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群 《华夏文化》2013,(4):9-11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金幼孜等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次年编成,随后颁之学宫,影响巨大。《四书大全》是奉敕之作,在明代备极尊崇,但颇受学者非议。顾炎武对其“上欺朝廷,下诳士子”的评价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同,官修《天禄琳琅书目》、秦笃辉《经学质疑录》、皮锡瑞《经学历史》等都引顾氏之论为据,对《四书大全》严加责伐,后世往往轻忽其存在。但难以否定的事实则是,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论坛》2000,(2):129-129
由《三国演义》研究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谭良啸编著的《三国演义辞典》 ,经韩国《三国演义》研究专家郑元基等译成韩文 ,最近已由韩国著名出版社氵凡友社出版( 2 0 0 0年 2月第 1版 )。全书印制精美 ,全部辞条按韩文音序排列 ,共 791页。这是继日文版《三国志演义大事典》 (立间祥介教授等翻译 ,日本潮出版社 1996年 7月第 1版 )之后 ,《三国演义辞典》的第二种外文译本。《三国演义辞典》是迄今国内外唯一的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综合性辞典 ,自1989年出版以来 ,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伟大作品,它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深受古代民众欢迎和认同的贤相良将模式:才高、志大、德优、质美。这种模式对后世通俗文学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杰出的。然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于中国堪称名,即便于世界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窃以为,首要地还是由于书中主要正面形象身上所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将在嘉靖壬午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出现的双行夹注称为“小字注”。这些小字注在考证《三国演义》成书和作问题时被不断引用,成为《三国演义》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本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新世纪有必要对《三国演义》小字注研究作一个全面的回顾。本拟从三个角度来考察小字注的研究动向,以求从中总结出更科学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改编计文虎改编难,改编名著更难,改编象《三国演义》这样尽人皆知的古典名著尤其难。《三国演义》流传到现在,已经600多年了,据此改编的各种戏曲、曲艺、影视、连环画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许多情节、人物、对话,不少人都记得很清楚。这样,各...  相似文献   

7.
淮茗 《寻根》2009,(5):94-97
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应该不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还不能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名著那样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欢它的人也是相当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说。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流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刘青松 《寻根》2010,(5):95-101
<正>受戏曲《盗御马》和评书《施公案》的影响,窦尔敦一直是江湖草莽的形象,这与史实有颇大的出入,我们钩稽史实,力图恢复他的真实面目,对历史人物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窦尔敦的名字有作窦尔敦、窦尔墩、窦二敦、窦二东几种,《清稗类钞》称为"窦开山"。实际上窦尔敦本名窦二东,"尔敦"是音转所致(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浙江省富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年会暨孙吴文化学术讨论会” ,2 0 0 2年 1 1月1 1~ 1 3日在富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 2 1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的 80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富阳即东汉三国时的富春 ,是孙吴政权的创立者孙权父子的故里 ,具有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 1 993年 5月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与原富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孙吴与三国文化研讨会” ,对孙吴集团与孙吴文化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年 9月 ,富阳《三国演义》学会宣告成立。 9年来 ,随着《三国演义》与…  相似文献   

10.
由我们编著的《三国演义辞典》,问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它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并一再被三国题材的影视戏曲改编者们参考。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海内外唯一的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综合性辞典。现在,由韩国《三国演义》研究家郑元基先生主持翻译...  相似文献   

11.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12.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问世大概已近700年,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传抄、刻印、校勘、评改,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般说来,这些做了各种各样工作的人,都有功于《三国演义》本的增色和流传,而明中叶李卓吾、清初毛宗岗是最大的功臣。300多年来,“毛本”压倒一切旧本独行于世,至今仍是多家整理本的依据,可说是《三国演义》传播接受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明显的道教因素,有着丰富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求子、孕育、分娩、坐月、洗儿等生育文化中都带有鲜明的道教烙印,如求子文化与道教禁忌,孕育文化与胎神信仰,分娩文化与"安产图"等。生育文化中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主要表现在"术"的层面,如果提升到"道"的层面,对现代生育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卫茂平 《寻根》2008,(3):44-49
在我国通俗小说中,明代姑苏抱翁老人选辑的《今古奇观》,虽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引人注目,但也具有内容丰厚、语言精练、富有文采等种种好处,几百年来刊布不绝,深受读者喜爱,在国外也颇得赏识。  相似文献   

16.
《讲故事的人与他们的故事》 大概,没有人的成长经历不伴随着“故事”,对于与电台广播相伴成长的几代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田连元的《水浒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评书名篇,是电台广播中最受欢迎的评书节目。其影响之广,远胜于一般小说,而这四位评书表演艺术家如今更是家喻户晓,被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本期《传记文学》便希望以他们为核心人物,向读者讲述这些“说故事”的人自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中,谶纬神学与正统观念、仁政观念一样,也是“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论基础。在正统观念、仁政观念和谶纬神学的共同支撑下,《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才完整地表现出来。按照谶纬神学,天对刘氏,尤其是对有德的刘氏予以肯定,而对汉贼,尤其是对暴君则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8.
淮茗 《华夏文化》2010,(3):37-38
<正> 中国戏曲形成的时间虽然较之小说要晚很多,但它同样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学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数量众多,并出现了像《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名篇佳作,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亚于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样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容及形式也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遣颜良攻曹操,关羽为先锋,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遂解白马之围,曹操即向汉献帝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卷36《关张马黄赵传》)。对“汉寿亭侯”作何解,历来有争议。最近,笔读到李梦生先生《关于“汉寿亭侯”》(上海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20.
《游园惊梦》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最为著名的一折。这一折以文彩著称,曾轰动文坛,风靡大江南北,“几令《西厢》减价”(《顾曲杂言》),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妇女的同情之泪。此折戏曲素材来自佛教名著《法苑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