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     
"我"在哪里世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人,相遇最多的是自己,然而,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难怪古希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犹如一枝永不熄灭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有一双健康的腿。你能用这双健康的腿做什么呢?生:我能用这双腿走路、跑步、跳绳、旅游……师:上帝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在我们身上,但却没有把这美好的生命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板书:史铁生)你熟悉史铁生吗?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3.
喜欢与尊重     
<正>记忆中,村里有个懒汉,春夏秋冬对他来说,只是蹲的地方不一样罢了。天凉了,哪里有太阳他就蹲哪里;天热了,哪里有阴凉他就去哪里。"好吃懒做怕动弹",这是村里人对他唯一的评价,说时脸上写满鄙夷,似乎提一下他都会玷污自己。小孩子们更是取笑、戏耍、捉弄他。可不管受了怎样的捉弄,他也只是咧嘴笑笑,从不动怒。没骨气的人自然没脾气。一天,我家门口站着几个叔叔伯伯,他们在跟父亲商量着今年种啥庄稼。父亲掏出香  相似文献   

4.
《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不高兴,郁闷于心。不了解自己即不理解而误会自己,君子要做的不是为自己辩白,君子怕的也不是"人不知",而是"病无能焉",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滋味     
生命的滋味是什么呢?是酸、是甜、是苦,还是辣?佛洛姆说: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自己。"我曾在网上,遇到过这样一位朋友,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我很同情他,和他聊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说真的,起初他和我说他的病情时,我全然是怀着同情的心绪,但后来我渐渐觉得,他甚至比一些健康的人还要显得"健康"。  相似文献   

6.
同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成功商人在大街上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正乞求般地向路人推销他的铅笔,顿生怜悯之心,把一元钱丢在卖铅笔人的手里,就走开了。但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刚才买铅笔后忘记拿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你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商人快步迎上这位成功商人,并自我介绍说:“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我自尊的人。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推销铅笔的‘…  相似文献   

7.
课文摘要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当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时,你才是幸福的。“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8.
朱伟龙 《考试》2014,(12):12-14
<正>能够被称为教育家的人不多,于漪老师算是一个。她的言语谦逊而深刻,她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尽管她一直谦虚低调,强调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但在课堂上她有充足的自信,不为他信力所左右,这源于她树立的一辈子做一个合格的基础教育老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做人,其实我们已经做了人了,但是要做一个人上人却并非易事."这是我在思品课上的一段发言. 做人--一个人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你学会做人了吗?你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吗?一生,我们为了诠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努力奋斗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你能安心闭上眼为止.一生的忙碌奔波,不就是为了做个品格超群、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上人",度过这精彩而有意义的一生吗?不就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大地生命的强者吗?  相似文献   

10.
张轶 《考试周刊》2014,(14):17-19
《晚安,妈妈》是美国戏剧中不多见的哲理性剧作,讲述女主角对生命抉择的悲凉场景。女儿不顾母亲的劝阻,决然地用父亲的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四十岁的生命。以往的文学评论都是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男权、女权等角度出发,分析剧本中的母女关系、自杀的主题、女权的缺失、男权的象征地位等。本文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即"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角度出发,超越其悲观主义基调严重的"生存意志论",即人生就是痛苦,人必有一死。人生旅程固然有痛苦,活着固然有痛苦,然而快乐和意义远远大于痛苦。所以,人们要超越"叔本华",不要像女儿杰西死亡,爱着却选择了死亡,也不要像妈妈塞尔玛,活着却没有爱。应该活着且爱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乐于挑战和奋斗的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真正活出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正[开开心心——阅读]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  相似文献   

12.
张俊  孙超 《文教资料》2009,(17):83-84
古代哲人中谈生死,最现实的是孔子.他非常重视生前,而非死后.他不像海德格尔和庄周那样教人学会死亡,而是教人学会生活,其实真正会生活的人才会死得其所,也自然就学会了死亡.庄周是谈生死最有趣的人,他用充满文学灵性的哲理和自己潇洒逍遥的存在姿态完成对价值生命的雕塑,高歌生命的虚无而走向价值之不朽.时至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该追求扬弃自然主义和价值主义的极端对立,做一个完全彻底的死亡悲剧里的英雄.这英雄既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又肯定生命死亡的存在与这一存在所带来的虚无,即从肉体短暂存在中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3.
俞敏洪 《课外阅读》2009,(18):53-55
当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的时候,它将最终导致人生和事业的失败。《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动则得咎”,就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如果你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有更多的考验,生命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就不再会为眼前失去的东西感到痛苦了。  相似文献   

14.
从小事做起     
有一个人,某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所做的全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不禁为自己虚度了宝贵的光阴而痛心。于是他暗暗发誓,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从今以后一定要珍懵光阴,用余下的时间做成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那年他10岁,却是十分懂事的孩子。妈妈说,你今年不读书了,明年再读,好吗?他说好,也不问为什么,他知道妈妈不会害自己。妈妈说,大人很忙,你在家别一个人出去玩,那样妈妈会担心的。于是,他一个人在家看动画片,看书,有时间还做些拖地等简单的小家务。  相似文献   

16.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里会一贫如洗,我为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就已经开始终结。回忆不能鼓舞我们有力地生活下去,回忆只能让我们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监狱。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小满 《初中生之友》2015,(Z1):20-23
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两个世界:话剧舞台是他的"桃花源",在那里他热情似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永远坚持极致的表达;现实社会是他的"真世界",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最早的公益广告明星,濮存昕走下舞台即"入世",他说:"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当作自己的事参与。"钟情话剧舞台濮存昕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1969年,濮存听与大批同龄人作为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参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07,(11):6-13
策划动机你认为自己很失败吗?你是"高考负翁"吗?"高考负翁"者,在高三大考小考中一次次均以失败告终的同学是也。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这样写道:"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可见对于成功的界定,世上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给成功作出一个确切的注解。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高三同学而言,成功的注脚千差万别:考试成绩好是一种成功,从模拟考的阴影中走出也是一种成功,突破心理障碍还是一种成功……成功,从你不做"高考负翁"那一刻开始。  相似文献   

19.
幸福三要素     
《初中生》2014,(16):22
正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阐述了他的情爱观,他推崇人间真情,肯定了人的正常情欲与性欲,甚至承认同性恋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每个人都有权寻找适合自己的配偶,"错配"往往容易导致婚姻不幸。他对勇于追求真爱、敢于以生命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人充满了赞美与歌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