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裴承飞 《语文知识》2003,(11):33-35
高中语文第四册(修订本,人教社2001年10月第2版)《逍遥游》(节选)一文中有这样一条注释: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常用工具书上,查不出“数”有音,可以查出它有音,义为“屡次”“多次”,这是  相似文献   

2.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皆为世所公认的权威工具书,然而它们在对个别字词的注音问题上,尚存冲突抵牾之处,亟待统一。一、"柏"字用作姓氏时,读音要统一"柏"字在用作姓氏时,《新华字典》(本文均指第10版,目前最新版)和《现代汉语词典》(本文均指第5版,目前最新版)都把注音标为bǎi。而在《辞海》(本文均指1999年版,目前最新版)中却将注音标为bó。  相似文献   

3.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4.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5.
释“移时”     
“移时”一词,在阅读古籍时经常遇到。为了弄清楚它的含义,我翻检了一些词书。下面是这些词书对“移时”的释义: 《辞海》(解放前版):谓暂时也。《辞海》(试行本)语词分册:历时,隔了一时。《辞海》(未定稿);历时,经时。《辞海》(七七年版)语词分册和七九年版《辞海》的释义均与《辞海》(未定稿)同。  相似文献   

6.
由"谯"字"酷烈"义为缘起,笔者通过分析《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中"谯"字的释义处理,结合大型语文辞书义项的设立原则,探讨"酷烈"的义项设立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刊登的文章《<鸿门宴>中项羽反应为何如此反常》,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善长出奇计的范增,能力早已得到证明。"笔者觉得这个句子里的词语"善长"是用错了,这里应该使用"擅长",或者使用"善于",或者就使用一个"善"字。查《汉语大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不见收有"善长"这个词语。《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擅长"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某些方面有特  相似文献   

9.
论“开放经济”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开放经济”的由来和发展马伯钧⒇(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沙,410081)对外开放古代就有,但古汉语中没有对外开放的概念,古汉语中对外开放的用语是“交通”。第一,《辞源》、《辞海》(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  相似文献   

10.
一、“○”是怎样“挤”进字典的 纪秀生先生说:“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汉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量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相似文献   

11.
我业余爱好书法理论,而《辞海》(1979年版)又是我平时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在长期接触《辞海》的过程中,发现了它关于书法词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里把它提出来,一来是为了求教于方家,二来也是为了给将来再版《辞海》和正在审定《汉语大词典》的专家们参考。我要提出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词目收录太少。据不完全统计,《辞海》中共收录了二百二十三条书法词目,其中人名、著作名、碑帖名八十五条,词目一百三十八条。就书法词语条目而言,仅占《辞海》总词自九万一千七百○六条的0.24%。这样的比例实在太少了,太不能反映我国独特的书法艺  相似文献   

12.
读《中国青年》,发现里面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中国读本》,其正文里也多次出现"综合症"一词。这里的"综合症"应该改为"综合征"。因为在2010年6月新出版的《辞海》里没有查阅到"综合症"一词,而只有"综合征"词条;同样在商务印书馆今年刚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也只收录有"综合征"一词,而没有"综合症"这个词条。其释义为: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也叫症候群。显然它原本是一医学术语,这里的"征"是征象、迹象的意思。如"节后综合征"的典型征象便是人们在节后的两三天里常常感到厌倦、眩晕、厌食、焦虑和神经衰弱。"征"作征象、  相似文献   

13.
上古文言中,“莫”主要用作无定指代词。但这种意见,只反映在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著作中,而许多大型辞书中,如《辞源》、《辞海》都没有无定指代词“莫”的义项。中华书局影印的《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使用较广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在解释以“莫”字为开头的成语时,统统释“莫”为“不、不能”或“没有”。其实,无定指代词“莫”在文言中  相似文献   

14.
以《汉语大词典》与《辞源》、《辞海》等辞书作比较,全面论述了古人笔记中的语言资料对《汉语大词典》的义项设立、义项释义和例句收录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大型汉语辞书的编纂必须重视古人笔记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公车上书"事件中"公车"一词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解释,《辞海》和《辞源》在解释该词条时出现明显失误。"公车"来源于汉代的"公车司马"。"至公车上书"与"公车上书"之间存在一个由官职和机构名称到参加科举再到专指举人的演变过程。而"安车蒲轮"是造成《辞海》和《辞源》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17.
《辞海》、《辞源》(以下简称两辞书)是我国两部综合性大型工具书,是知识界、读书界视为杠鼎之作、举足轻重的辞书.自旧版《辞海》(1936年)、《辞源》(1915年)刊行以来,经过几次修订,到1979年正式出版,随后10年一版,进行修订.至今已有89版和99版两个新版本.作为百科综合性辞书,新版修订,应及时吸收各学科最新学术成果,特别是在学科领域已成共识的成果.然而,两辞书修订版“宫调“辞条释义与当前音乐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现提出拙见,请教大家.……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字书     
(一)《汉语词典》和《同音字典》《辞源》和《辞海》仍以旧字书的反切标音,读者取音感到一些困难。《汉语词典》是一部以新的方式标字音的大型词典。它不仅能弥补《辞源》、《辞海》的缺陷,而且兼具同音字典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20.
“捉襟见肘”一词“见”字的读音,《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未见新版),《新华成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均注为“xiàn”;且《汉语成语词典》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