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政务微博渐渐走入人们视野,受到政府关注。在目前的政务微博发展中,政务微博起到了一定的角色作用。本文对"成都发布"微博在应对"4.20雅安地震"时呈现出来的角色进行分析,以此来观察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现状,以期对政务微博在角色方面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1):45-53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介效能的指标之一。在突发危机事件中,政府官方微博的危机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态势,而构筑政务微博的话语权则成为政府危机传播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新浪政务微博"北京发布"在"7·21"暴雨中的危机传播为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危机表达和传播效果,从政务微博管理主体、政务微博运营现状以及危机传播技巧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危机传播及话语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微博时代,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形象输出的另一个出口,政务微博的建设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政府形象有重要影响。前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主要由大众传媒和政府自身完成,微博产生后,政务微博成为了政府形象展示的另一个途径,在公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平安广州"等三家政务微博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地方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并探讨利用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务微博集群化主要是指以微博"发布厅"的形式聚合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微博,使其联合成群,整合资源、集体发声。本文将对"湖北微博厅"发布的微博信息量、微博评论量、转发量、政务微博内容分布情况等进行量化分析,探索出影响政务微博影响力的一些路径,力求为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和曼 《青年记者》2013,(2):63-64
本文选取新浪微博广场"政务厅"栏目中"政府外宣"板块中的1586个实名认证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截至2012年8月30日)。从政务微博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传播互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对于政务微博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细化展示,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新浪微博"政府外宣"板块数据统计与分析1.政务微博的基本情况(1)地域分布:新浪微博"政府外宣"板块中的1586个政务微博在地域分布上相当广泛,除了澳门和台湾,遍布全  相似文献   

6.
李露 《今传媒》2014,(6):28-29
从2009年底以@微博云南为开端的政务微博初出现,到2011年迎来政务微博发展"元年",政务微博从新兴事物逐渐成为了政府日常对外宣传工作的必备窗口。但政务机构微博如何在数量众多的微博领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其无可忽视的影响力和价值量,如何把握政务机构微博的定位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政务机构微博类型的划分分析政务机构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个人建议,期待政务微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开通的官方微博账户.截止2015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45016个,其中有7个省的政务微博数量超过6000个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不同级别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矩阵.本文以南阳市纪委监察局新浪政务微博"清风南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清风南阳"2014年三个月(10月、11月和12月)一共573条微博为样本,重点从其内容主题、推广机制、传播效果等方面探讨其目前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政务微博,搭建了政府和百姓交流的新型"直通车",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单个政府部门的声音,而是代表了政府的整体形象. 北京首创的"微博集群化"政务服务模式——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北京微博发布厅",将各部门的政务微博整合在一起,变部门"独唱"为"合唱",网友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及时了解各类政策信息,并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微博为民的同时,一声"亲们"的称谓,更是打破了百姓心中对政府的刻板印象,北京政府亲民的形象通过政务微博展现在百姓面前,而政务微博散发的良性互动魅力,也在悄然改变着政府机构的"问政"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2011年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堪称为我国政务微博的元年。由新浪与《中国改革》杂志联合主办的"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180余名代表将探讨年度政务微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冯帆 《东南传播》2015,(3):93-96
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党政机构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公布政务信息、获取网络民意。但众多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良莠不齐。本文以天津政务微博"天津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2014年"两会"期间微博样本的研究,探析其传播特征、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力求找到"天津发布"政务微博在运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网络诞生起,活力与秩序如何平衡始终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大众麦克风"时代,作为最活跃的新兴的自媒体微博,尤其是有官方背景的政务微博,更面临着在规范细则与微博自身特性之间如何平衡的难题。2012年多地出台了政务微博管理细则,本文针对这些细则归纳出政务微博的管理特点并对政务微博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政务微博的发展要坚持"变""定""动""群"策略:做到转变意识,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的需要;明确定位,制定个性化的舆论引导方向;感动、生动、行动,动起来;集团管理,整合政务微群。相信未来,"政务微博"必然会悄然有力地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3.
微博的发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信息交流、维护人际网络的平台,也为公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渠道。在2012年"两会"中,政务微博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公众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成为公众问政的重要渠道。但是政务微博问政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为实现政务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需要不断完善政务微博问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冯帆 《东南传播》2015,(12):97-100
2011年作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一种新型传播模式在微博平台出现——政府主导下的政务微博传播。在这四年的发展中,各地政务微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其中,"上海发布"就是众多政务微博中的翘楚。本文尝试从信息发布的方式及内容、网民意见表达和互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上海发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的三年多,政务微博,尤其是公安系统和宣传部门等的政务微博发展形势可喜,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信息公开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综观全国政务微博的格局,却存在结构性失衡,呈现"双金字塔"分布。截至2013年底,各级各类政府部门,仅在新浪微博开设的账号就超过了10万个,其中,县处级以下占比超过97%,像《广州日报》提到的"中山过半微博成花架子……过半政务微博‘粉丝’不足500人,过半微博今年日均发帖数不足1条",其  相似文献   

16.
作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新型平台,政务微博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重视。本文分析了一些政务微博在应用中存在的形式化、定位模糊定位不当、官僚主义等问题,并为如何提高政务微博应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思 《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47-148
本文研究的是传统媒体微博和草根粉丝微博在发布政务活动信息方式上的差异,选取两者的代表"人民日报"微博以及"学习粉丝团"微博,对它们发布的领导人南巡视察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分析出两类微博政务活动信息的差异。通过比较两种微博的性质,目的和受众需要以及内容分析的结果,分析出把关人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传播者的性质和议程设置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内容选择角度,传播者的性质和受传者的需求共同决定政务活动信息发布的亲民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东南传播》2012,(12):52-53
政务微博提供了一个展示机构形象,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但实际上,现有的政务微博大多仅扮演着"沉默者"和"发言人"的角色,真正能够做到与群众互动频繁,有效处理,及时反馈的不多。因此,为了真正使政务微博发挥预期的作用,实现其开设的初衷,本文建议从处理高效性,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等多方面下手,将政务微博建设成为一个有效的平台和渠道。  相似文献   

19.
依据微博及时迅速、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预见的是,政务微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综合政务微博在2011年的一些表现,笔者认为,优秀的政务微博应该符合"不失位、不错位、不越位"这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20.
詹骞 《当代传播》2012,(5):74-77
本文以"平安北京"龙年春节期间的微博为例,分析研究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政务微博的治理功能与存在问题。政务微博依托新技术手段搭建起多维治理结构,实现了政民之间去隔层对话、议题协商及政务微博之间"相互观察"等功能,但在回应性及公共话题营造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