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琦  明博  冯娟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0):F0003-F0003,114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介绍了利用R2V和ARCGIS软件进行专题地图制作的步骤及方法。首先用R2V对地图中的省界市界进行矢量化,编辑,赋ID值,并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图进行投影变换和几何校正,最后生成研究区行政区划图。这种投资小,周期短的专题地图制作方法,对于GIS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时会省 《成才之路》2009,(34):82-83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地图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制作地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必将进行改进和提高。本文以中等职业传统学科专题地图编制为例,阐述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专业学科的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地图集(册)是将较为完整系统的教学地图汇集起来的地图作品,内容比一般的教学挂图丰富、详细,由教学中的各种地图和图表等组合而成,是各种教学地图中最基本、用途最广的地图作品。我国的教学地图册是根据一定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按照一定体系,由一系列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配合某些图标、素描图等组成的图册。地理图册在我国基本是随着地理教科书发行的,初中地理课本相应配套初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高中地理课本相应配套高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  相似文献   

4.
量化地图是专题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展现数量信息的地图,是对传统统计地图的拓展与更新,在量化地图中定位符号不仅仅用于描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形状、大小、质量特征等一般地图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用于传递量化属性信息,不同事物定位符号传递量化信息的方法不同,展现点状事物量化信息主要方法是量化点们符号法;线状事物为量化线状符号法;面状事物为分级比值法、占值法、等值线法、分导以设色法与立体透视面法;移动事物断动线法。  相似文献   

5.
量化地图是专题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出展现数量信息的地图,是对传统统计地图的拓展与更新.在量化地图中定位符号不仅仅用于描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形状、大小、质量特征等一般地图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用于传递量化属性信息.不同事物定位符号传递量化信息的方法不同,展现点状事物量化信息主要方法是量化点位符号法;线状事物为量化线状符号法;面状事物为分级比值法、点值法、等值线法、分层设色法与立体透视面法;移动事物为动线法.  相似文献   

6.
冯耒 《地理教育》2012,(3):59-60
一、旅游地图的概念旅游地图是地图学和旅游学交叉、渗透、结合的产物,是旅游地理信息产业和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信息的图形表达形式,是表示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时空信息,专门为旅游规划决策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服务的专题地图。从广义上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综合运用Mapinfo,CorelDRAW进行专题地图制作的技术和方法,并进行了专题地图实例的设计与编制.Mapinfo具有较强的空间信息制图表达功能,但是它不能满足地图的编辑出版的要求,而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具有强大的编辑美化功能,将二者结合大大减轻了专题地图编制出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制图效率和制图质量,增强了地图的信息表达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江晓峰 《海南教育》2014,(20):45-46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但地图的获取与制作却困扰着众多的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制作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专题地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3S"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和地理数据的日益开放,中学地理教师制作专题地图成为可能,而专题地图的制作往往需要基础底图作为载体。本文主要以ArcGIS10.2软件为平台,介绍中国基础底图制作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地图素养”,只有全面认识地图素养,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地理教学,进而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地图素养的内涵和特点1.地图素养的内涵地图知识素养: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知识;知道地图的一般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知识,了解现代地图知识等。地图能力素养:能够正确阅读地图和各种地理图表,正确地从地图或地理图表上获取…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地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必备的。激发学生地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重视地图的学习,强化专题地图的读图训练。  相似文献   

11.
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于1939年首次提出了主位述位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外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语篇中的主述位结构以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布拉格学派和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文章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尝试运用主述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对散文《辉煌壮丽的暴风雨》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和研究其信息分布及语篇构建模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并探究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了语言的三种元功能,即: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概念功能中的主位——述位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研究语篇中主位的推进可以体现语篇的衔接、连贯以及语篇的信息流动方式。透过巴拉克.奥巴马竞选获胜的演讲稿,可以体会到主位——述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对演讲语篇分析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主位结构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主位结构在文章的结构布局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落花生》原文和两个英文译本的主位推进来探讨主位结构在译文中的衔接和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叙述性语篇是大学英语阅读中常见的语篇,主位推进模式分析有助于大学生快速把握该语篇的结构、大意、作者意图。本文用实例说明叙述性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是主位同一型,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样式,其语言具有典型的变形特征和跳跃性。正确充分地领会其语言结构有助于诗歌的分析和批评。文章用主位推进模式及主述位迁移理论对《生日》、《爱的哲学》和《库尔庄园的野天鹅》三首诗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主位推进模式和主位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话题,理清诗人思路和产生思维跳跃的原因,进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特征性主位指的是些出现在句首、仅具有主位特性但却不能穷尽主位潜势的主位成分。章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有关理论,从构成及其构成成分的功能意义以及结构特征等方面讨论特征性主位的有关情况,彰显其“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写出避免语法错误的文章,但文章读起来还是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根据主位结构理论,正确合理地运用主位推进模式是保证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作文之所以缺乏连贯性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合理地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即以主位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学生习作的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并提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主位结构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比较法是高中历史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知识脉络,抓住历史事件的特点,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有效运用图表比较法、比较类推法、纵向比较法和专题比较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分析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缘起,指出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述芷江和平文化主题式旅游开发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