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从小就有,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再来好好朗读一遍。”这是笔者最近在语文课中听到的一个片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小学四年级所学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去了一次外国租界地后,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萌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听到这番师生对话之初,只是“格登”一下,心里没有多想,后来越来越觉得有思考的价值。周恩来是伟大的,从小就胸有大志,但他的这种志气,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耳闻目睹各种事实之后才渐渐形成的,特别是在外国租界地看到的那一幕,才...  相似文献   

2.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6,(10):55-5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教师问学生:“周总理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3.
写作素材集锦爱国·为民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在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时所说的话。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国外参加了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他的学术论文在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一下子成了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好几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7.
正4月22日晴"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这是我们刚刚学习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中最让我感动的话!也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周恩来总理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与智慧。我掩卷沉思: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担负起振兴民族的责任。我们也是少年,又该怎么样呢?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华正处在腾飞时期,和平年代长大的我们衣食无忧,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我们长大成人。有没有本事让中国强大?有没有本事让外国人不敢轻举妄  相似文献   

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年三月六日,是周恩来爷爷85诞辰。周爷爷在少年读书时,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一次,老师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答是为了谋生,有的答是为了发财,只有周爷爷庄严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他去日本留学。给小学时的同学写下这样的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9.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0.
徐淑霞 《小学语文》2010,(11):45-4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12岁到东北读书,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事,体现了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文本内容来看,课文是用比较多的篇幅写少年周恩来由对租界好奇到闯入租界的情况,而修身课上发生的事情一般看来应该是表达的重点,在课文中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构安排用意何在呢?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者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来写租界地的情况,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笔法。  相似文献   

12.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这是1917年时的周恩来。最近,我看了一本《伟人之初:周恩来》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生活学习的那段经历193年,周恩来参加了南开学校的人学考试,被录取后,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做到五个“不虚度”,即:读书不虚度,学习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带着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开始了在南开中学为期四年的中学生活。在学习上,由于他刻苦勤奋,成绩十分优秀。在1915年至1917年期间,他不仅获得了国文传观、化…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宁夏教育》2014,(4):61-6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今天的小学生也应在广泛的读书中让自己进步得更快。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除了在主题班会等场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以激励为主。我常常给他们讲述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周恩来在南开一中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的故事,引导他...  相似文献   

16.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中华不振” 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铿锵有力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8.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少年时代周恩来坚守的信条,这一座右铭影响了周恩来的一生。 周恩来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县城驸马巷周宅家中,号翔字,幼名周大鸾,别名“周少山”、“伍豪”。 周恩来自幼非常热爱学习,刚满5岁时,就开始识方块字,练写毛笔字,为了把字练好他经常站在木桌前,悬肘握笔,勤学苦练,手臂抬酸了,大人劝他休  相似文献   

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篇课文结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淮安中学是周恩来总理故乡的一所百年老校,自1979年以来,学校坚持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迄今已有41年。淮安中学“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影响了很多学生,学校将周恩来精神作为育人之魂,用周恩来精神感召教师敬业、引领学子追梦,教育和引导师生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