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的出现,很多人都认为广播这种只提供声音的媒介是无法长期存在的,广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又面临着来自网络及移动多媒体的激烈竞争。新技术的应用使建立因特网广播电台的成本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网络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传统大众传媒面临着因特网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1995年以来,报刊、广播、电视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上网热潮。英、美新闻报刊捷足先登,积极发行网络电子版,力求在网络上占得先机。广播也因网络技术问题的解决,开始在网上传送音频信号,实现了适时播放和随时点播。报纸、广播在因特网上的“抢滩”行为极大地刺激了电视传媒。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电视媒体也不甘示弱,纷纷一t网,建立自己的网站,正如比尔·盖茨所形容的,这是一场“眼球之争”,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网络。在电视媒体的网上“…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正在进入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因特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时代将使新闻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汇聚向全新的全球性信息网络——因特网。在美国,1998年人们上网浏览的时间已超过看电视的时间,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电视观众减少了30%,工业社会的强势媒体——电视,正在丧失自己的“霸主”地位。虽然,报刊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冲击小一点,但无疑是受到广播、电视冲击之后的又一次重创。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陆共有广播电台213座,发射台和转播台568座.可以说,广播节目传遍神州,波及世界.广播电台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报纸、电视也在迅猛发展.如晨报、早报、日报、晚报及各专业报的发行;电视多频道的昼夜播出及有线电视的加盟,都给广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诸多大众传媒竞争的形势下,广播怎样做到听众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每一个广播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我们把广播、电视、报纸加以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向正鹏 《新闻前哨》2013,(11):101-102
广播媒体进入我国已经有90年历史。与报纸、电视等主要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更加方便快捷,传播范围也更广,因此受到广大听众喜爱。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广播媒体也跟其他媒体一样,面临巨大挑战。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无可比拟的即时性、交互性特点受到听众追捧,给广播媒体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广播媒体与微博融合、互动的可能性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惊人,因特网已逐渐成为新的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新兴媒体的出现,给本来就在报纸和电视夹缝中生存的广播带来更大的压力,但也为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伺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成为广播人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杨洋 《现代传播》2002,(1):132-133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 ,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成为追星族追逐的目标 ,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 ,音乐电视的优势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日益走俏 ,广播电台在与电视台的拉锯战中又多了一个颇具潜力的“敌人” ,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观念 ,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开始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更何况现在的国际卫星电视也是来势汹汹 ,目前全世界的卫星电视节目有 30 0…  相似文献   

8.
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美国KDKA广播电台开播至今,广播已走过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技术、节目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先行者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积极改革创新,以其独特的“伴随性”和在内容上“窄播化”的改进,创出了“直播”“互动”等新形式,成功地度过了电视出现后带来的危机,并使广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世纪末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徐萍 《新闻实践》2003,(7):38-39
目前,国内报刊已大体完成通过因特网发布新闻内容的问题,先行的网站新闻人在充分领略因特网的魅力之余,已着手跨媒体发展的宏图规划;而忙碌的电视人在应对"上星工程"、"数字化电视"发展之时,也开始思索电视与因特网的"联姻"。无论是来自网站跨媒体发展的驱动,还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的自我意识,广播、电视上网的时代即将到来。从互联网调查情况看,具有跨媒体特色的网络媒体已经显山露水,而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的出现,如同当年报纸上网一样,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翻版,同时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媒体革命。网络实时转播:把节目送向全球  相似文献   

10.
广播地方化 ,是当前地方电台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方面 ,我想结合揭阳电台的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我们认为 :广播地方化 ,就是要遵守广播的一般规律 ,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文化特色 ,把广播办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台。当前广播面临着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发展迅猛的因特网的挑战 ,面临着周边地区电台的竞争。要站稳脚根 ,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就要服务当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贴近当地的听众 ,这样电台就不会失去依托 ,才会增强宣传的影响力。1996年以来 ,揭阳人民广播电台经过了四次改版 ,但每次改版都有一个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在广播受到电视冲击的情况下,一些广播电台纷纷办起直播节目,使广播形式更为新颖活泼,但在这一潮流下广播精品节目却越来越少。由此,是发展直播节目还是力求做出广播精品节目,成为广播界争论的一个热闹话题。在直播节目制作方面成绩最为突出的是上海东方台。目前这家电台24个小时的节目中只有长篇小说连播半个小时属录播,其他节目全是直播。其他地方的电台直播节目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广播界一些人士认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可谓独领风骚数百年。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相继问世以后,报纸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犹如三足鼎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因特网已跻身于新闻传播行业之中,逐渐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第四媒体。就连世界著名的许多纸质媒体也都纷纷上网发行,借助网络扩大自己的受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广播市场化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总结了系列措施和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和发展途径。作为曾经是全球范围内的强势媒体,广播至今都还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影响着许多听众,但随着电视、报刊的强势发展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兴起,这使得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笔者担任荆州人民广播电台901汽车广播的节目部主任,对城市广播市场化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新媒体  相似文献   

14.
一边是报纸的挑战,一边是电视的冲击,近年的广播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南阳人民广播电台扬长避短,从困难中找机遇,在挑战中求发展,不仅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听众的信赖和支持,而且经济收入也一年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张大革 《记者摇篮》2008,(11):47-48
近年来,由于电视媒体的逐渐强大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多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广播重新焕发色彩,也成为广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 1 92 0年第一家定时播出节目的广播电台KDKA的成功亮相到 2 0世纪 40年代末 ,广播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报纸与广播之间的大战中 ,借助“一战”中受众对快捷信息的迫切需求 ,广播全面胜出。“二战”后 ,电视的崛起宣告了广播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在激烈的竞争中 ,大批广播电台倒闭 ,幸存下来的不得不通过专业化、细分化的改革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电视又遇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新的挑战 报纸正在受到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的挑战,它就是因特网。 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新的媒体的挑战。广播和电视的诞生都曾引起报界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将逐步被取代,以至消亡。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报纸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电视的受众虽然已经超过了报纸,但报纸仍然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可能正因为如此,报界人士对因特网的出现并未表现出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纸、电视的繁荣,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处于最基层最弱势的县级广播电台更是举步维艰.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加上重电视轻广播思想的影响,许多县级广播电台逐步走向了衰落.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力以赴发展广播,全天候播出,到90年代的集中力量办电视,电台逐渐由全天候改为“三段式”播出(早、中、晚各1小时左右),稿件也是由电视稿件改动而来,纯粹处于应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多媒体化的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媒体已经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对广播媒体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所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探索广播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出路,对广播电台在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几十年来,省级广播电台早中晚三次主要新闻节目的设置,大多是走的综合新闻的路子,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无所不包,三次新闻一个样,没有区别,没有分工。湖北楚天广播电台以前也是这个模式。经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发现这种新闻节目设置模式,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听众不固定的弊端。如今,广播越来越受到报纸、电视的挤压和挑战,受众接受新闻已形成清晨听广播、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的习惯,这就把广播新闻的有效传播时间,相对地压缩在早晨8点以前这个较狭窄的时空。因而,如何把早新闻办得更精彩、更能满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