2、学校用来升国旗的旗杆顶端都安装了一个定滑轮,它的主要作用是:()A.省力。B.改变力的方向。C.省距离。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相似文献   

18.
在 NMET 试题中,单项语法填空考查的知识面广,非常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很好地体现了通过语境来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如 NMET99单项语法填写第7题:—I'm going to the post office.—__you're there,can you get me some stamps?(A)As (B)While (C)Because (D)If学生一见试题,似乎(A)、(B)、(C)、(D)都不错,不能直接依据所学的某个语法结构及词汇知识作出正确判断(至少是不好判断),这时只能靠潜能来进行模糊  相似文献   

19.
听力测试( 共20分) Ⅰ.听力试题( 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第一题: 情景反应 这一大题共有5个小 题, 每个小题你将听到一句话。请你从A、B、C 三幅图片中选出与所听到的信息相关联的一 项, 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1.A. B. C. 2.A. B. C. 3.A. B. C. 4.A. B. C. 5.A. B. C. 第二题: 对话理解 这一大题共有5个小 题, 每小题你将听到一组对话和一个问题。请 你从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 选出一个最 佳选项, 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 6.A.America B.Canada C.Australia ( ) 7.A.To the cinema B.To the librar…  相似文献   

20.
探求动点的轨迹是解析几何题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分析问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即问题的背景材料.因此,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背景材料,将问题化难为易.下面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精选几题,供各位读者赏析.一、以平面向量为背景1.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作为问题背景.例1(2003年高考题)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 λ!A“B|!A“B| |!!AA““CC|#$,λ∈[0,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分析设AB与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e1和“e2,因为!O“P-O!“A=!A“P,则原式可化为!A“P=λ(“e1 “e2),那么在△ABC中,很容易知道AP平分∠BAC,则知选B.解决此题所用的都是简单的基本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基本定理、菱形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若教师十分熟悉这些知识,又能迅速地将它们迁移到一起,解决这道题将很容易.2.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作为问题背景.例2(2005年高考题(文))点O是三角形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