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从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入手,主张采用修正父权诗学的方式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作品,并使用女性经验和视角审视、发掘隐藏在作品中的女性文化经验,归纳总结女性作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以此构建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两位批评家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对《简·爱》分析时采用的策略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是分析19世纪其他女性作品常用的方法。归纳梳理批评家分析《简·爱》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的英国文坛,快速崛起的女性作家群体以及文学作品形成了具有特殊魅力与巨大影响力的文化风景线。本文探讨19世纪女性文学发展,对其蕴含的女权意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刘寒冰 《文教资料》2007,(35):61-62
伊莱恩·肖瓦尔特指出,英国女性文学在整个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亚文化的地位,即始终处于男权文化领域之外的,不被接受的地位。她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19世纪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女性文学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即女性(femi-nine)阶段,女权(feminist)阶段和女人(female)阶段。本文将结合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简要分析肖瓦尔特的女性亚文化理论,加深对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和19世纪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一样,都是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个人遭遇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女,都有孤傲的品格,思想上都有独立特性,卓尔不群的特点。但由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因此在生活独立和爱情方面的遭遇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间自己的房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的先驱,她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房间》最早在文学领域展开了对父权文化的清算,她批评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肯定被父权社会拒绝的女性文学传统的存在,为女性写作找到了一个历史支撑点;她提出的女性作家应在不忽略自己性别特色的前提下努力达到双性写作佳境的观念,显较后来排斥男性的女权主义批评家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研究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南丁格尔现象是19世纪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事件,不仅扭转了19世纪公众心中女护士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使女护士这一职业成为女性走入公共领域的滩头阵地,而且激发和提振了女性进入现代医学行业的信心,使女医生成为19世纪显现度最高的“新女性”代表。然而,女护士和女医生的涌现,也引起了维多利亚社会的不安和焦虑。19世纪英美文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身影和时代“症候”,将医学女性纳入文学想象,加入性别与医学议题的公共论坛。本文以“女护士”和“女医生”作为管窥维多利亚时代医学女性和女性发展的重要窗口,首先阐述19世纪医学话语和性别话语等对医学女性的多重建构,然后分析英美文学对医学女性的表征及其发挥的文化功能,揭示医学话语、性别话语、文化表征之间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刻画了一个既疯狂又叛逆的黑人女性秀拉。这个形象是美国文学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正如19世纪的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人,秀拉也是黑人女性作家的非理性替身。通过这个反传统的秀拉,作者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白人和男人占主导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恨,并审视了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没有自我的生活和旧传统文化强加给黑人女性的令人窒息的性别角色,强有力地为黑人妇女的解放和独立而呐喊。事实上这也是男权社会的女性为了取得独立和平等所必然走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12.
(女性怎样才能在爱情、婚姻和社会上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这是众多作家一直苦苦探索的重大社会问题。)在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三位具有强烈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正是在各自不同的爱情追寻中,展现了女性解放意识的发展历程,为妇女解放运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以女性社会性别角色为切入点,运用权力话语理论,解读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探讨了女性作家在男权社会文化下的创作是不断挣脱男性权力话语的束缚,反抗男性话语霸权和推崇女性独立意识的矛盾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涌现的一大批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兴起之前,她的写作还一直处在匿名状态。这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匿名只是一种表面形态,她真正的目的是借男性之名表达女性的思想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研究者把普希金到契诃夫这一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因为这一时期的俄国社会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并且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家。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1 9世纪俄国几位有代表性的主流作家,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各具特色,但从更深层次看,他们的文化品格在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体现在作品中则是圣母式的女性形象、深厚的东正教文化传统、以及甘愿承受苦难的俄罗斯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性文学曾因其在叙述视角、语言风格和作品主题等方面与强调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社会相冲突而遭遇抑制和否定。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们在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义无反顾地与父权制进行抗争,将聚焦的目光定格在女性的生活圈,诉求她们的社会地位及身份的认同。在20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寻找她们这一诉求的心灵轨迹,可以了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女性主体地位的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7.
艾达·坎布雷特是澳洲殖民时期广为人知的诗人、小说家、报刊评论家及传记家,在澳洲殖民时期的文学领域内举足轻重。然而传统观念对女性文学大加排斥,视其为“另类”。毫无疑问,艾达难免陷入同样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位多产的澳洲女性作家的创作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阐明艾达在澳洲殖民时期文学领域的伟大女性作家地位,并进一步说明她是同时代最为大胆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二十年代受美国移民浪潮、女性解放的与民权运动的影响,华裔女性文学迎来巅峰时期。女性不再针对男性创作文学,不再用单一的眼光衡量女性的独特和尊严。随着中叶时期女性文学与中国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渗透,华裔女性作家将原本反抗的女性呐喊转移到女性文学创作的新道路之中。在此阶段华裔女性的创作模式已经进入到多元化视角,并且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华裔女性代表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素材,对20世纪华裔女性作家文学创作角度中中国元素特点加以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陈染、林白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在日益开放、开明的社会环境下,凭借女性特有的情感以及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她们以"创作自由"为利刃,在传统的文学中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女性空间、在取得中国文坛上的一席之地的同时,也因频频触及传统社会道德的底线而备受社会的批评和争议.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批评家。文章着重梳理其意在推动文学运动重建的批评实践,概括其求真的批评态度与美文化的批评写作,力图传达给读者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