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唐代蒋防传奇《霍小玉传》,经过《紫萧记》,最后才有了完整的《紫钗记》。《紫钗记》保留了《霍小玉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了重新的塑造,别开生面地演绎了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情"不仅指人的情感,而是一种提升了的、扩展了的情,它与晚明时代思潮中的至情理论是一致的,包含着强烈的人性意识,主要体现为生命意识,也就是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向往,充分肯定人欲。  相似文献   

3.
李永青 《现代语文》2007,(6):107-108
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学者对其评价甚高,小说注本比比皆是。但对于其中“苏姑子”一词的释义,却迄今并无定论。本文据《霍小玉传》以及《紫钗记》、《紫箫记》,文本加以考证,得出“苏姑子”即指南齐名妓苏小小。  相似文献   

4.
霍小玉是明代传奇《紫钗记》中的女主角 ,也是戏曲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她是剧作家汤显祖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霍小玉传》加工创作而成。本文试图以汤的二度创作为切入点 ,用文艺理论中的“性格组合论”对霍小玉作一番重新解读 ,客观评价霍小玉的艺术价值。本文认为 ,霍小玉在《紫钗记》剧中的性格缺少发展 ,单纯而不丰富 ,是“扁形人物”而非“圆形人物” ,甚至抹去了唐传奇中人物性格的闪光点。这不能不说是汤显祖创作初期的不成熟之笔  相似文献   

5.
《紫钗记》所述情事原本自唐传奇《霍小玉传》,汤显祖有意删除了李益负心小玉情死的故事情节,而将其改写为闺妇怨夫至死不渝的情爱绝唱,使我们益发看清了汤显祖内心的“至情”思想。与此同时,汤显祖又专为李益增设情节甚至穿插诗文,不惜使故事涉嫌冗杂而极力恢复李益的文人身份。这一特别笔触的生成在于汤显祖力求借李益形象揄扬其“富贵无常,才情有种”、“子女玉帛有尽,而风雅无穷”的人生主张。  相似文献   

6.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的一面。本文尝试以对李益形象的重塑为切入点,来探讨《紫钗记》中的至情主题。  相似文献   

7.
《紫钗记》中的李益形象较之《霍小玉传》有很大的不同.李益在汤显祖的笔下,有了由负心到重情、由略显轻薄到饱含风雅、由孱弱士子到扬名塞漠等多方位的蜕变.但是,同时李益身上依然存在踟蹰、软弱、甚至苟且的一面.本文尝试以对李益形象的重塑为切入点,来探讨《紫钗记》中的至情主题.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为传奇小说,学生不明白“传奇”的含义。有些教师理解“传奇”之意也似是而非。最早使用“传奇”一词的是晚唐裴铏,裴铏将其小说集定名为《传奇》,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著名的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  相似文献   

9.
《霍小玉传》和《谭意哥记》是唐、宋传奇中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霍小玉和谭意哥也是传奇小说中青楼女子的典型代表。由于题材相近,霍小玉和谭意哥有诸多相似之处,如:虽沦落风尘却久存从良之志;对妓女的现实地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忠于爱情等。由于作品创作年代不同,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两人在性格和结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霍小玉温柔多情而不乏执着刚烈,谭意哥则温柔痴情且守节重礼;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报复李益的负心;谭意哥则苦志守节并最终得以夫妻团圆。  相似文献   

10.
《紫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紫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兼及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与《紫钗记》两部戏曲。这两部剧作虽都是以《霍小玉传》为本事,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因科举受挫,汤显祖在《紫箫记》中流露出浓厚的佛道思想;为与社会不公作斗争,在《紫钗记》中则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赞美。两部剧作的背后,一条共同的主线是汤显祖在“至情”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三个角度对唐传奇《霍小玉传》进行了新的诠释:男主人公李益不是一个绝情的负心汉,也不是简单的负约不负心,而是一个尚有余情的负心汉。女主人公霍小玉并不痴情,更没有爱到至情,是一个理智清醒的多情女。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不能忽视唐代的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亦不排除李益草率、懦弱、不敢担当的性格,但李益为仕宦前途而负心的道德问题更值得重视。悲剧主人公的境遇是超越时空的,小说的思想意蕴也值得现代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名篇小说,它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的主要人物霍小玉和李益是小说中重点塑造的形象,特别是对于霍小玉形象的塑造非常生动传神,不仅如此,作品中还塑造了与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黄衫客与鲍十一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的名篇小说,它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的主要人物霍一J、玉和李益是小说中重点塑造的形象,特别是对于霍小玉形象的塑造非常生动传神,不仅如此,作品中还塑造了与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黄衫客与鲍十一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名篇.明·胡应麟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少室山房笔丛》)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一直认为这篇是虚构衍化的小说之作.但笔者经过考证,确认此篇作品是唐代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其人物事迹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试求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之名 ,论者多以为由晚唐裴钅刑《传奇》而来。事实上 ,最先使用“传奇”之名者 ,应为中唐元稹。在整个唐代 ,“传奇”尚是指称具体作品的专名 ,不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的概称。用“传奇”作为小说体裁 ,始见于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序》。用“传奇”概称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始见于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写韵轩记》。其后 ,经元代陶宗仪、明朝臧懋循、胡应鳞等人的敷演挥发 ,“传奇”之名乃大行于世。 2 0世纪 2 0年代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论者每訾其卑下 ,贬之曰‘传奇’。”从此 ,“传奇”作为小说体裁的类名即成定论  相似文献   

17.
唐宋之际,传奇作者开始较多关注女性,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女性由此进入传奇并成为主角。《霍小玉传》与《谭意歌记》分别是唐、宋传奇的优秀作品,从《霍小玉传》到《谭意歌记》足以见出埋没已久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宋传奇中的逐渐复苏。本文从《霍小玉传》与《谭意歌记》的对比入手,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在宋传奇中的呈现及其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创伤中《紫钗记》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剧作取材于康传奇《霍小玉传》,又有较大的改动,其理想的追求与批判现实的精神鲜明、突出。它与明代中叶学 主流相呼应,具有一定的创伤意义。  相似文献   

19.
《霞笺记》是根据《燕居笔记·心坚金石传》改编而成的传奇,传奇从题目到内容遵循"一人一事"的原则构架作品,其中人物的增加和主人公形象的丰满,体现着晚明时代文人的科举心路。最重要的是传奇将小说的悲剧结尾改编成大团圆的喜剧,迎合了社会受众的心理,蕴含着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对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李益这一形象的传统研究中,"负心"说一直占据主流,然而现代学者关四平先生提出的"负约"说则认为,李益受社会婚姻制度和家庭的双重压迫,加之其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原因才导致他未能履约,而非主观意愿上的"负心"。针对"负约"说提出三点疑问,认为李益"负约"说因缺乏对李益"博求名妓"这一动机的分析,过度夸大了李益对霍小玉的感情,回避了李益应有的对来自社会家庭的客观压力的认知和预判,因而存在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