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章旨在将新写实小说和五四以来(1917—1949)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一番比较,由此展开对新写实小说局限的反思。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高扬,二是浓郁的悲剧意识;而新写实小说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丧失,二是悲剧意识的缺乏。显然,相对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呈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倒退。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仍然是新时期小说的强大传统,现代主义的引入成为与之相对抗的强大力量.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和寻根小说从整体上都是沿着现实主义曲线发展的;"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曲线的第一次交叉;先锋小说则完全处于现代主义曲线中;"新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第二次交叉.  相似文献   

3.
冯永朝 《现代语文》2006,(11):90-91
“新写实小说”是在新时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阶段出现的重要创作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轰动文坛,但随即或因对现实和社会的疏远,或因过于注重形式和语言技巧的玩弄被读者冷落,开始走向沉寂。正当文学似乎已陷入困境之际,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等一大批“新写实小说”相继问世,似一股春风给文坛带来了新的转机,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尽管人们对“新写实小说”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与它的“新”,而这“新”又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本文拟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叙事态度、结构方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入手,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是借鉴西方新小说的客观冷静、传统现实主义的深刻真实、古典小说雅俗共赏的故事性和批判现实主义对社会问题以及人生人性悲剧的关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写实小说具有疏离典型但突出个性化人物、消解矛盾但增强故事、淡化环境但具有展现生活背景等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文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泛文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主义隶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范畴,但较传统的现实主义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新写实主义小说就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主要从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来阐述其对理想的解构,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小说创作繁荣但精品不多。先锋之后的小说失去了80年代的激情和喧哗渐趋平静,小说向边缘漂移,市场化对文学开始发挥作用,现实主义在调整中发展,晚生代异军突起,女性写作自成风景,新小说家们大多面对当下写作,个人化写作渐成时尚。作家群体既分化又互容,小说思潮总体上是淡化的。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后期衍生的新兴小说形态,与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有其客观描述、选材自由、零度叙事三个方面的特征,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上拓宽了思路,体现了文学多元化发展的不可阻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开放”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既写实又空灵。既以其对生活具象的生动描写使读者得到审美愉悦,又以超越具象的深刻的象征意蕴赢得读者的广泛的情感共鸣,因而比现代泊小说更适应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过渡性并呈现出反叛性特征。其一,反叛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只注重个体的或细节的真实。其二,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拒绝作者主观情感介入。其三,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悲剧观念,注重发掘人物个体性格因素对其命运的影响。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不足之处是:淡化了文学的社会价值观念;人物失去了典型意义;小说创作流于自然主义的描写倾向。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是回归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31-36,45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十方面作了泛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以追求精神维度为旨归的现实主义题材陷入困境而新潮小说也趋于疲软的情况下,以追求实利为内核的新写实小说腾空而起并蔚为大观。作为代表人物—池莉,正是在新的现实主义原则下,描摹出了市民社会的庸常生活与凡俗人生,并提炼出了新的市民精神。因此,新写实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与传承,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深化,并且其精神内核与写作风格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园地,并依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当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元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的出现是现实主义小说失去相对优势的一个标志,其探索和实验在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新小说”的彻底“反小说”倾向导致了它在60年代末的衰退。近10年来一批年轻的法国作家推出了一批新“新小说”,展示了小说的一种新面目,引起了各国评论界的热切关注和读者的普遍欢迎,预示着小说艺术在新世纪的变革方向。克里斯蒂安·加伊的《逃亡者》集中了新“新小说”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在处理题材的态度上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别,但其创伤方法却有本质上的一致,池莉的小说也不例外,但池莉的近作《来来往往》却有所突破,池莉在这篇小说开始利用对立观念的平衡以消除观念过于直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鬼子的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不仅具有现代小说的明显特征,如对意象、象征、荒诞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诗意的、哲理的运用,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从而实现了本土经验对现代小说自然入里的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讲,《瓦城上空的麦田》是现实主义小说现代化过程中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小说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审美需要而增添了审美新质。它以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严格写实的风格表现时下的生活和人民的心态,以“世俗化”的手法描绘世相,以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与人民大众接轨。它还积极地吸纳各种创作模式和大胆地借鉴运用其他创作方法的创作技巧,以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文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个方面作了泛文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主义小说是当代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对它的研究,有利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得与失,归纳出它在创作上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代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