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2009中国报业创新年度品牌2009蝉联金长城传媒奖·中国十大地市报品牌贡献奖·影响中国十大地市报最具品牌价值地市党报十强  相似文献   

2.
刘明 《传媒观察》2014,(12):41-43
正面对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以优化媒体生态、提高新闻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壮大报业经济、实施能力再造五大板块构筑精品战略体系,探索出一条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创新之路。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徐州报业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报社,发展成位列中国地市报前列的报业传媒集团。2013年,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4.5亿元。先后被授予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报业经营十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荣誉称号。在今年第24届中国  相似文献   

3.
王庆洲  陈封 《传媒》2007,(7):58-59
近年来,中国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都市类报纸走向成熟繁荣、省市(直辖市)党报纷纷圈地扩容组建传媒集团、互联门户网站势不可挡、电子传媒如雨后春笋、国外传媒大鳄的资本不断向国内传媒市场渗透……这些传媒"集团军"、"特种部队"和海外军团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第三级党报--地市报的市场占有率、社会影响力都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冲击.尽管有少数地市报改革发展的步伐稳健,守地如磐,但就大部分而言,第三级党报的"边缘化"、"四面楚歌"和"维持运转"的局面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困境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党报376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员单位314家。地市报所辖晚报、都市报共有177种。其总体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43.77%。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由于地市报现有体制机制上的弊端,自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地市报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道弘在《中国地市报人》上发表文章,题目是《成熟的记者善于理性思维》。文章说,如果说新是新闻的基本价值,那么理性思维则是新闻价值的延伸:如果说新是新闻传媒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跨媒体的牡丹江传媒集团、跨地区跨媒体的佛山传媒集团的出现,以及2006年底省会城市成都成立的多媒体成都传媒集团,让我们看到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正在促进媒体改革、创新。这种力量在那些城市化进展较快、传媒业相对落后的地级市表现得更为明显。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中,媒体合作必定同媒体竞争一样,成为推动报业创新的源动力,是推进报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报业进步的新亮点。一、媒体和城市互相依存、促进,媒体的竞争与合作都是推动进步的力量全国地市报的大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国地市报不到100家,从1978年-1989年,新办了近百家地市报,复刊的也有近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省市级报纸进入深层合作阶段,如山东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地市报的合作、《黑龙江生活报》与地市报的合作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与以前的异地办报有明显区别。以前的异地办报,多为独立办报,与当地报纸形成竞争关系,而新的合作模式,则是与当地报纸合作办报,  相似文献   

8.
杨先情 《东南传播》2014,(3):120-122
媒介融合大背景之下的地市报传媒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突围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在辨析了品牌、媒介品牌与媒介品牌战略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之后指出,报业自身的惨淡经营、新媒体及外来媒体的双重夹击是促使地市报业实施品牌化战略的三大动因。盲目地实行"全媒体"转型可能是致命的,结合实际并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战略或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12,(4):31-32
本刊讯2011年度,由《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佛山珠江传媒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和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佛山杯’壮大报业实力引领文化发展”征文、“‘烟台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省市级报纸进入深层合作阶段,如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南方日报与西江日报的合作、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地市报的合作、黑龙江生活报与地市报的合作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与以前的异地办报有明显区别。以前的异地办报,多为独立办报,与当地报纸形成竞争关系,而新的合作模式,则是与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虽然地市报和其他媒体对市场竞争中其它各类品牌的塑造可谓功莫大焉,但媒体自身的品牌建设却是一个没有被充分重视的问题。在当前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地市报若不能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区域特色为中心内容把品牌文章做实、做活、做透,从而使区域特色这个地市报最突出的优势通过品牌战略这个途径在传媒竞争中得到最突出的展示,那么,地市报所谓的区域优势便不能转变为传媒市场竞争中的胜势。这里,笔者围绕如何谋划和实施地市报以区域特色为内容的品牌战略,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曾晓慧  张玉川 《新闻知识》2015,(3):72-73,7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媒体。地市报作为我国传统纸质媒体的重要力量,面对媒体改革的压力和全媒体发展的驱动,只有克服自身困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才能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广元日报》是我国众多地市报之一,主动迎接挑战,将此次传媒变革作为全新起点,不断加强新媒体建设,开启了全新的传媒集群建设篇章。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党委机关报已经被推向市场,媒体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热化,对地市报发行和广告冲击十分明显,给地市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地市报如何迎接挑战,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14.
张姝 《传媒》2008,(6):40-41
占据了中国报业半壁江山的地市报,数量巨大,处境却日益尴尬。面对新媒体的虎视眈眈,省级报业集团的强势入侵,同城异质媒体的全方位“蚕食“,地市报深陷重围,举目皆兵。如何方能突破围困,在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传媒杂志社、  相似文献   

15.
编委点击     
陈远坤1963年出生,四川省德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德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德阳九鼎传媒公司董事长,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编委。近年来,德阳日报社按照"宣传是使命,经营是生命,制度是保障,人才是根本"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王立宗 《新闻前哨》2002,(12):22-23
中国加入WT0后,报业竞争将呈现什么态势,地市级党报面对国外传媒集团和省会城市报纸的挤压,应该怎样改进管理,创新管理,使我们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这是当今地市报人不能不思考、不能不研究、不能不回答的问题。“狼”真的来了国际传媒集团的进入,给中国报业带来了挑战。然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又多了一层压力,这就是省会城市的大报,特别是都市报和其他生活类报纸向地市扩张,使地市报受到严重的威胁。近几年,这类报纸已经渗透到地市乃至县市、乡镇的报业市场,其发行量在当地已经逼近甚至超过地市级党报。这类报纸将以…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特色是地市报在传媒市场竞争中最突出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市场竞争中的胜势。地市报必须依托这一优势,转换视角,树立以媒体的“区域特色”为内容的大经营理念,从媒介经营和新闻实践诸方面深挖内涵,广拓外延。整体规划。巧做文章,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媒体的“地域特色”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展示出来,才能最终在竞争中得到受众的认可。这里,笔者围绕如何经营好地市报的区域特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传媒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地市报的发展不尽相同,处境各异,有的改革创新,主动求变,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已深感竞争与生存的双重压力,制约着自身发展。新闻是地市报主导业务之一,本文拟就新业态下的地市报强化本地新闻运作优势,提升新闻竞争力的路径进行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我国弟一套地市报及书正式出版 由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汇编、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市报丛书》最近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地市报界公开出版的第一套地市报丛书。这套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县市报高层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该数据分析了中国县市报经营改革的现状.研究发现县市报经营状况要好于官方统计中的县级报纸;县市报普遍开展了数字出版转型尝试,但盈利前景和信心略显不足;体制束缚、当地经济总量制约是县市报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传媒环境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前景,提出4点对策:县市报未来应借助数字出版,突破体制束缚;树立本地新闻信息优势,获得区域广告市场竞争优势;把握居民信息需求,调整内容结构和报道姿态;深化数字化转型,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强与相关产业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