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是西方学者德加默的一句经典教育语录,"提问得好"的前提是"设问得好",而"设问得好"应该以"有效设问"为基础.如果设问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须动脑;如果设问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有效设问能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是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必须具有以下一些特征:①问题的设置  相似文献   

2.
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理解学生、理解数学、理解教学是贯穿本文的一条主线.本文所阐述的中学数学核心内容"思维断档处"的教学解构和建构是通向这三个理解的一把钥匙.笔者通过自己数十年的课堂改革和教学实践,从中学数学核心内容"思维断档处"出发,进行内容解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求连结断档节点的问题串,从数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建构,从而在标准、教材和课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高中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物理习题难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就该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一、注重建模——抓物理问题的本质步入高中,和初中物理有很大的区别,物理"模型"的提出让我们对实际物理问题研究更具有辩证性和逻辑性.物理模型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建立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它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  相似文献   

5.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不仅在西方国家的教学改革中被广泛推广,而且在世界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它将对物理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问题"教学,使之成为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之上的.我以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为依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体会.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进行问题思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核心是问题,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才有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以下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提问的技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提出让学生感兴趣,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提问得法,可以将教师为主体的"讲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可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提问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起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质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每次考试后,总听到学生这样的反映:"数学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平时练习尚可,考试却一做就错".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流行风",它严重影响到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思维的程序有关.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怎样的思维走向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米苏群 《教育》2011,(15):48-49
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在笔者30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做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协作、探究实践、总结评价、强化迁移等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不会问"到"学会问",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浅见。一、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小学阶  相似文献   

17.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激疑,鼓励学生质疑,进行发现式、探究式学习,达到让学生自觉读书,自觉领悟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抛出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半截蜡烛》第六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固然有效,但是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被动接受,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魏静 《小学生》2012,(11):28-2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是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学生如果"想"问,说明这个学生很有主见,如果"敢"问,说明他的思维非常活跃,而学生"会"问,证明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者,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把主动权适时、适地地交出去。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为什么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上学后的问题越来越少,到高中竟然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