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言意动句的翻译,关键在于准确地译出表示主观感觉及心理活动的意动词。翻译由意动词构成的意动句,其基本格式是:“以+宾语+为+意动词”。然而“以……为……”毕竟是一种带有文言色彩的句式,用它来作为对意动句的理解、领会还可以,却不能用它来替代对意动句的现代汉语翻译。因为这种格式在有些情况下对意动句的翻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却无能为力。那么对文言意动句如何翻译呢?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使动和意动。为叙述方便,通常把用作使动或意动的词叫使动词或意动词,把有使动词或意动词的句子叫使动句或意动句。在使动句或意动句中使动词或意动词都作述语,语法结构都是:  相似文献   

3.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语用,而是述宾组合后表示的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是句法结构问题,因而应将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改为使动句,意动句等,纳入句法结构中,而不应简单地将其归入词类活用中。  相似文献   

4.
在抒写诗人主观感受的诗句中,为了满足平仄押韵的要求或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诗人将形容词意动句变成主谓句。我们称这种句子为隐含的意动句。这类隐含的意动句表达的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主语认为宾语是什么”、“主语感到宾语怎么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动宾结构中使动和意动关系有时容易混淆,本文就如何辨识和区分使动和意动提出个人的看法。语法学界对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和形容词的意动,认识比较一致;但对于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的具体区分却有很大分歧。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孟尝君客我”,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客”是使动还是  相似文献   

6.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的意动句,是指作谓语的词由形容词、名词意动化的句子。形容词意动化的,主语(多表人)认为宾语(表人或事物)具有谓语(动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状。例如:  相似文献   

8.
使动句和意动句是古代书面语中常见的规律性很强的特殊句式,因它们不合乎一般的句式表达规律而有其自身结构和规律,如果不了解其特性,不掌握其规律,阅读、理解,翻译,势必形成障碍,不是讲不通,就是理解有错误。这两类句式不太合今天语言习愤,固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不应视为麻烦和累赘。这正是我国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的例证。而且这两种语句的表意手段、表达方式在今天的语言词汇中还有其痕迹,如:丰富词汇、纯洁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发现,"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有时也可以表示为动、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但是使动义的"V着NP"都表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表增长性持续。  相似文献   

10.
许剑权 《文教资料》2007,(2):103-105
活用本来是文言中很基础的知识,不太难。但教学中,学生总难弄懂。如何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活用,进而化难为易呢?本文:①试图从活用的定义出发,逐层分析,建立“句轴”,借助它直观地显示句子成分的一般位置顺序和各成分能充当的词性这一基本语法知识,来简便地解读活用规律;②对活用的难点——意动、使动、为动——作简明的比较分析;③阐述“句轴”对其他文言知识的破解,以期突破文言阅读瓶颈。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古代汉语作都把名词用作状语与使动、意动等一起,归入“词类活用”,中学语教学也同样如此。笔以为,把名词用作状语视作词类活用,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浯中,使动用法和使令兼语式是两种较常见的句型。粗略地看,两者只是句型不同,在意义表达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为什么既有使动用法,又有使令兼语式呢?两者是否有区别?对这问题,现有的语法书及有关文章都没有讲清楚,有的讲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有的则不符合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的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译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才能显示其特殊性,由“使”充当语译媒介的功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使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使令意义,由“认为”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意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意谓意义.而由介词“把”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当可比照使动、意动的称谓,称为把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含有“把宾语怎么样”的处置意义。在中学文言教材里,这种把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核心句子的含义,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有效解读句意,破解难句、长句、中心句的意蕴呢?我以为,我们必须因“句”制宜,因“句”施教,指引学生寻找最适切的解读路径,方能化难为易,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使"字句和使令兼语句的关系历来备受争论。本文主要考察"使"后名词N2与其前后动词的关系,认为把"使"字句看做兼语句并不符合语言事实,并尝试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对"使"字句和使令句呈现出来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谈谈使动句     
使动句就是主语支配和影响宾语,使宾语发出了某种动作或产生了某种情况和变化。使动句有两种句型:一种是活用其他词类为使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后带宾语,构成“主||谓+宾”的格式;另一种是用使动词作第一个谓语,带兼语,后边是第二个谓语,构成“主||谓_(1)+兼+谓_(2)”的兼语式。这两种句式古今汉语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前一种句式为主,现代汉语的使动句以后一种兼语式为主。现将两种句式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全册安排了4个读写训练重点。其中“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是在阅读方面的重点训练项目。那么,为什么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呢?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使其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呢?以笔  相似文献   

19.
缩句练习     
尤文艳 《辅导员》2010,(7):22-23
前不久,几位同学向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考试时经常出缩句的题?我为什么总是缩不到最简呢?缩句有什么小窍门吗?  相似文献   

20.
尹灿  邓云华  罗深迪 《海外英语》2013,(3X):252-254
中动句是一种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句式,在英汉语中主动句一般是无标记的而被动句则是有标记的,那么中动句呢?鉴于对相关语料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动句是有特定类型标记的。但是,英汉中动句的标记形式却不尽相同,而且这样的类型标记在认知上的亦有其存在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