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新修订的1983年春季始用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以下简称修订本)隋唐部分,在章节子目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答:隋唐部分在章节的安排上,为了同《中国历史》第一、三册体例一致,也为了按照时代和内容的性质来归纳叙述,更便于课堂教学,就把原课本第二册第三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分为四章:第一章《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三章《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文化》.其中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分为四节.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八月出版的部编中学历史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以“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战争”作为标题,进行了论述。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部颁《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也都以“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或战争)”作为专目。这种提法和论述,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第四章讲述了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大约50年的世界历史.本章分为六节,共7课时.除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为2课时外,其余各节均为1课时.在新教材的各章中,第四章是同修订前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以下简称“旧教材”)有关内容最为接近的一章.它覆盖了旧教材上册第十六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十七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十八章“第二国际”和下册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修订本把《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战争》由原来的一节改为一章,其中包括四个子目: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战争。教学重点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末农民战争。“隋的统一”虽非重点,却是全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联系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再则,隋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使隋有可能进行营建东都、开凿运河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同时,地主阶级剥削的欲望激增、手段残暴,阶级矛盾又激化起来,终于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所以,教师在组织、处理教材时,对“隋的统一”仍应重视,将它放到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学是化轻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本课程文字教材共十八章内容,第十八章不作为考试要求,其中第二章至十三章为重点内容,下面分别介绍第二至十三章复习要点.供参考。第二章烷烃一、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烷基的名称,如: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  相似文献   

6.
《元末农民战争》一章教材简括地讲述了元代的经济政治特征和元末农民战争。本文想就教材中有关元代经济政政治特点谈谈个人的理解。本章教材的中心内容是元的统一中国,元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元的经济、政治统治特征及其后果,元末农民战争的始末和明的统—。以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为红线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章教材的基本线索是:元灭南宋后完成了统一的历史任务,结束了分争局面,西藏亦在此时正式归入了伟大祖国的神圣版图。统一后,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经济仍有所发展。但由于军事上的破坏,由于蒙古民族初进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7.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七编第二章"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比较复杂的一章.在这一章以前,提到德意志的地方很少,学生对德意志的印象不深.讲授这样比较复杂的一章,可能也会特别增加一些困难.仅就这一章的课文内容来看,似乎在于要求说明怎样由十六世纪初期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上的分裂所形成的阶级矛盾,引起了以宗教形式出现的阶级斗争——宗教改革,并由于宗教改革不能符合主要是广大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发展成为巨大的农民战争.因此,应该扼要分析德意志在错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所以首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这个改革的实质,并指明德意志农民是一切阶层进行压迫、搾取的对象,是遭受苦难最深的一个阶级,从以说明由宗教改革发展成为农民战争的必然.农民战争的失败,是封建诸侯的胜利,结果: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和教会的反动,严重阻滞了德意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讲叙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有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直接的历史作用,表现为:第一,对封建统治的冲击。封建国家机器是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剥削农民的强制性工具。经过急风暴雨的农民战争,这种政权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受到冲击、削弱,有的王朝甚至被推翻。第二,对地主阶级的打击。经过农民革命战争,地主阶级的特权和威风被打得落花流水。例如唐末农民起义军严厉镇压了大贵族大官僚,出现“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八章讲《西汉前期的经济发展》。这章教村对前两章处于承前的地位,对后两章又起着启后的作用。在第六章教材中提到:“统一国家对人民是有利的,国家可以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利事业,防御外来的侵略。战争减少了,人民可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从事生产。”在第七章教材中讲道:“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是,在这两章教材里,并未能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统一国家给人民带来的这些好处,也未能用史实说明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章《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没有涉及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从字里行间看出,李自成的失败是吴三桂和清军共同镇压的结果,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李自成的失败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那么,李自成失败的症结何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  相似文献   

