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忠实论”作为一项翻译标准历来在指导中国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许多译者仍把忠实于原文句式当作最高“忠实”标准。其本质原因在于对“忠实论”的两种用法的混淆,即对“忠实”作为策略的第一义及作为伦理概念的第二义不加区分。文章从动态意义观的视角为“忠实”的两种意义做出合理的阐释,同时以许渊冲古典诗词翻译为例,对翻译策略选择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终得出动态意义观下的“忠实论”对于诗词翻译的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 ,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 ,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 (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 ) ,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 ,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 ,舍什么 ?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 ,它们相互结合 ,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 ,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翻译的研究、探讨在不断地深入、拓展,并给翻译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然而忠实于原文,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仍是一切翻译的前提和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为求“顺”、求“美”而忘文生意的翻译。文章试图从翻译标准及语言学的角度来论述理解对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种种翻译现实活动,对曾有的一些典型的翻译的定义、原则和标准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它们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提出:能包容一切语际翻译现象的翻译定义应该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把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而不能给予更多的描述和限定。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是一个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的动态多元体系,其中“忠实”和“对等”随着翻译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忠实和不同层次的对等。  相似文献   

8.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0.
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标准的再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婧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103-105
不同类型的本需要不同的翻译标准,表达型本的翻译既要忠实原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的语言风格;信息型本的翻译要忠实原的“真实性”;号召型本的翻译则要忠实于读的反应。纽马克的本范畴理论为翻译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是译者的困扰。实际上,“忠实”与“叛逆”并非僵硬的二元对立,在众多的传统或现代的翻译标准前,将“忠实”与“叛逆”有机地融合于文学翻译实践中才是译者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看有其必然性,从实践上看有其可行性。但是创造性叛逆并不是要否定“忠实”的翻译标准。而是要通过对“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的阐释来认识和协调“忠实”与“叛逆”的矛盾,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忠实”标准,把握“创造性叛逆”限度。  相似文献   

14.
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他将“信”放在首位,可见“信”是翻译的的重中之重。所谓“信”,即是“忠实”的意思。忠实是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对原文忠实,不仅是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曦阳  李娟 《海外英语》2022,(18):11-12
文章通过目的论对《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片段进行配音翻译分析,证明以下结论:1)“目的证明手段正当”。以目的语言最终呈现的形式和语义来达到源语言创设的目的,是翻译的最根本性原则;2)从翻译形式转向交际功能和社会环境,达到语篇一致与忠实原则。配音翻译遣词造句与人物个性一致,忠实保证口型同步,声画一致,才能给观众呈现一部“原汁原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活动中,“忠实”一直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则,是译者的基本责任。而实际上由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译者的主体性等原因,翻译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的。分析了翻译不可能绝对忠实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两种避免“假忠实”的方法,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19.
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的三个步骤,介绍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的两种方法“意译“与“直译“,指出翻译要遵从“忠实“与“畅达“的标准,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翻译中要综合利用各种技巧.  相似文献   

20.
自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被德里达引入翻译理论之后.国内大多数翻译界学者认为解构主义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但是同时也认为解构主义思想颠覆了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且很大程度上把解构主义同韦努蒂的畀化翻译思想联系起来。文章通过对解构主义思想的追根溯源,以及和相关概念的比较,发现国内学者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观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不仅混淆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忠实标准”而且在论述解构主义和异化翻译之间的联系时过于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