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燕 《教育评论》2013,(2):30-3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农村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变化,适龄生源不断减少,造成农村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足,大量教育资源浪费,所以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中体现的是"高公平、多效率"。此文从教育生产效率、教育生活公平和效率与公平的内在一致性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改革实施十多年来,农村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相反学生"上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分布散、学生少的情况,小班化教学则有助于并校改革,是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想发展好城镇化,其中发展农村教育必不可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本文试从我国开始撤点并校为出发点,分析撤点并校的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禁止撤点并校后,我们应怎样通过采用"合村并局"、"校车接送"以及"教育联盟"等模式,为我国发展农村教育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进行"撤点并校"的十二年来,农村小学布局的调整在带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等益处的同时也引发出农村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反映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调查,通过对该政策的实施利弊进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贯彻"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实现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经济和局部教育过程的基本公平,但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学生家庭负担加重和辍学率上升等损失社会效益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撤点并校政策执行中的地方财政约束和"委托—代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机制,避免政策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成为近年来农村问题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掀起的"撤点并校"使得农村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将"撤点并校"后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年来农村教育进城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增多和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留守儿童和寄宿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成为摆在农村中小学校面前的两大课题。2004年9月起,铁罗小学在留守儿童和寄宿生中开展创建"爱心家庭"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1"爱心家庭"活动的萌芽撤点并校后,全校仅铁罗小学一所完小有寄宿生,由于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一时难以适应寄宿生生活等种种客  相似文献   

9.
2001年起,一个旨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投资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随后就出现大规模“撤点并校”。回顾将近八年的“撤点并校”,有成功的地方,譬如东部经济发达靠近城市农村的“撤点并校”还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西部农村“撤点并校”也照搬就值得思考了。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首先应该从教育规律角度着眼规划实施,进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改革,但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盲目地合并农村中小学,在此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严重的问题,使得"撤点并校"弊大于利,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对农村中小学合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主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合并的原因、政策、实施策略与效果以及合并的争论等方面。这些研究对我国推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具有参考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校的合并现象;合并应因地、因时制宜;针对合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大量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合并案例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并非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能优化配制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撤点并校后,出现了学生辍学,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并非都得到提高;农村文化萧条等现象。为此,重新思考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周步成的MHT量表对农村"撤点并校"和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撤点并校"小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方面比非"撤点并校"小学生差。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65):166-167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在农村小学推行格式布局的调整政策——"撤点并校"。其出发点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但各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造成了诸多影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后诸多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国家、学校、家长的共同合作,需要在实现并校后形成新学校恰当的规模效益、妥善解决富余师资、并校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强红蕾  张钰婷 《教师》2020,(11):17-18
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采取的政策为"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政策的优势和问题都直观地呈现出来。文章通过整理"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献,发现陕西省富平县小学"撤点并校"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注重学生道德培养等对策,以期打破和走出富平县小学的现实困境,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的发展程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班级规模的价值,不同主体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成本效益、师资水平、教育成效等问题在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进程中影响并决定着班级规模。为避免农村班级规模研究的意义虚无,要重建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价值认同,要嵌入现实认真审视具体困难和具体问题,以"教育本质的回归"为轴心实现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我国实施十余年的"撤点并校"政策被叫停,乡村学校合并运动进入一个停滞时期。但农村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为"撤点并校"政策寻求出路,提出更加合理和完备的建议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美国乡村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历程的梳理,认为合理的"撤点并校"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学校合并现象,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推进,提供法律保障以及加大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在家校合作的外部运行机制以及政策保障和落实等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撤点并校,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集中办学,使得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家校合作问题更加集中,矛盾更加突出,甚至成为制约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办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村(居)委会的作用发挥为纽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省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实不仅是关键和保障,也是上述因素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地为了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正在进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村落文化的破坏性却是极大的。"撤点并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情,而是每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富山县立山地区的"撤点并校"这个案例,得出撤并前应注意对利益受损方的调研、撤并过程中对当地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在撤并后应为了防止"文化沙漠"的产生而采取相关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制定以及实行的原因,总结、归纳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模式,重点立足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剖析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