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食史话     
冷食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夏之用”了。所谓“凌阴”,就是冰窖。《礼记》中便有“凌人夏颁冰掌事”的记载,说明在周代就出现专司管冰的官吏“凌人”了。据《周礼·天宫》记载,东周时,每到春夏,人们将贮存的冰和烹调好的菜肴、酒、果品等食物放入一种叫做“鉴”的青铜铸的容器内,祭祀时取出供宾客食用。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也有“挫糟冻饮酣清凉兮”的诗句,赞美冰镇米酒,喝起来醇香清凉。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不少冷食品种了。到了唐代,市场上出现了卖冰的商人。据《唐摭言…  相似文献   

2.
盛夏酷热,来块冰砖,或来瓶冷饮,清凉解渴,是多么地称心如意!清爽之余,你也许会问:世界上是何时有藏冰的?也许有人会以为藏冰是近代科学发展起来后才出现的,其实不然,藏冰在东方的历史相当悠久。在现在的生活中,制造和使用冰块极其简单,一台冰箱就可以把这个事儿搞定。可是在冰箱发明前,古代人是如何制造、储存和使用冰块的呢?古人的超大"冰箱"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周代设有专门管理冰政的官员——  相似文献   

3.
冰灯于一百多年前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据有关记载,清朝末年,在松花江一带,马夫在马厩内饲料槽旁用灯伞状铁筒冻水三层,加热取出冰罩在中间燃上油灯,用来蔽风喂马.有渔民在江上凿冰、捕鱼时用这种简易冰灯照明.据<黑龙江外记>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车声彻夜不绝.有缕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的元宵节之夜,在齐齐哈尔城已非常热闹.  相似文献   

4.
<正>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认为到了60岁就又回到人生的起点。因此为年满60岁的老人举办隆重的寿礼——花甲礼,也叫回甲宴、还甲宴。花甲礼的由来相传朝鲜族的花甲礼源于"高丽葬"的故事。据《韩国民族文化百科大事典》记载:在高丽朝鲜时期,国家规定老人到了60岁就必须扔到山里,让他们活活冻饿而死,十分残忍。但是有一位孝子不忍老父饿死,便把老父偷偷在山中藏了起来,每天送饭供养。后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业月刊》2008,(7):24-25
我国是冰棍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买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块冰核。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办公文件以官府公文居多,多和国家事务紧密相连,内容涉及机密,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其内容不泄露,否则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统治者的地位,因此公文的保密工作历来受到各个朝代的重视. "想方设法"保秘密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有《周礼》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禁令."  相似文献   

7.
哪种方法溶冰最快王博和史柯正在争论一个问题:如何让一块冰更快地溶解,前提是不要把冰敲碎。王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把冰放到烤箱里去。"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简《楚居》篇公布之后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因其对楚族早期历史状况有所记载,为进一步研讨楚族早期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展示出新材料。清华简《楚居》记述有楚人始祖季连生活遗迹,亦有楚国早期古史传说,楚族的起源地及其"徙郢"问题。它的问世对研究楚史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冰仓库     
中国土产公司松江省公司新近在佳木斯、鹤岗两市盖好了两座“冰仓库”。冰仓库的好处是能久藏食品。鲜鱼、肉类、牛乳、蛋类,都是容易腐烂的食品,储藏在冰仓库里面不但不会腐烂,而且连滋味也不改变。水果蔬菜放在里面也能保持原来的鲜嫩。冰仓库的四周、上下,都是用冰造的,上盖是用二尺厚的煤渣、稻殼和粘土等经过浸湿冻成的。四周是用锯末砖砌的。库底是铺上天然冰并用加水浸湿的锯末冷冻。库内有冰鹽袋,可以吸收人和东西带进去的热量。盖的方法,是在房架上一步一步浇水结成冰,所以必须在冬天盖,但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因为有上盖这么厚的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就能挡住太阳的热,所以冰仓库不会溶化,里面仍能保持零下二到六度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北京城里添了个"大件儿"——一个4.2亿升的超级智能温控冰柜,它就是国家速滑馆.被昵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它将承担大道速滑比赛和训练."水立方""鸟巢""冰丝带"遥相呼应,形成"水火冰"的和谐对比.  相似文献   

