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南天第一秀"的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区文化底蕴深,树木秀丽,集"黄山松,杭州泉,龙井茶,普陀佛"等于一体,是众多旅游者的好去处,但景区存在着旅游精品少、产品老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整体规划、专业人才不足和部分区域过度开发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合理有序的开发与全面系统的保护桂平西山风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设数字石林 促进科学发展——记数字石林景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务院1982年批准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景区,景区保护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以喀斯特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旅游观念的逐步成熟,旅游需求普遍产生,旅游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的研究,分析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的现状,提出玉佛山风景名胜区创新文化兴区,旅游强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黄金火  陈秀琼 《资源科学》2005,27(5):180-186
鉴于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社会公益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更看重的其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多方面的非经济功能,普遍采取免收门票和低门票的做法.而我国最近却引发世界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涨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呼吁国家对全部公共资源类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或低门票,真正实现资源的公共性质.本文从旅游者角度对我国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资源过度使用问题进行博弈论分析,深入阐述旅游者之间的博弈策略,对旅游者的不当行为进行解释.本文认为我国要对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进行免费开放实行公共权利是有一定困难的,要实现正和博弈是很难的,如不加以有效约束,最终会酿造"公共悲剧".所以,目前国内大部分民众和学者呼吁我国应与国际接轨,要求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不售门票,实行免费开放,为时过早,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杨珊  朱创业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86-286,288
四姑娘山是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各项桂冠于一身的综合性风景区。在当前旅游产品转型之期,四姑娘山可以从国家山地公园为出发点从观光型升级为度假型景区:以产品升级为核心,以特色线路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做精做优旅游产品;立足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形成多格局、多层次的旅游市场;推出深度体验、遗产寻踪、科考探险、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成新的产品链条,力争在近期内把四姑娘山打造成同"九寨、黄龙"齐名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流景区。  相似文献   

6.
大连金石滩     
《金秋科苑》2012,(15):94-95
景点简介: 大连金石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金石滩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被称为“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  相似文献   

7.
风景旅游镇是位于风景名胜区之内且本身具有较高的风景资源价值又可开展旅游的村镇。风景旅游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旅游镇的规划建设中,要保证在对旅游镇进行开发建设的同时不影响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工作,产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建设发展相结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风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的发展目标,进而探讨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产品要被目标顾客所接受和购买,渠道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许多地方景区渠道建设工作还刚刚起步,处在摸索阶段,如何构建一条科学有效的销售渠道,成为景区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必然使得旅游产品流通与实体产品流通不同,在构建渠道过程中,这一特性应该体现出来,因而,简单照搬实体产品分销的理论和经验是不够的。借助对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渠道工作的经验,本文探讨景区渠道管理的现状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区,由于非常特殊的地质条件等原因,以及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北北东向的活动断裂带,正因为其地质条件因素非常奇异,所以在使九寨沟成为人间仙境的同时,也让九寨沟也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因此九寨沟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就成为九寨沟景区内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四丰山风景区开发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风景区,保护作为佳木斯备用水源地的四丰山水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有关规定,2011年佳木斯市市政府决定将原四丰山水库省级旅游区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随着开发建设的陆续开工,四丰山原有的总体规划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要求,急需编制新的总体规划来指导景区的开发建设,在编制规划前期调研中,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对四丰山风景区新一轮规划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樟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和南丹县,是一处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喀斯特地貌、水体和森林景观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426平方公里。樟江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小七孔鸳鸯湖、大七孔地峨宫、水春河峡谷三个景区所构成。区内共有特级景点6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  相似文献   

13.
张文开 《资源科学》1997,19(2):67-73
武夷山市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久负盛名。本文根据自然资源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关系等,在武夷山市划分出旅游资源保护核心区和旅游资源保护相关区,并提出以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挖掘庐山的文化内涵,实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完整的体现庐山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轴线入手,并对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华夏文化特质进行详细阐述,使之在规划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文化这种潜在的资源,把旅游做得更好,这对中国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贞华 《科技通报》1990,6(5):262-264
自然保护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目前工业生产形成污染源,由环保部门解决;而旅游业是一种不冒烟的工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资源也是有影响的,关于环境与旅游问题,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一、自然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浙江省自然保护事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使山、水、洞、岛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浙江旅游区的开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风景名胜区(点)几乎遍及全省各地。经国家或省批准的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2个,其中国家级的有西湖、富春江—新安江、普陀山、雁荡山、天台山、楠溪江—大若岩、嵊泗岛7个;省级的有南雁荡山、仙都山,莫  相似文献   

16.
多视角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名胜区资源是一个资源系统,其功能既依靠于各类资源,又高于各类资源,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单一的经营主体不能有效地控制和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单纯的经营行为也不能有效地处理相关事务,须有政府或准政府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管理。因此,纯粹意义上的经营不适用于风景名胜区。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相对低效、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财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本文尝试通过从商业特许经营、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以及他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等,多视角阐释国家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现实适用性,用以获取规正未来风景名胜区经营与管理的有用启示:①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资源开发利用、资金保障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存在很强的现实适宜性,特许经营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与法律基础建设;②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存在较大差异,但可参考其特许经营的基本做法,特别是关于特许经营期限、合同内容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4)
目前,虚拟漫游技术已越来越多应用在风景旅游景区的三维实景展示当中。通过各种虚拟漫游技术,使得景区风光再现,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参观旅游的目的。在众多景区漫游系统建立当中,提高自然景观的真实再现是提高旅游场景逼真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Shader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提高景区常见自然景观的还原度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催生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源。崀山风景名胜区不仅自然旅游资源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分析崀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蜀南竹海作为宜宾的重点旅游开发风景区,对宜宾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蜀南竹海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经济效益与同类风景名胜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首先介绍了蜀南竹海景区概况,并对蜀南竹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蜀南竹海旅游发展的对策,对促进蜀南竹海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理想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界定,它将有关协调和管理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思路———追求发展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结合在一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则是人们对旅游开发领域中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积极响应和深刻理解。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旅游规划中必须导入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旅游持续规划中。论证了在其总体规划中,必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应遵从两大基本思路:一是景观生态整体性的保证,二是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结构图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