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创作的唯一长篇小说,其主人公斯嘉丽在战争年代,经过家庭、爱情、社会的种种磨砺,成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多面的女性,她具有在男权社会中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探讨这个文学形象的内在精神对21世纪女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敢于蔑视封建传统礼教,独立掌握命运,在爱情、家庭生活以及方方面面表现得坚强乐观,郝思嘉在文学人物塑造中有着永恒的魅力,其来源在于她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斯嘉丽成长过程的主观表现及客观因素上深入分析了她的现实主义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飘》是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重要作品,在美国甚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及影响力.《飘》的主人公斯嘉丽,以其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坚强、勇气、智慧,与男权分庭抗礼而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其实斯嘉丽代表了早期欧美女权主义的发端,她的形象为后来的美国乃至世界女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哈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以其矛盾性格和不幸命运已在批评界反复被人提起,《心烦意乱的传道士》同样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莉萨一方面纯朴善良,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但另一方面,她又在暗中参与走私贩卖私酒的交易,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另类"新女性。哈代同情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同时又保留了某些男权意识和价值取向,冲破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最终走不了多远,体现了哈代女性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飘》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故事女主人公斯嘉丽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个性和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感染着许多人,展现出20世纪美国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两者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否则等待她的命运只能是堕落.为避免堕入卖笑生涯,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看过《飘》这篇小说之后,对于斯嘉丽这位女主人公的印象非常深刻,她从小时候的一个美丽大方的"女神"到现在对世俗的愤懑的一个"女汉子"形象,其间经验了多少生活的磨练。对于斯嘉丽这个人物,人们的对于她的评价褒贬不一。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在挫折中如何坚强,特别是对于女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自我认知。本文讲述了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时期斯嘉丽从"女神"到"女汉子"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希萌 《文教资料》2007,(34):168-171
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有着"女性主义的先知"之称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代表作《欢乐之家》为例,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命运及她与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她们由此而生的相互竞争和伤害,以及华顿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直至对"姐妹情谊"的深情呼唤。  相似文献   

9.
《钢琴教师》是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半自传式的原著小说。耶利内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关切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撰写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揭露了女性承受的各种压迫,展示了女性不同的生存悲剧,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强烈批判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闻名。《钢琴教师》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中的荒谬与强权,主人公埃里卡正是男权社会压迫下被雕琢出来的艺术品,也是牺牲品。埃里卡生活在缺乏男性,但是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她的母亲"望女成凤",给她安排好一切,用自认为成功的方法教育埃里卡,让她在密不透风的压抑的母爱中成长。《钢琴教师》描述了当时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个男性缺失而男权压迫又无处不在的无情社会,展现了在男权统治压迫下女性日益艰苦的生存状态和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荣获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耶利内克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以表现女权主义、抨击反犹主义和当今政治为主题。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是她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作者试图通过一名女钢琴师在母女关系、男女关系上的种种不合常规的事件,来表达对男权世界的不满和自己对这个世界无可奈何的愤怒。文章主要从女主人公的母亲和爱情来分析作家表现女性受到男权社会压制的状况,并以此来达到对男权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纯真年代》中的梅·韦兰一直被视为传统保守的旧时代女性,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也是男权社会制度的维护者.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梅·韦兰予以分析解读,认为梅具有复杂的双重性格,她一方面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是一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力图主宰自己命运的生活强者.  相似文献   

13.
刘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09-110,113
霍桑通过揭示主人公海丝特所处的清教男权社会“边缘”地位,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海丝特的人生逆境坚强抗争与男主人公对命运无奈进行对比,颠覆了传统的男权社会总是以女性作“客体”的观念,在自己想象中建构的“红字”世界里替海丝特赢取了一个“主体”地位,正是通过海丝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的塑造,让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作者内心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5.
《飘》以亚特兰大及其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这种性格在她的三次失败的婚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经典女性主义著作的女主人公,简·爱人格结构中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性,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性。她在历经与男权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之后,最终回归家庭,从而构建一个两性和谐共处,平等共存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姗·罗林斯受男权社会压迫而形成的"理智"的"完美天使"形象,在面对男权社会不断的禁锢中,内心世界开始觉醒,因此,她不断追求、寻找自我,最终以死为代价冲出"天使"的枷锁,获得精神自由,同时也以死亡的方式无声地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8.
女书:女性生存焦虑的集中表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书的写作抛开了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她充满悲喜之情,聚散之迹,单刀直入的是生殖以及生离死别的主题,超出了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女性写作狭小的个人情感圈子,她们不写“闺怨”、“思妇”,不写女子不得金榜题名。她们走出男权文化的视野。大声疾呼的是“已是朝廷制错礼,世煞不由跟礼当”,这使得女书写作有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她的批判现实的意义和境界,大大超出了同时代主流社会中妇女写作。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现代文坛一位命运悲惨但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在表现底层女性生存苦难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萧红用"越轨"的笔致,大胆瓦解了男权社会所公认的理想男性形象,彻底消解了男性权威,真实地还原了男性的本来面目。萧红之所以如此颠覆男权话语中的男性形象,是与她成长历程中父爱的缺失和情路的坎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尔是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呼唤>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在小说中的分量并不多,但其"女性抗争史"成为一个值得玩味的维面.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剖析内尔的"恋父"情结及其陷入的性别困境,并解析了她对男权社会的置疑、走向自觉的追求女性自由话语的荆棘历程.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澳洲大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对抗男权社会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