11.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角度,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探讨了提升基础耕地地力的途径,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旨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冰圈:冰圈或者冰盘形成于河流转弯处,当水面上形成一层冰时,下面加速水流会产生"旋转切变",将一大块冰分解并旋转,直到形成一个圆。然后就一直保持在那里,冰圈在河湾中缓慢地旋转。"忏悔者冰钉":在安第斯山脉,13000英尺高处存在着一种"冰钉",它是由冰和雪构成的。高度从1~2英寸至16英尺不等。该结构命名源自西班牙语"penitentes",因为这种冰钉结构像西班牙圣周(复活节前一周)宗教人士戴的高尖兜帽所以命名。  相似文献   

13.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2,(18):44
正地球大约1/10的陆地表面被冰覆盖,大多数的冰经过数千年的累积,形成厚厚的冰盖,覆盖在南北两极。3000万立方千米——地球上最大的冰块,南极冰盖的体积。4000米——南极冰盖的厚度。70%——冻结在南极冰盖中的淡水比例。190千米——有记载的最长的闪电的长度。4.4万次——地球上每天发生的风暴次数。7000万桶——每天从地下抽取的石油桶数。  相似文献   

14.
火星表面忽而热如烤箱,忽而冷如冰窖,目前直接派人登上火星进行考察还不成熟,以美国为首的航天大国用火星车作为先头部队,投放  相似文献   

15.
正"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节要到了,相传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织女与牛郎都会在鹊桥相会。不过,今年的"鹊桥"比较忙,在给牛郎,炽女牵线之前,它还得替"嫦娥"先去趟月球!皎洁明月悬夜空神秘"月背"藏谜团"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搂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辛弃疾的一首《听月诗》把人们对月球的憧憬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探测月球的美好愿景令人神往,然而进军  相似文献   

16.
当寒潮席卷全国,你是否见过北方朋友在玩"泼水成冰"的游戏?冰天雪地里,有人用热水泼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留下了精彩瞬间. 热水瞬间结冰,这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原理? 大家看到的大多数"泼水成冰"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是热水瞬间结成了冰,而是热水迅速蒸发后形成的细小液滴,就像我们冬天哈气产生的白雾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夏天,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公益活动在互联网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普通网友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热情,纷纷响应之外,许多社会名人也都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以及多国娱乐界明星。"冰桶挑战"的全称是"ALS冰桶挑战"(AlS是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英文简称),旨在筹集善款来帮助那些ALS患者(俗称"渐冻人"),并使更多的人通过活动了解到这种鲜为人知的疾病。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许多好心人,为了表示对"渐冻人"的关心与支持,都选择既接受冰桶挑战,又慷概解囊。这行公益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募集到了巨额善款,更使得ALS被普通大众所熟知,开始给予ALS和其他罕见病更多的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ALS,它究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8.
君懿 《百科知识》2021,(22):58-62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骄阳似火的苦夏时节,现代人可以在空调房内感受清凉,在没有现代科技成果加持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消夏避暑的呢? 藏冰与制冰 古人消暑的方式有很多,保持心静自然凉的好心态,或许是最为廉价的避暑方式.一些大户人家则颇为讲究,或寄情于山水之间,纵享自然清凉;或由侍女摇着蒲扇,独享徐来清风;甚至不惜耗费巨资营建水上纳凉空间—水阁,凭借水轮动力洒水消暑.  相似文献   

19.
赤峰地区花岗岩体上发育大量的穴状、臼状、坑状等微地貌形态,它们被一些学者指认为"冰臼",并由此推论该区曾发育第四纪"大陆冰川",同时提出"冰臼"形成的所谓"水钻"模式。经研究表明,这些臼形缺失无论从形态还是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水钻说理论的推演,"冰臼"说都难以站得住脚,更难导出"大陆冰川"的结论。实际这些天然岩臼是在花岗岩晶洞、气泡洞及气泡缺损基础上,后经风化、风蚀、冻蚀等作用塑造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2月初,46岁的高龄产妇李雪(化名)成功生下一名男宝宝,检查显示这个男婴健康情况与其他新生儿无异,但在出生以前,这个男宝宝的胚胎已经在-196℃的液氮罐中保存了16年之久。2016年5月,这个胚胎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被唤醒,植入孕妇体内后最终成功出生。46岁孕妇顺产"冰宝宝"据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徐艳文介绍,2000年4月,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