11.
明末农民战争,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最后仍然陷于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流寇主义”,即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事长期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明末农民战争的确存在过“流寇主义”,即从事流动作战的战略方式,给农民战争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明末农民战争并不是始终采取流动作战的,其  相似文献   

12.
商品和贯币 肠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一、兰章 属克思:《政治释济学批+lI》 资本和剩余价值 属克思:《资本输》第一卷第四章,第五章第二节,第六章,第 八章第一节,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五节,第十 三章第三节,第十七、十八、十九章 岛克思:《展佣劳动与查本》 列认《俄国工人的工查和资木家的利澜》、《榨取血 汗的“科学”制度》载《‘列宁全集”第十八卷。 资木积累 娜克思:《查木输》第一卷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一、四 节,第二十三章郊一至四节 列宁:《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载。列宁全备,第十八 卷 资本的循环与周棘 娜克思…  相似文献   

13.
听了陈毓秀老师所讲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三章《明末农民战争》一课以后,觉得有很大启发,收获也很多。下面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失于系统地讲授教材和突出重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这样组织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部份史实的头绪多、变化快,学生学习时,不易掌握系统,不易记忆。这三个部份就是: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隋的统一”一节,正是“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总结课。试教课本第十七章,(本学期使用的新课本是十八章)着重叙述了南朝;而十八章(新课本是十九章)则单讲北朝。其中“隋的统一”一节就起着总结这两章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要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把陆续讲过的有关这两章的片断知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段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线索。因为这节教材不像其他部分教材那样单讲某一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内容,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所占的篇幅不算少、以往关于农民战争结局的研究,基本上是固守一个著名论断,即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依照这一传统观点,许多历史教师不加分析地讲解,使学生产生了许多迷惘、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为了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还是皇帝轮流坐?《天朝田亩制度》似乎带来了对这一问题理解的一线曙光,然而还是陷于失败。迷惘的结果等于宣告了封建时代的农民战争的结局无论如何都只能归于失败,农民战争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16.
新编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一九八三年始用本)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采用了历代史家常用的历史名称,标题开宗明义,一目了然。唐承隋制,益臻完备,革其弊政,始有隆兴。这个过程历时一百十几年(626-741年),其间虽曾几经周折,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从贞观年间奠基,遂使开元年间的李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之鼎,冠世界之雄,世称大唐帝国。因此,将本节作为整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贞观之治”和“从武则天的统治到开元盛世”。其中又以“贞观之治”为重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从“贞观”到“开元”的叙述,既要讲清楚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又要揭示隋末农民战争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一实质,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7.
方略一:抓住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学科主干知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学科体系中起决定作用,对其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的高低,在历史复习中处于中心地位。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把大量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变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主干知识网络。例如:把“秦始皇”作为“秦朝统冶和秦末农民战争”一章中的一个主干知识,必须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及意义;第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三,秦始皇残暴的统治及其后果。有了上述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先于西欧一千年左右开始,后于西欧三百年左右结束。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二倍于西欧。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确实“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①。而西欧中世纪时著名的农民战争不过几次,且规模较小。如果那种“农民战争是中外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论成立,那末,中国封建社会“唯一  相似文献   

19.
(一)說明: 1.本学期初二中国历史第三冊每周教学时数为二课时,十八周計三十六課时;按照教科書課文三十节,(每节一課时,)每編复习一課时,共三十四課时,余二課时为总复习。 2.本学期本教科書为了加強爱乡爱国的思想教育,增乡土教材一节六目。第一編第一章第二节增第四目“吳淞抗英斗爭”。第三节增第三目“鴉片战爭对上海人民的影响”。第二章增第五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上海人民的斗爭”。(本节包括上海小刀会起义和李秀成三次进攻上海。)第四編第九章第二节增第五目“1905  相似文献   

20.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第二十五章在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时,谈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即各该时期社会主义生产所达到的水平和群众迅速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在“教科书”第二十八章阐述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也提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是上述这一矛盾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