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对非传播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所谓国际话语权,就是借助语言设置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就可以影响和引导国际舆论的走向,影响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2.
牢牢把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权和阐释权,是我们在国际传播中发出响亮声音的关键所在。2013年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来中国主流媒体的对外报道,不难发现,我们的编辑记者们有意识地主动设置了一些议题,特别是有关中国的议题,在引导国际舆论、积极把握话语权方面迈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一步。本文选取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国际传播肩负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国际话语权竞争的激烈性和国际舆论斗争的复杂性要求国际传播的各类主体踔厉奋发,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密切协同作战,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中国外宣期刊位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对外传播媒体,只有善于“走出去”才能最终“走进去”。要多语种、多文版发行,推动精准传播;多渠道、多方式合作,积极扩大发行;抓特刊、抓议程设置,着力建设品牌,聚焦国际化发行渠道的打造与本土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为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体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决定哪些事件是重要的,以此营造出一个虚拟环境,这就是新闻的议程设置功能.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获得更好的议程设置,改善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高我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软实力",从而重掌新闻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对于媒体融合问题的探讨呈现出多频次、高规格的趋势,对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而言,在这一趋势下,如何利用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完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历史任务,掌握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变化(一)媒体业的发展趋势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再到如今的网络传播,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传播方式的一次次飞跃。网络传播时代,新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体形态,带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舆论是国际主流媒体与其他大众信息传播渠道所传递的对于重要国际问题的关注以及所表达意见的集合。国际舆论对国际关系、重大国际事务、国家对外政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国际舆论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国际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倾向于分析国际舆论的形成机制、国际舆论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偏重对国际舆情现状的描述,较少考察研究国际舆论的影响因素,国际舆论对国际问题认知,国际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治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际法治的战略传播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化我国民主法治国家形象和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我国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或设置国际立法、司法、执法等国际法治议题并加速国际法治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成立国际法治战略传播办公室、组建精准传播专项小组、重视网络议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中国一系列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获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西方主流媒体把习近平称为中共首个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人。正是从全球视野的宏观层面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习近平的对外宣传思想从宏观上把握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国际影响力;从操作层面上强调把握传播规律,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目标;夯实国内文化根基,培养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自信,主动引导国际舆论,积极把握国际话语权。习近平外宣思想结合当前国内外具体形势,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共历届领导人的外宣思想,对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实践要求,要推动实现“五个转变”,即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从“讲好故事”向“有效传播”转变;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从“走出去”向“融进去”转变;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从“形象塑造”向“情感共鸣”转变;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阐释”转变;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从“借船出海”向“造船领航”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其引导国际舆论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电视节目海外落地,这是扩大海外影响、建立国际一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国际电视传播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有效落地过程中各种障碍屡见不鲜,一些瓶颈突破极难。电视媒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提升传播力显得尤为迫切。2013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媒体发展势头,央视俄语频道尝试进入俄语地区主流社交网络VK。通过网际虚拟社区,为有的放矢地生产出高度客户化的产品,精确投放节目内容提供了机遇。将传统电视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网络传播的优势,突破落地局限,通过优良渠道和精确制播使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同时,与观众的高度互动性也提升了节目品质,为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注入高能量燃料。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与主导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未拥有与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议程设置作为大众传媒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方式,能够通过新闻报道的显著性加以凸显或降低,从而有效引导受众的注意力,是建构话语权、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方法和路径。斯蒂芬·利文斯通(Steven G.Livingston)提出了议程"切入点"概念,指出国际政治的议程设置是通过"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始终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周边是中国对外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重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的广泛共同利益、文化及价值观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激烈的国际舆论斗争以及不平衡的国际话语权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应紧密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在传播过程中强化本土关怀,挖掘传播的互文性,并重视推动理念传播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打破“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是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初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对“四全媒体”的经典论述,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应对深刻变化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而提出的新思想、新方案,也是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在国际传播中,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新形态,运用“四全媒体”理论,全面整合传播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把控和掌握也愈加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媒体操控国际舆论,利用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打压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活动,导致这些国家传播声量持续减小,一度处于西方国家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霸权之中。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国际形势,国际传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等“五力”。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国际传播的舆论博弈已逐渐升级转向为认知干预。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五力”建设也应在认知转向视域下号召各领域传播主体自觉参与、挖掘中国故事的当代性与共情性、拓展海外传播多元渠道、聚焦“Z世代”青年群体、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传播“5W”角度系统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谭宏凯 《对外大传播》2009,(2):15-16,3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话语权问题顺理成章地由先前相对单纯的学术范畴演变成更加宽泛的社会关切。中国在国际舆论中一如既往的弱势与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的严重不相称,更使话语权成为传媒从业者和管理者心中的痛。“西强我弱”是关于国际传播与舆论态势的一个广为认同的基本判断。究其原因,就是西方传媒在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战略背景:国际舆论转向,世界传媒变革当今世界,由国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为主体形成的世界力量结构,必然使在此影响下的世界传播模式呈现出发达国家主导和发展中国家附属的倾斜态势。长期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媒体资本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通过对大型跨国媒体集团的控制,实现推销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意图,而话语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传播秩序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弱势地位,面临着形象被误读、文化被入侵、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国际信息传播呈现出从强到弱、从中心到边缘、从西方到东方的不平衡特征。国际传播以顺流性为主,也有逆流性交织于其中。尽管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但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始终是发展中国家不懈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的崛起昭示着世界力量结构的变化,国际舆论格局的重心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话语秩序也由传统的“二元对立”向“多元互动”转变。  相似文献   

18.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当今中国的一种战略性需求。而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涉及媒体的管理机制与自主性、话语质量与话语传播效率之间的关系,议题设置的主动性、适当性,国际社会价值结构,以及国家定位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说来,经济实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强弱的最主要因素,但经济发展了,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就自然可以提高。中国要增加国际话语权,特别是要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仍然是一项需要攻坚克难的工作。从目前的策略选择来看,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可以成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为什么说讲好经济故事是国际传播突破口?1.经济故事所具有的"三个共同",为传播效果提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国际社会对其形象传播大抵经历初印象、印象形成、妖魔化和向好四个阶段,并且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发达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仍未改变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舆情态势研判与风险预警的科学化、去意识形态化、关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商业逻辑主导和回归人性本质是未来优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