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毅  黄正泉 《文教资料》2006,(11):40-41
自由教育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西方教育思想,它的理论随着人类对自由认识的深入而逐步深化,对西方数千年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自由教育目标各个时期的历史演进,分析了自由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阐述了当今实施自由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一定历史阶段中人类总体活动能动性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总和,而且在这总和之上又不断指向更高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不仅仅是对必然限制的消极摆脱,而乃是一种认识并掌握客体的规律和主体的规律以及一定目的的能力和状态.作为人类天生所共同向往的“不断指向更高的总和”的一种完美超越,自由与人类生命之爱和艺术之美的创造永恒地缠绕在一起,自由是生命价值人格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艺术的美的规律.“判定文艺作品与美的规律的符合程度,也就是判定文艺作品表现的自由程度——这是马克思美学批评的中心问题.”由此,我们才能寻找到马克思文艺自由观与恩格斯“美学与历史观点”的精神相通处.“历史是自由的体现和发展”(克罗齐语),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由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历史的自由精神,在文艺中这种自由精神以美的规律出现,因而我们在历史的审美研究中可以找到对自由的历史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西方文学角度切入,从理论上努力开掘中西方自由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在品质,进而大胆地揭示出中西方自由精神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由和谐一致到分化发展再到互补趋近的基本发展脉胳,文末则对自由精神在下一世纪的走向作了一种忧患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关于设防的学说与政治,它是限制权力的政治制度。作为一种理念,同时亦是一种手段,宪政浸透了历史传统和入文精神。自由作为西方宪政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石,体现了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保障,并以此来揭示宪政的基本精神。自由在宪政的基本含义中反映了宪政国家的目的及价值诉求,构架了西方的宪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自由教育三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思想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对西方数千年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介绍自由教育概念内涵的历史演化,分析了自由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概括了今天自由教育理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就自由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6.
意境的哲学内涵是生命自由,中国古典艺术意境便是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它主要由官志缘情的诗歌意境、气韵生动的绘画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诗画意境三种类型构成。历史地看,这三种类型又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从儒家境界向道来境界转变,精神自由追求不断深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血色浪漫》是都梁的一部优秀作品,文中主角钟跃民经历了当代中国历史,有着和社会时代紧密联系的人生经历。他的行为契合着中国传统游侠的各种基本特征,始终都在证明着一种桀骜不驯的自由精神,展现出一种现代意义的游侠色彩。该文从游侠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特征及其文学意义出发,分析钟跃民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其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游侠特征,揭示出其自由精神对于现代人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嘉对爱情、土地和金钱的追求,表现了她那种具有主动性、占有性和攻击性的外向性格,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历史主动性的美国精神,并由此达到了对个人自由的把握和个人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本世纪中国最具自由意志和现代意识的思想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人”。鲁迅的超世俗化 ,决定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一种人格标尺和价值参照 ,鲁迅将永远属于“现在时态” ,永远与人类的追求同在。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以其理性的立场,通过对历史的偏离及语言的变形,在其代表作<黄金时代>中给我们提供了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即对历史进行消解的同时,张扬理性、自由及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其学术自由、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研究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涵及发展,对目前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界历来对庄子之游歧义纷争,聚讼不已,而庄子之游关联着庄子对生存世界的总体看法,对其准确理解事关重大。作为庄子主体心态阐释核心的“游”,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审美精神,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游”成为深蕴中国文化人心灵中的情意结,成为中国传统美学境界论中的深层根基。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世界观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方针,其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通过对普遍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求,达到对于现实世界中各种生死利害的超越,获得人格上的完全独立和精神上的彻底自由,从而为道德观念确立坚实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局外人》中频频出现的‘光’这一意象,具有反传统的象征意义——从对理性和希望的象征转为刺目的恶性强势象征。暴露出理性结构体自身已经出现问题,并被问题带上了歧途。从而"为人"的理性精神变成挤压人的精神空间的暴力。私人体验的自由权力和言语权力逐步沦丧。默尔索式的"沉默"成为向人们启示真理的最有效的方式,最后遭到理性暴力将其处以极刑的审判。  相似文献   

16.
论"学术自由"理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自由产生于思想自由,其精神实质是一种人性的体现。现代高等教育在学术自由理念支配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对辩证的范畴,学术自由必须承担学术责任。学术自由弘扬批判精神和张扬个性,为创造性提供精神氛围。学术自由体现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从“技术兴趣”到“解放兴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技术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教育的普及,但它同时也形成了对人的精神的严重压抑,使教师成为“操作工人”,使学生成为“加工原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而“解放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使师生都回归其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的生命力量得以激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从“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一条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线索。如果说康德将历史哲学视为“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还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那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则呈现出高度的思辨性、系统性的特征。他认为主宰历史发展的是以“自由”为其规定性的“世界精神”。  相似文献   

19.
“立人”与“立国”是鲁迅思想内核的双璧.鲁迅早期在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时候,强调的是人的个体的精神自由,但并不排斥集体主义的“立国”,是通过“立人”而“立国”;经鲁迅自己不断地质疑,加上血淋淋的事实和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运动的启示,又由于鲁迅对马列主义新思想的摄入,鲁迅就逐渐转到“立国”上来了.此时他突出的是集体精神、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但对“革命”和“民众”又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关注“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自然"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的“自然”包含有丰腴的理性内蕴:关注动物生存权利的物道主义;尊重人的自由的人道主义;充满反抗精神的批判现实主义;崇尚“法天贵真”的审美理念;脱离世俗的超现实主义;知足常乐、安之若命的宿命论等。认真解读这份珍贵的文化遗存,将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