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改革变法中,治吏决定看变法的成败,对历史上的变法与吏治作系统的观照,旨在为今天中国的改革实践提供明鉴。  相似文献   

2.
李悝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其变法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变法的成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深入而精审的分析,充分说明李悝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它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重要启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康有为早在首次上书清帝之前,就已形成君权变法思想,此后一直坚信其为中国变法最理想的方式,从未改变这一基本立场。君权变法模式中君权与变法不是等量齐观的关系,大量史实表明,君权只是前提或手段,变法才是根本目的。君权变法与兴民权之间里存在很大矛盾,但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李悝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其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其成功也有深刻的原因。李俚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次变法的某些方面在客观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部分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所以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公元11世纪的中国地主阶级已经走完了它上升阶段的路程,成为衰落腐朽的阶级。为了挽救北宋社会危机而产生的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以维护加强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为出发点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由于变法没有广泛的社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重大改革,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国富兵强之路,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秦国开始确立的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由此延伸、扩展,实现了中国古代划时代的大变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经济政治状况及变法措施,分析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后,中国国内要求改革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西方传教士在斯时中国的政治改革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广学会传播西学,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他们结交朝中权贵和维新派,鼓吹变法,对变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传教士的努力,应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其他六国一统天下,至此拉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开端。但在商鞅变法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政治家已经开始进行多次变法改革。本文旨在梳理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演化,以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格局以及从变法角度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从战国七雄富国强兵动力与阻力的视角,揭示在七雄并立的局势下,富国强兵已成为七国开明君主和智能之士的自觉意图。为此,变法革新成为列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唯一抉择。七国变法的历史表明,变法革新是富国强兵的主要动力,而阻挠变法的贵族势力则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最大阻力。富国强兵的动力与阻力,在七雄前期的变法中曾经有过激烈的较量。七国之中,秦国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法制建设为富强提供着持续动力,而农战国策把富强动力植根民众之中,布衣将相格局又为实现富国强兵提供了有力保障。反观六国,宗室贵族势力无不在变法高潮过后卷土重来。旧贵族既得利益集团的倒行逆施,导致了六国国力江河日下。而秦国由于富国强兵的后续动力不断增强,终于统一天下,为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过去30年来,靠改革开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中国的国力得到了加强,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使中国在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空前高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为此,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时,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及指导今后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包产到户,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是农村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农村为中国经济的起飞输送了汩汩血液,而得到的回报却是微薄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成为了城市剥夺的对象,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对于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辛苦却也平静的"锄禾日当午"式的生活已经被打破。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撩拨乡村略显粗砺的神经。人们沐浴着由经济发展的中心远远辐射而来的微弱热量,挣扎在阳光下,困惑、迷茫、无奈。刘震云早期作品集《塔铺》中收录的7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发生在乡村的种种变化,为我们分析改革时期的乡村生活困境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归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突破,其中核心是对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高率达9.6%,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探讨所有制结构的模式,总结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公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公共治理由"善政"走向"善治"。善治因其合法、透明、责任、回应、法治、有效等基本要素而被看作是未来公共治理的全新模式,对于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过去多次行政体制改革留下的痼疾,恰恰反映了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根据善治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来分析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比较可行的路径,势必会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在具体层面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选择适当的改革策略关乎政治体制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成败。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中,邓小平实施的政治体制改革方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渐进与局部突进有机结合的总体战略;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运行策略;三是理性设计与试验探索有机结合的操作方法。这三大策略方法平稳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要进行改革,并已在部分院校进行试点工作。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而,从分析为何我国要实行高职教育学制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意义及其带来的问题着手,对学校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与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许多弊端也日益凸现,许多方面开始表现出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充分认识改革中的难点所在。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是对我国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十二五"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校长在这当中要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出发,通过对课程改革和校长领导职能的论述,探讨校长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原则、内容和标准等诸多方面,并成为我国当今乃至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准确、完整地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丹 《唐山学院学报》2010,(2):16-17,19
赫鲁晓夫以"下放权力"和"物质刺激"为思路的农业改革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河,而我国农业改革在充分吸取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经验教训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从而造成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并且与赫鲁晓夫缺乏农业商品经济观念,仅在扩权和物质刺激这些浅层次上改革相比,我国的改革则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同时逐步放开各类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而真正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