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翻译佛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而传入大理.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唐开元三年(公元714年)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加上后期不断的求经、赠经和购经活动,使大理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大理古代的寺院藏书、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佛教密宗自唐代传入大理地区以来与白族当地的宗教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白族特点的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简称“白密“.南诏时期“白密“极为盛行,大理国统治者更加推崇佛教,白族贵族、平民百姓均崇信佛教,白密大师被皇帝尊为国师,白密被奉为“国教“,政教合一,以教治国.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大量建塔、建寺,据胡尉本&;lt;南诏野史&;gt;记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大理国被称为“妙香国“.基于段氏统治家族对白密的极度崇信,在皇权交替的形式上,大理国传世二十二代皇帝中竟有九位皇帝崇信佛法而主动禅位为僧:……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云南先后建立了两个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南诏大理国的主体民族是白蛮,他们在绵延500多年的历史上,以洱海区域为中心,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诏大理国文化,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民族档案遗产。  相似文献   

4.
一苇 《大理文化》2006,(5):36,45
大理,这方独具魅力的沃土;大理,这方诗意栖居的人间天堂。在悠远的历史天空下,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旷世华章。苍山洱海相惜相依,风花雪月柔情万缕,南诏大理国文化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5.
顾霞 《大理文化》2007,(2):60-61
被称为“云南福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地区最典型的佛教造像之一,为大理本土上崇拜的阿吒力教派供奉的主要神祇,白族最崇拜的信仰偶像,也是自古以来大理皇家的主尊观音。  相似文献   

6.
如果按照惯例把文学艺术比作花朵,那么大理地区的文学艺术正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作为开发较早的边疆民族地区,大理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早在遥远的秦汉时期,这里就已流传着脍炙人口的《行人歌》;特别是汉时,大理人张叔、盛览负笈蜀中,受教于大文学家司马相如门下,他们学成归来设馆教学,习染浸淫,使大理文风渐成鼎盛。南诏大理国出现以后,洱海地区的文学艺术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更为显得耀眼。如《全唐诗》中就入选  相似文献   

7.
王永胜 《寻根》2008,(5):64-69
南诏、大理国是我国唐、宋时期在西南边疆建立的政权,当时在其境内佛教相当盛行。尤其是大理国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皆信仰佛教。大理国的22代君王中,就有7位“避位为僧”。  相似文献   

8.
正相传,在南诏初期,"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的三公主金姑从洱海边嫁到了蒙舍(今巍山),成为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的夫人。金姑勤劳聪慧、贤淑善良、乐善好施,她教会农家妇女纺线织布、挑花绣朵,还把洱海地区的栽种、养殖等技术带到蒙舍川,深受蒙舍川和洱海地区各民族的尊敬和爱戴。三公主嫁到蒙舍后,洱海边的人们十分想念她,逢年过节都要到蒙舍接她回家省亲。三公主去世后,南诏王室在巍宝山修建了三公主殿、在南诏都城图山修建了天摩牙寺供奉三公主。从那以后,洱海地区的村民就于每年农历二月到巍宝  相似文献   

9.
阿吒力是梵文(A)cāyā的音译,(A)cāyā从古代印度(天竺)的摩伽陀(Magadha)国传入洱海区域后,由于翻译时所采用的汉字不同而出现"阿吒梨"、"阿庶梨耶"、"阿阇梨利"、"阿左梨"、"阿拶里"、"阿阇哩"等几十种.中原汉族地区称阿吒力为"导师","轨范师",而洱海地区则广泛称之为"师僧".白族称之为"师子薄",与教书先生同一语词,而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碑刻、写经之中,阿吒力又往往自称为"密宗师"、"大密法师","密坛主"、密宗教主"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道屏风似的苍山,一块碧玉似的洱海,在山海之间,沃野千里,春风浩荡。这是大理在整体上给我的印象。我相信,这也是为南诏先民们所感动的大气象,否则,他们也不会把王城从巍山迁到大理来了。  相似文献   

