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海外华侨对国民政府抗战提供了物质援助并共肩备战,回国参战,共同抗敌,保卫国家。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发扬光大的时期 ,他们倾其所有 ,无私奉献 ,从财力、物力和人力诸方面支援祖国抗战 ,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 ,感人至深。华侨在抗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发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中,侨居世界各地的广大五邑籍爱国华侨积极行动起来,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宣传是其重要的救亡活动内容。抗战时期五邑华侨开展抗战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组织抗战团体,发表救国言论;创办报刊;创办电台;举行集会,发表演讲等等。这些宣传活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前后,广大华侨与祖国人民一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的一.二八事变中,华侨从言论、物质上大力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成为推动日后国共合作的一股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抗战爆发后,广大华侨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救国组织,主动捐钱捐物、抵制日货、开展援华宣传,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并分析了华侨妇女积极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略谈美国华侨抗日救亡的三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华侨为抗日救亡开展了三大群众运动.通过它,我们可以略见美国华侨爱国主义之一斑.一、资助祖国抗战的筹赈运动筹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战,救济遭受战争灾难的祖国伤兵和难民而开展的群众性的捐款献物运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远在太平洋西岸的十二万美国华侨,为祖国军民的奋起反抗而欢欣鼓舞,为日寇的野蛮侵略而义愤填膺.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各地组织华侨救亡团体,掀起赈济运动高潮,把捐款献物、支持祖国抗战作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抗击日寇,为菲律宾的抗日活动同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谱写了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华侨华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与新西兰人民并肩作战,同时大力支持祖国抗日战争,显示出对侨居国的无限热爱和情系祖国的赤子之心。在侨居国,他们参军服役,与当地民众携手抗敌,不惜牺牲生命;侨农组织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支持盟军反攻作战。面对祖国抗战的严峻形势,他们第一时间整合华人社团,办刊办报宣传时事,激发华人群体的爱国热情;组织持久募捐,且人均捐款居世界华人之首,为祖国抗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华侨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支脉。据国民党侨务委员会1940年的统计,抗战前夕,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人数约有1140万。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虽身处海外,但时刻关注着民族的命运、祖国的生死存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华侨在海外建立的救亡团体多达数千余个。抗战的枪声,警醒了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华儿女。海外华侨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下,积极募捐款项,支援抗战,“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侨资引进政策有发展国内经济和救济侨胞事业的双重动机,在政策规定上带有明显的战时特征。在国民政府的积极呼吁下,一批华侨携资回国,努力开发和建设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战建国事业。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路线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在敌后开辟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党政府作为正面战场也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整理以往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关系密切。从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者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作努力的回顾与评论中,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以先进的日本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的日本观、对日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并不矛盾。这一点,对于"中国人对日态度"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五邑民众开始出洋谋生。20世纪中期以前,随着侨汇的源源流入,侨眷的消费带动了五邑商贸的发展和墟市的繁盛,侨乡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侨汇中断使侨眷的生活处境迅速恶化;当代五邑侨乡的老年侨眷大多每年都能收到丰裕的侨汇,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华侨为了抗日救国,在侨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不买不卖不用日货和不为日本人工作、阻止军用物资运日的抵制运动,在经济上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削弱了日本军用物资的供应,配合了祖国抗战。海外华侨的抵制运动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实现长期占领和控制内蒙古地区的战略目的,不仅出兵扶持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建立伪蒙疆政权,而且以对日感情、出身、民族、宗教、资质和学习成绩等作为选拔标准,通过伪政权强制选派了一批批的青年学生和喇嘛赴日留学,借机灌输亲日反华仇苏思想,培养日蒙亲善分子和开发内蒙古资源的各类技术人才,并将“学成”回国的留日学生安插到配合日本内蒙政策的各种工作岗位上,以服务于日本的侵略战争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