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时期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文革"结束后中国作家们从"红色文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文学再生自始至今也已经过了30品是大学二年级时购买的教材——刘心武的《班主任》。当时莫说"四人帮",就连"文革"是什么概念我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中国农村的确是多元而复杂的混生状态,多种文明形式和多种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于这片土地,乡村早已不是封闭的乡村,它的内核正在发生最为彻底的裂变。我试图在文中呈现这一复杂的状态,"新生"与"废墟","发展"与"污染","富裕"与"孤独",这些词语并非对立,而是以矛盾统一的方式存在于乡村生活之中。但也许我还没有能力完全地书写出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儒学两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之成为国学,并不是简单因为中华文化的强大传统,而是因为这个传统的突然被打断。这个打断,无形中在打造着一种所谓后传统的文化。也就是说,在现代境遇中重新叙述、想象和建造传统中国的文化,这是包括新儒学在内的各种国学运动共同具有的使命。对于传统的恢复,也就变成了对于现代中国的建设的一部分。在这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主体意哀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重新建构一种知识分子言说的意义,也是新儒学的潜在冲动。  相似文献   

4.
虽然不能说"中国没有图书馆",但中国的图书馆,与美国的图书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与刘文典,一个是"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投身于政治;一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醉心于学术。他们虽追求殊异,却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安徽公学相识,到《新青年》结盟,再到北京大学“分手”,最终在故乡安庆“归魂相依”,两人的恩恩怨怨,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段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6.
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恢复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样,欲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10):25-25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许倬云/三联书店/2010 中国文化系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的。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中国"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中国",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们越是临近"两个百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越加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深深地联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有系列论述,对此,我们要学习好、阐释好。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江怡 《中国图书评论》2010,(10):109-111
作者在全书的"总前言"中把这两册书看做是反映了他"一生哲学研究所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或转向",而事实上,这"两个阶段"也正是当代中国哲学家学习和理解当代西方哲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意与象高度融合统一、主客观浑然一体的产物。对于艺术作品来讲,意象扩展了作品的解读空间,构建了作品意义的无限可能性。可以说,艺术作品的美感源于意象。"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①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实际便是"美的世界",在这其中往往蕴含着深邃悠远的人生命题与哲理反思。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套关于自然国学的学术研究著作,《自然国学丛书》现已出版两辑共16种,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改变了历史上传统国学研究只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没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内容的局面。这样的担当同时也决定了该丛书的灵魂与最大特色是学术上的创新,唯有学术创新,才能从新的角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正在从以经济和科技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竞争逐步转向文化软实力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对外宣传形式来完成的。语言是传播的第一手段,也是国家软实力之一,对外宣传离不开翻译。对外宣传在从面向国内说服对象转向西方说服对象时,所要求的是一种"再构思"、"再表达"和"重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外宣翻译工作直接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梦想特别是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相似文献   

15.
南文瑛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10-11
“国学”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中国复兴国学、重振国学,切忌急功近利。中国人必须承担起创立新时代新国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第39期封面报道"危言与变局"中,《蕾蕾的2030》中有这样一句话(第28页):"母亲当然不会去想,这些流动人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做着敬业的诠释。她所见的那些顽强而卑贱的人们……"作为一个农民工,"卑贱"刺痛了我的眼睛!你可以说我们"卑微",但不能说我们"卑贱"!  相似文献   

17.
杨宏明 《新闻世界》2014,(6):313-314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作为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扮演着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中国梦"到底是怎样的梦,也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梦";如何告诉世界"中国梦"不是称霸的梦,不是威胁的梦成为了对外传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独特的外交形式,可以通过在与外国公众的直接交流中向他们诠释真实的"中国梦",从而能够消除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梦的偏见和误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秦栋 《新闻世界》2012,(7):238-239
在中国的武侠文化中,"武德"是侠义精神的核心,而要探究武德的解释,则还须追溯到中国的"心性论"上。中国文化信奉"性善论",认为人本性上是善的,恶只是由于后天环境所致,所以中国动作片中就有了一种对恶人和恶行劝诫的意味。而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主张"人性本恶",认为对人的劝诫是上帝的"恩典",所以美国动作电影中也就没了中国电影中那种宽恕和劝诫的和风细雨,而是一种"杀之而后快"、"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19.
“宫”制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瓷器门"……一系列事件,把北京故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断在评论和审视着北京故宫,并追问:故宫是否也到了需要改革的"最危险的时候"?没有皇帝的故宫更神秘。从"失窃门",到"会所门",再到意外损毁瓷器,如果不是"网友曝",恐怕仍然不为公众所知,故宫也因此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0.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虽然曾关注西学,但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因此在辛亥革命后他依然推崇国学,堪称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堪称是"有思想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