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安宁 《文化博览》2007,(2):36-37
我的一个叫王战飞的同学,当年读中学的时候,常常被我们这群优等生嘲笑,不仅成绩远远落在我们后面,还时常在上课的时候,成为大家醒脑的笑料。那时老师也都不屑理他,听他鼾声渐响,就一个粉笔头砸过去,他常瞥一眼老师,惺忪地嘟哝一句:干嘛打扰人家睡觉啊,就又倒头睡去。他对师道尊严如此轻慢,除了带给我  相似文献   

2.
爱不能     
老舍三岁那年,就没了父亲,母亲靠给穷人洗臭袜子养活他。到九岁,他还不识字,后半生就将是一个提篮沿街卖樱桃的小贩吧。一位好心的刘大叔资助了他,老舍上学了,中国多了一位作家。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慈善事业,把钱多多施出去。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刘大叔以肉身实践了"死而富有是可耻的"这一句几十年后才被人说起的话。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而甜美的话。富小姐和胡同串子,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有点烦余秋雨老师,他自己说过,什么都知道的,是怪物。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知道的比大赛里的青年歌手多,就瞧不起他们。余老师知识面宽,文字表达得也不错,加上有备而来,经常是侃侃而谈,口吐珠玑。但是我觉得,他有时讲得太多了,有卖弄之嫌,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而与他坐在一起的徐沛东老师就比较言简意赅,偶尔表扬人的时候,也会多说了几句,比如哪个音乐家有慈善心,哪个作曲家怎么伟大……但是,我们听了很舒服,因为他是在赞美"别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4.
1加1大于2     
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1946年,父子俩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儿子始终牢牢记着父亲的话,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让他扬名的是纽约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的。  相似文献   

5.
高处何所有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病危了.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相似文献   

6.
李鹏 《生态文化》2014,(3):54-56
六 第二天,王校长走出家门,可他又回来抱了抱小外孙子。 "看你,天天见,还这么舍不得。"老伴儿看他看孩子的神情,说了一句。 这倒让他也把目光转向他的夫人。平时不觉得,今天他也想和老伴儿说上几句感谢的话。这个家,要是没有她,很难想象会是怎么样。可是说什么呢?他什么也不能说,只是把小外孙子又递给她,说了一句: “以后让姥姥多抱抱哦。”  相似文献   

7.
约翰·里德于1887年降生在美国的波特兰城。他从他正直的垦荒者的父亲那里接受了一份美好的遗产——卓越的智慧、大胆而勇敢  相似文献   

8.
体贴入微     
在闹市区内急却找不到厕所,那种事甭提有多尴尬和难受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一天,我的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来访,我随便向他诉苦了几句,殊不知他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认识寺钟已经多年了。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的胡子留得很长,属于画画一族的打扮;而今,他不仅胡子留得长,头发也留得长,时常在脑后梳出一把小辫。一般来说,头发长与画的长进应当是同步的。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是一家大酒店的美工,工作职责是做宣传用的美术品,业余画画;而今,他算是职业画家了,生活收入也来自画画。画不长进,这是断然做不到的。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画得比较具象,画面上的物象大都清晰可辨;而今,他画得抽象了,多为“印象”、“意象”之类,画面上物象的识别都需要花些功夫。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或许最能表明他的画在不断地长进。  相似文献   

10.
张熵 《职业圈》2014,(25):119-119
当所有人都在这一步的时候,他已然清晰地预见了下一步。  相似文献   

11.
相声演员郭德纲有一句经典语录:"大伙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我决不强求。"我听的时候跟着傻笑了一阵,也就忘了。可第二天  相似文献   

12.
张益 《文化交流》2005,(1):38-41
留学英国读 MBA 的沈阳青年朱兆瑞酷爱旅行。 他靠着智慧与勇气,行程77天,游了28 个国家,结果只花了3000.5美元,无意中创立、倡导了一门全新的《经济旅行学》。此事一传开,一年来国内外有30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100多个大学请他去演讲。笔者从网上得知他将在京、沪成立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无题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于《诗经》中的这几句话,很小的时候便已见过,在别人的新婚之家中,便有那两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时便认作为普通的贺辞,稍具文采而已。而“死生契阔”则是一部老电视剧《京华烟云》中的一句歌词,配于那动乱的年代倒也契合。  相似文献   

15.
谈到养生,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养生。养生应是在生态平衡中进行的,养生的最高境界,乃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和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在“天人相应”之中的养护生存,在大自然的润泽中顺时延年。如今当我们仰视古人,发现古人看待健康养生的眼光的确十分高远,他们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的,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要与大自然统一起来,融汇起来,和谐相应起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相似文献   

16.
归来的孩子     
华雷(音)在1989年作为一名建筑学者去英国的时候,从未想过再回上海。那年,32岁的他到英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读博士学位,这样他就可以在英国呆更长的时间。但是,1992年他所在的英国公司倒闭的时候,上  相似文献   

17.
黑白苏州     
文瑞 《文化交流》2008,(11):32-34
最早对苏州的美好印象,缘于儿时听父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民间口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大后,知道了落榜公子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我惊叹他情怀惆怅,吟风弄月,捣鼓出的诗句"姑苏城  相似文献   

18.
她想她是海     
七八岁的时候,她很喜欢恒生叔。恒生叔一头怒张的鬈发,腿上的牛仔裤永远是破的。她注意到他时,他就微微一提裤脚:"这是我上次去西藏的时候,青藏公路的车太颠簸了……"他滔滔不绝给她讲雪崩遇险、藏女奇缘、在无人区逃生的种种情景,她如饥似渴地听那丰富而感伤的经历,像海洋全无防范地迎接怒吼的大江。然而母亲不过淡淡一笑:"恒生呀……"很快,她知道了恒生叔的落魄。他在周末若无其事、仿佛偶遇地到她家蹭一顿饭,一边吃一边点评新闻联播:"这地方我去  相似文献   

19.
资讯     
诸葛亮:恶搞时代的受害者今年夏天,很像一个跟诸葛亮过不去的季节。先是有人提出来要从现行中学课本中删除《出师表》,紧接着,图书策划人梅朝荣又著书评价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说"他的智慧是一种伪智慧,他的忠心是一种伪忠心,他的辅佐是一种伪辅佐。他是完完整整地演示了一生的虚伪"。令人奇怪的是,国内史学界竟然对此保持了沉默,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吃惊和猜疑。既然选秀节目都有广电总局管辖,那么,恶搞历史人物的事件是不是也应该被严厉封杀?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2010,(3):23-24
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品演员、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陈佩斯却因一场官司在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跌入了他的人生谷底。在近乎绝望的时刻,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使他走上了荒山。开始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种树生涯。但是,就是种树,不仅改变了陈佩斯的人生规划。更开启了他新的事业高峰,并使他那标志性的光头长出了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