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培养问题历来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师生关系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相关人格培养的理论,提出师生沟通的一些原则与技巧,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培养问题历来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师生关系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相关人格培养的理论,提出师生沟通的一些原则与技巧,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赵君 《文化学刊》2011,(3):37-39
儒家以其对自身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追求成就了"君子"这一特定的道德符号,"君子人格",是以仁为核心,兼括义、礼、智、信的一种人文品格,批判地继承、借鉴、弘扬这种道德范式,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仍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权威和自由二者关系阐述的基础之上,认为师生关系平等并不能否认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这就决定了师生在社会角色上是天然的不平等,师生关系平等是只适用于人格领域,指的是"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5.
人格的意义     
人不只是肉体存在,还是精神存在;不仅是认知主体,还是道德主体。人格是精神的人和道德的人,人的精神达到的境界和道德达到的高度就是人格。精神的原则是自由。独立思考,自由意志,则人格独立,人格高尚。多读好书,提升人格。  相似文献   

6.
薛宗梅 《职业圈》2007,(9S):199-200
教育的和谐首先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师生关系却令人担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师人格与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7.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和谐首先需要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师生关系却令人担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师人格与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陈惜珍 《职业圈》2007,(8S):8-8
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必须以法律,以法治为主,以道德,以德治为辅。文章主要阐述我国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必须以法律,以法治为主,以道德,以德治为辅.文章主要阐述我国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通过对烟台市中、小学生实地调查,发现如今未成年人的优点明显,但缺点也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1.
徐长斌  徐慧诠 《职业圈》2007,(19):45-46
随着社会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借助道德维系的高校传统师生关系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需要,并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日益暴露出不和谐的因素.文章认为教师与学生只有按照相关法律,规范自身行为,才能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杜红伟 《职业圈》2011,(29):52-52
深刻认识廉洁文化的内涵 其一,廉洁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等。最终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二,廉洁文化具有道德属性。廉洁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许多都是道德操守和人格境界都不能脱离的道德范畴。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与践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与践行杨泽波理想人格虽然是现代哲学概念,但其思想主旨孟子已多有涉及。认真研究孟子理想人格的思想与践行,不仅可以了解孟子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虽然近来有关的研究时有所见,但其中很多问...  相似文献   

14.
李海燕 《职业圈》2008,(20):80-82
“裂痕效应”教育预防策略主要有:教育重心要由只重职业技术转向人格和人性的培养;拓宽助学渠道,加大对贫困高职生的物质扶持力度;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使其以健康心态积极应对贫富差距挑战;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净化校园环境。文章认为防止“裂痕效应”最为根本、有效的策略是提高高职生道德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学刊》2012,(1):168-168
梁其军在《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及文化环境是对德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软约束”因素,彰显着造就人道德心理与道德人格、规范社会道德内容和促进道德进化与完善的功能。而校园文化是具体的道德教育的内部因素之一,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引领着社会时代文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高度重视人格完善和道德养成,把至高目标与现实路径相结合,标准教化与自律慎独相结合,环境熏陶与虚心涵泳相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道德养成路径。这种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方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裂痕效应"教育预防策略主要有:教育重心要由只重职业技术转向人格和人性的培养;拓宽助学渠道,加大对贫困高职生的物质扶持力度;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使其以健康心态积极应对贫富差距挑战;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净化校园环境.文章认为防止"裂痕效应"最为根本、有效的策略是提高高职生道德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康的主要标志和内容,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特征,分析不健康人格的成因,同时提出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思荟 《职业圈》2007,(11X):147-147,119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要提倡民族艺术、改革美术教育体制以及摆脱艺术功利性等方面来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格的力量是党员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道德资源。是党员干部具有权威的基本条件。它是比权力更持久、更有效的领导力量。起到一种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这种人格越是高尚,越是具有超强的力量,党员干部具备了这样的人格力量,就能跟好的运用权力,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具有以一当十的力量,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谋求发展、开创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