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对《玉台新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编剧纂目的、编纂标准及对《玉台新咏》的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玉台新咏》存在的糟粕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方志中地图的编制情况目前还较少论及。该文依据对现存天一阁藏明代方志的阅读,认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旧志图、地方舆图、历史地图集等地图资料编纂方志地图;二是依据野外踏勘或口述绘制新图。  相似文献   

4.
《白山司志》是我国古代遗留至今最完整的一部土司专志,该志于编修过程中始终坚持秉笔直书、详今略古、存以阙疑、述而不作的编纂原则,从而保存了大量完整而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白山司志》的编纂原则进行专门研究,无疑可以充分彰显其史料价值,便于后学者研究、整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辞书的编纂必然遵循规范性原则,否则就不受欢迎。本从辞书的其他编纂准则,现有的各类辞书及一般人认为规范的辞书等三方面对辞书编纂的规范性准则作了具体分析,指出规范性是辞书编纂的可有的准则,而不是必有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是词典编纂的生命所在。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方法以及创新的范畴来探讨创新精神对于双语词典编纂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史学尤重史识,史学家和不同领域的学者在承续前辈学者的史识话语和史识内涵基础上,紧扣现代中西学术交融和多重史学思潮碰撞的历史情势,精心构筑多姿多彩的史识理论和内容详实、颇富哲理的史识"话语场域"。以钱穆、柳诒徴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史家,是从广义文化史观角度解读人的内心、考察历史的变化,史观的新解开启了中国历史编纂学民族风格的新华章。唯物史观的新变,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历史学的史学实践,并在通史编纂方面,构建起宏大的中国历史编纂格局,将史识和历史编纂有机地融合,形成了唯物史观派对中国历史的崭新释读,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史家史识观的局限。五四以后,多种史学流派参与到"史识"话语的构建中,无论从深度、广度来说,都是独领风骚,引领时代潮流,并从多个维度探索历史编纂可能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朝在中国历史缡纂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与时代相融合的历史缟纂格局和特征。近年来,学术界对宋朝历史编纂学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史馆制度、官修正史、史书体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反思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总结。今后的研究应该将宋朝历史编纂学的总体特征和编纂特色,以及宋朝历史缟纂学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眼于英语词典编纂中的义项排列问题。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排列原则(即历史发展原则、逻辑联系原则和使用频率原则)的优缺点,引入隐喻与认知机制,阐述概念隐喻对词汇习得能力的作用。并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何建立词汇模块,从而保持义项间。的天然联系,以期达到弥补传统原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编纂学由传统的编纂体例和编纂思想向近代史书编纂体例和编纂思想过渡,呈现中西体例和思想互动融合的局面。一方面,传统的编纂体例和思想仍显示出卓越的生命力,出现了对传统历史编纂学进行反思和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章节体迅速成为历史编纂中最重要的编纂形式,主宰中国历史编纂的语境,20世纪史家在这样的历史情势下,建构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尝试和努力就显得尤为可贵,他们赋予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独特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字典编纂过程中,确立义项时会出现轻源重流或轻典籍原文而重注释的倾向,忽视了义项的客观性;确立义项必须讲究原则,并按本义、引申义、通假义依次列序,才符合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料库技术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经济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辞书编纂领域。在汉语辞书释义方面的语料库技术运用,不仅能提高辞书释义的客观性、准确性,还能进一步增强汉语辞书编纂的科学性。语料库的出现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确保辞书编纂中语料分析的合理性、科学性,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把握真实性、穷尽性、有效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编辑活动 ,大致上可分为官家编辑活动和私家编辑活动两大类型。纵观这些活动 ,我们发现古代的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是紧密相联的 ,编者往往既是著者 ,又是校者 ,是融编纂、著书、校雠为一体的。由于所编书籍的体裁不同 ,编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主要有编纂、校雠、注释三种基本方式。1 编纂编纂作为古代编辑活动的一种方式 ,它的基本特点是 ,为实现一定的著作目的 ,广征博引前贤材料 ,艺术地剪裁熔铸 ,以特有的编辑体例 ,编成新的书籍。它既是对前人书籍收集整理的过程 ,又是在前人基础上注书立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由陈其泰先生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以编纂学为主线,将中国历代史学经典尽其所能地囊括其中,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史书体裁演进的路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内容.第二卷《两汉时期》以《史记》和《汉书》为核心,深入而细致地剖析了二者分别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历史编纂学发展的奠基性意义,既是全书的题眼,更是理解整个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的关键所在.总结和体察本卷创造性阐释史学经典的论述,对深入理解历史编纂学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史著的编纂体现了政治第一的原则,在史著中探讨政治的兴衰,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以资借鉴,淳化风俗,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7.
理论来自实践 ,只要我们对史书的编纂过程作一系统透视 ,便可发现专门研究史书编撰理论与方法的历史编纂学应该包括编纂层次、编纂体裁、编纂义例、编纂程序、语言表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仅仅局限于史书体例  相似文献   

18.
徐惠 《教育评论》2014,(2):152-154
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编纂思想反映特定社会、时代对历史教育的要求。民国学者基于各自观点对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的阐论,有其时代性,更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民国出版物的考察,从编纂主旨的确定、编纂结构与编排设计、编纂内容的取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了解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档案编纂活动自孔子编纂<六经>开始,历代相因,连绵不断.历代统治阶级在长期的编纂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编纂活动实践经验,产生了丰富的档案编纂思想,并具有着明显的历史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辞书编纂与语言规范化问题,论述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辞书的涵义和分类;二、辞书编纂与规范化的关系;三、新词语及一些反映负面现象的词编入词典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四、辞书编纂的描写性倾向及新的规范观的确立;五、新的语言规范观下对辞书编纂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