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新课标卷Ⅰ)科学巨人玻尔①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②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7日,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诞辰13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和无数个理应怀念玻尔的日子一样,国内依旧很平静。这位世界十大物理学家之一、量子论三大创始人之一,建立了玻尔氢原子模型,甚至开创了哥本哈根学派——在中国,他的声名却远远不及爱因斯坦。尽管,他是20世纪唯一可以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巨人。明星科学家1885年10月7日,尼尔斯·玻尔生于哥本哈根,父亲克里斯丁·玻尔是哥  相似文献   

3.
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作为物理学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自诞生之后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互补原理作为一种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哲学原理和哲学方法,至今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研究和阐发。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将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加以哲学化。玻尔认为,他的“对立即互补”  相似文献   

4.
德为做人之本,处事之魂,作为一名歌者有德才有艺,德才兼备、声情交融,是每一位演唱者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身为演唱者,只有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如果没有了情感的演唱也就是失去灵魂的歌唱,也就是说"情"才是歌曲的"魂"。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如人,人有魂,文亦有魂。魂即文之主旨,有时亦可理解成一篇之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是文中最能提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所在,是打开文章的窗口,通常表现为文章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则以一字为限。如果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用心搜寻其中之文眼,则一字串全篇,提纲而挈领,纲举而目张,教学自然游刃有余,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7,(7):90-91
《纽约时报》日前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说,中国很可能在本世纪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在积累人力资本方面比美国下了更大的功夫。这篇题为《受过教育的巨人》的文章.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艳 《小学语文》2014,(7):95-97
【教材解读】 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语言优美、极富诗意的一篇。文章叙述了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他自私得不愿与人分享。他赶走了孩子,在花园里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在墙上贴了一张告示,禁止别人到他的花园里来。从此花园里没有了孩子的欢笑,树木不结果子了,小鸟不再歌唱了,只剩下狂暴的霜雪和呼啸的北风。直到一个男孩的出现才让巨人明白,分享不但能使别人快乐,也会让自己更快乐。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不仅显现在诸如“神六”这种标志性尖端技术上,更体现在国民科学素养上。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为总人口2%左右,与许多发达国家10%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在世界科技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之所以成为“物理学界的朝拜圣地”,除了他的创始人尼耳斯·玻尔对世界物理学做出卓越贡献之外,还因为他爱才如命,到处物色有希望的青年人来研究所工作,积极提倡国际合作,以致被人誉为“科学国际化之父”。“哥本哈根精神”是玻尔思想的一种表达,在玻尔倡导下所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就是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哥本哈根精神”已成为物理学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世界的贡献,也许不亚于玻尔的量子力学。科技自主创新,需要像“哥本哈根精神”那样的各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构建,应该在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比如学校、科普。曾在丹麦亲身感受到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的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说过,“一个好的学校,它会给你一个好的氛围,让你不知不觉地接受到好的素质方面的教育,而好的老师能发现你的长处,能够引领你走上一条科学的道路。”科普工作应该在构建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科学精神的普及,更是润物细无声,它最终会影响一个人的科学兴趣、一个团队的科学合作、一个系统的科学体制、一个国家的科学振兴。  相似文献   

9.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32):I0005-I0005
第三十二讲关于钱学森院士的思维科学思想研究初探(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影响力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包括钱学森院士创立的现代思维科学,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科学思维的精气神,这就是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自然也是钱学森院士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读】本文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叙述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筑起了高墙,两次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驻。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快乐的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宁夏教育》2005,(6):1-1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章。在文章中周济同志提出了“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的新命题,第一次把责任摆在师德之魂的位置,指出“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白自己担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相似文献   

13.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要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大原则是"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文章选取了一系列酒吧里面陌生男女之间"搭讪"与"拒绝"的英语对话作为语篇分析的材料,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搭讪"与"拒绝"的含义和语言纯理功能的关系,并尝试解释幽默、反讽的意义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意犹帅也。"文章的中心是全篇之魂。好的立意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档次,而且能和谐地统摄全篇。因而,切不可等闲视之。有的学生写起记叙文来立意肤浅,往往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就事写事,无法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例如,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15.
自私的巨人     
《英语辅导》2016,(7):10-12
《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集》中最短的一篇,但却是最富有优美诗情的一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巨人的花园里鸟语花香,景色美丽。但那个巨人却很自私,不准孩子们进花园去玩。结果,春天也不来了,花园里永远是冬天。巨人后来终于醒悟过来,打开大门,欢迎孩子们进来。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物种起源〉绪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此文既是一篇典型的绪论,又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为绪论,该文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作为科技说明文,该文体现出一般"科普说明文"的体式特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等特点。根据王荣生对阅读对象和阅读层次的划分,科学普及文章属于阐释类信息,其阅读层次  相似文献   

17.
创意话题(全国卷一,冀、豫、晋、皖等地区用)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创意导引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一个题意…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按作者的写作思路,与同学一起边读、边画、边理解、边记忆。词在画中解释,情在画中抒发,意在画中揭示,背在画中完成。画面上体现的是:课堂上则体现了朗读之乐、图画之乐、背诵之乐,一篇优美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就是在乐中让人领悟到了它的语言美、意境美、主题美、人物美。一句话:文章中的艺术美,就是在一幅简洁、直观、形象而富于情趣的粉笔画中得以体现《醉翁亭记》趣味板书!河北@张利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心灵和人格。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和含义,并学习用  相似文献   

20.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8,29(5):41-42
提起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Niels Henrik,David Bohr,1885—1962年),人们无不钦佩.玻尔的传略富有传奇,玻尔的为人严谨朴实,玻尔的一二生功绩伟大.了解、研究和学习玻尔对当今人们学习科学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大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