11.
海男 《大理文化》2010,(3):7-18
我曾经沿着洱海边寻访过南诏到大理国以来的文化遗址和遗梦。那些漫漫长卷中的史前文化震撼过我的灵魂。大理之人文符号从浩瀚的天宇间飘忽而至,我希望我在将来的某一天,屏住生命中  相似文献   

12.
一抹唐朝的风吹过 在大理.我不敢去洱海那么多内秀的水,南诏的侠士喂养的鱼武艺高强。看不见的轻功在荷香的水袖里隐匿绣花鞋上只一片花瓣  相似文献   

13.
水目年华     
李雪 《大理文化》2013,(6):70-72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  相似文献   

14.
吴棠 《大理文化》2004,(2):57-61
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早在汉时就是"西南丝道"(博南古道)途经的咽喉地带;南诏、大理国的雄关要隘.远在公元739年南诏从蒙舍(今巍山)进入洱海地区之前,这里就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部族.现今下关北郊荷花寺、大展屯、上村、磨涧一带都是"河蛮"村落.蒙氏逐走"河蛮"之后,沿西洱河北岸筑了一道土城,作为拱卫南诏首都太和城的南面要塞.这座土城叫龙尾城,唐朝樊绰编写的<蛮书>记载:"龙尾城,阁罗凤所筑".  相似文献   

15.
杨晗 《大理文化》2011,(6):115-116
西门村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西门外,著名的南诏、大理国古都阳咀咩城遗址上。背靠横列如屏的点苍山中和锋,门迎碧波万顷的洱海,北倚高耸入云的大理三塔和规模宏大的崇圣寺建筑群,南邻现代高等学府大理学院。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石厂、秀泽扎染服装厂、神野矿泉水有限公司、名闻天下绵延一千多年的大理三月街市和赛马场等棋布村间。  相似文献   

16.
汪瑾 《大理文化》2009,(3):57-59
一、两千多年前大理就是云南中心   马曜先生在<大理丛书·序>中写道:"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周围是云南文明的发祥地","在云南,古代文明是从洱海周围向滇池地区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相当于唐、宋时期(公元738-1253年)白族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南诏、大理两个古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堪称距今立国千年的古国。如今在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随处还可见众多的古城,古遗址,古村落,古塔,古城楼等。一千多年以来白族先民留下的遗迹,矗立在大理南城门外的文献楼就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代的历史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五月的大理     
五月的大理是酿造的季节酿造诗酿造歌酿造民风醇洌南诏国是一壶酽酽红酒芬芳了千年城堞灌醉了上关酡红的花洱海摇晃的月下关跌撞撞的风苍山飘荡荡的雪走在五月的大理街满目春光盈盈青翠叠叠柳也依依杨也烨烨穿红着绿的游人像一群歌唱的阳雀满谷缤纷的彩蝶围着一湖如蜜的洱海三塔下,清泉边三坊一照壁的白族人家采撷生活的甘甜把古都细细品味咀嚼我愿借长长苍山作扁担一端是情,一端是爱系着诗,系着歌挑着美丽的大理走在高原的五月五月的大理@蔡宗周~~  相似文献   

19.
许斌 《大理文化》2002,(6):63-64
产生于宋代大理国大理地区的<张胜温画卷>又名<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按李霖灿先生<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所刊图版,画卷中绘画部分计134幅,共描绘各类佛教形象628余貌,现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据画卷释妙光跋文,为盛德五年(公元1180年)描工张胜温所绘.画卷据此而得名,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20.
杨义龙 《大理文化》2010,(1):113-120
大理古为"妙香国",佛教一度为南诏大理国的国教,崇圣礼佛,由来已久,大鹏金翅鸟亦为大理佛寺供奉其源于古印度的神鸟迦楼罗,在佛典中为"天龙八部"之一。庄子在《逍遥游》中说:"鹏之背,不知其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