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经常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却忘记了小时候他们从不嫌弃我们,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能茫然张望。越长大我们离父母就越远,就越少与他们交流,也不再像儿时一样喜欢跟他们说心里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敬请关注本期的热点聚焦——为什么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2.
经典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4,(12):76-77
微感悟@雪域高原摄影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一个个离开,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你那样。  相似文献   

3.
经典微博     
微感悟
  雪域高原摄影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一个个离开,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你那样。  相似文献   

4.
正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最大特点:亲子关系的建立就是为了孩子有一天有能力与父母分离。因此,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父母就需要看清亲子关系的发展目标和特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的成长需要面临8个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作为个体的人会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或危机,每种危机必须顺利解决才  相似文献   

5.
藤浪 《学子》2004,(4):15-15
排长走了,刚走的……我是亲眼目送他远去的。他坐在一辆车上,那车闪着两个刺目的红灯消失在校园尽头。一切属于军人的记忆逐渐翻腾在心头,耳旁不再有严厉的呵斥,更不再有犯人般的生活了。但是,生活中也不再有如梦幻似的欢歌乐舞,不再有亲兄长般的教导。怎能忘却排长您第一次走进我们的一幕;高高瘦瘦清清秀秀年纪轻轻的你装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曾经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是当代的中国父母,在处理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成长、情感等问题上有诸多的困惑,亲子沟通、代沟问题成为家长们心理咨询最多的问题。本人虽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但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遇到许多类似的困惑,通过看书、和朋友交流,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人到中年,年迈的父母用苍苍白发和蹒跚的腿脚告诉你,他们就要离开了,不再天天和你在一起,他们走在人生的小道上,背影有些空寂,夕阳在他们身上涂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他们会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固执地不去理会你的呼喊,任凭你的哭泣和感伤,走向一个未知的永远不会回来的世界,他们会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在《目送》中,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在女儿  相似文献   

8.
沉重的爱     
橙橙 《家庭教育》2011,(7):52-52
从何时开始,曾经无忧无虑的他有了那么多秘密,常常一回家便关上他小房间的门,“砰”的一声,也似乎,对曾经无所不谈的父母关上了心门。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和父母不再无话不谈?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变得特别敏感叛逆?为什么从那时起,孩子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时,孩子放学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向父母汇报,可一上初中,便不再主动与父母说话。孩子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来临,身高、体重发展很快,柔韧性增强,力量增加,给孩子自己以“成人感”在心理变化上,由于他的独立性增强,故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故可以与朋友尽诉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对父母“疏远”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孩子的独立性表现。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地把孩子看成  相似文献   

10.
美的标准衡量孩子、要求孩子。于是,一部分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可爱之处一天天变少了,不顺眼之处渐渐多了;于是,父母对孩子的话语、眼神,往往不再透出对襁褓中孩子的那种喜悦和满足,更多的是浸透着不满。这些父母岂知,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最渴望的就是别人意识到他存在的重要性。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希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渴望被肯定,这是一种共同的人性。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值的父母,必然缺失对孩子成功之处的发现和肯定。这些父母岂知,在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好孩子,而不在他身体的高矮,不在他智商的…  相似文献   

11.
花香满径     
父母的考验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 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 “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考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送》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也是"人生三书"的最后一本,是龙应台在经历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离,孩子的叛逆远去等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写下的对于人生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在《目送》中,我们读到了另一个龙应台:不再谈犀利的社会议题,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命运轮回的敬重,向我们讲述一场场生命的"目送"。  相似文献   

13.
无言     
林夏天 《初中生》2013,(20):34-35
我知道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天真的孩子从小过着快乐的日子,不知道从哪天起,他的父母突然互相不再说话了。他们像那熟悉的陌生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了交流也不再交集。当时的他年纪还小,对这一切并不知情。直到有一天,他稍稍长大了,开始隐约明白父母之间出现了问题。从这时起,孩子的心里慢慢筑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与咨询     
《家教世界》2008,(1):55-56
本刊连线A孩子经常说些骂人的话,该怎么管?问: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了,但是在我的同事们和他说话的时候,他经常说:"你神经啦"、"你这个猪"等等这样的话。我该如何阻止他呢?专家答:小孩子在刚刚学会说这些话时,大人虽然觉得不妥,但往往当作有趣的事情,甚至一边批评孩子,一边哈哈大笑。其实,这是对孩子一个不良的强化,使他觉得这样说很好玩,或者父母并不会真的很生气。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当他再说脏话时,大家都不去理他,慢慢他就会忘记或不再说了。  相似文献   

15.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存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6.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17.
问:我的小孩好像有“进食障碍”,吃得很少,而且每次要人追着赶着喂他。一顿饭吃完,仿佛是一次战斗结束,累得人精疲力尽。请问有没有好的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答: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心存焦虑,担心孩子吃得少会不健康、长不大,所以基于爱孩子的心理,就要孩子多吃。小孩子稍微吃得少,就很紧张,强迫孩子一定要吃,或是孩子暂时不喜欢吃某一类食物,勉强孩子吃;有些较极端的父母,看到孩子已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19.
目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龙应台在《目送》扉页上写的第一句话. 这本书是母亲买给我的.当她把书放到我手里时,我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也并没有马上阅读,因为我认为那会是一部父母诉说亲情有多么伟大、对儿女有多么负责任的大众化作品.  相似文献   

2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