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 ,陶行知先生是最有影响而且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极为丰富而深邃 ,尤其是在师范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理论上有着精辟而完备的论述。这些 ,对于改革和促进我国的师范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师范教育的社会地位“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也可以促国之亡。”〔1〕陶行知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他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设想及他从事师范教育的实践。他于 1917年留美归国后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五四”运动后 ,他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 ,对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痛感中国之贫穷 ,教育之…  相似文献   

3.
“新师范”具有多重意义蕴含:它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中的“后师范”,是面向卓越教师培育的专业化师范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型师范教育。内核重构、动能重整、系统重塑是当代中国“新师范”建设不辱使命的行动方向,其理论架构是:强势回归“中华师范精神”,教师教育中枢系统的整流提质,以及教师教育形态的功能升级。在当代中国语境中,“新师范”建设的关键含义是中国性、师范性、创新性与效能性,与之相应,中国新师范建设的行动路向是:打造“中国版”师范教育改革蓝本,构建“师范本色”的师范教育,建设具备“新”质的师范教育,构筑“高效能”的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4.
师范教育又可称之为教师教育,它既是“教育造端之地”,又为“群学之基”,还被誉为各级各类教育之“工作母机”。它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香港虽与内地连为一体,但一个半世纪的隔离,使其师范教育的发展自然与内地不尽一致。本文拟就两地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经费配置等方面作横向比较;最后,对内地与香港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探讨,以期为两地师范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点滴参考。 一、两地师范教育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奋斗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先后创办过晓庄师范和湘湖师范,并发表过《新学制与师范教育》、《天将明之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师范教育下乡》等很多论著和演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从乡村师范教育到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这是他教育思想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当今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方位考察我国高师教育的地位厦门大学武毅英我国师范教育从产生到发展,前后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其地位的起伏变化之大,一点也不亚于师范教育在其他方面的变化。师范教育素有“群学之基”、“教育之母”的美誉,然而由于各历史时期对师范教育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不同,加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已把教育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一些省地、县、区把发展师范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保证师范教育的需要、切实把师范教育放在第一位。师范教育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但是,对于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师范院校在办学中如何体现“师范性”等根本性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定向型”师范教育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问题 师范教育是指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师范教育体系既包括新师资的培养,又包括在职教师的提高。从许多国家目前的现状看,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师范教育:第一种类型是以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师范教育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的光辉思想 ,首创了教育制度表并参与了教育决策的过程。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 ,促进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师范教育是“兴邦”、“立国”之大事。据此他提出了“广义的师范教育”思想 ,并且认为从改革乡村师范教育入手 ,推动全民族的教育发展是发展生产师范教育的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后教师教育面临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沿用了近百年的“师范教育”这个概念逐渐为“教师教育”所取代;师范教育制度实现了转型。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后,其教师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保持教师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之不被弱化或边缘化;教师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应该在哪里,采取什么方式来培养教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师范教育实践中始终困扰师范教育的问题,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如此之大的困难呢?本文作者认为,非教育专业对于“师范性”的轻视,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这至少也与教育专业自己学术观上的偏差有关。师范教育中“学术性”与“...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是同行知先生总结自己创造性的师范教育实践为我们搞好师范教育留下的十分宝贵的经验.他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中指出:“依据做学技合一原则,实际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照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环境之所需.”(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76页)这是师范教育建设上培养合格新型教师的十分宝贵的教育思想,今天对我们深化高师教育改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几年来,我们结合高师教育改革实践,认真学习、反复探索,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落实“教学做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世界范围来说,师范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和两个历史阶段:定向型封闭式教育和下向型开放式教育。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由定向型封闭式教育走向下向型开放式教育。显然,中国师范教育还处于定向型封闭式教育阶段,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双重动力不足,“师范”已经成为“低水平”的代名词然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师范教育必然经历定向型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与非定向型开放式师范教育体系并存的局面,并最终过渡到非定  相似文献   

14.
师范教育的德育是所育人才能否为师的根本。当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德育面临德与智失谐、德与文失谐、德与行失谐的窘境。师范教育的德育既有普通德育的共性,又有其固有特性,是更为严苛和神圣的德育范式。因此需要用原点思维对师范教育的德育进行审慎思考,让师范教育的德育回归“善”之本真,同时将“情”之德育融于现实生活,把德性的养成作为塑造德育格局的重心,进而追求德育的“美”之境界。建构师范教育的德育体系必须立足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下分析当代师范教育的德育理路,探寻师范教育的德育文化语境与路径。从面向“新时代”,植根祖国大地,围绕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在“时间”文化语境、“空间”文化语境和“职业”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凸显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德育的实践逻辑、国际视野和专业属性。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育成熟的条件下,师专教育如何深化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和处理好“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根据我们的实践,就是要做到“三为主,三兼顾”。 一以师范教育为主,兼顾非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始于清末。1902年清政府颁布法令,改革学制。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兴办师范教育。东北三省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遭到封禁政策的束缚。师范教育是西式教育,师范教育如何对清末的东北三省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是值得后人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创新,是把握“两个大局”、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需要从制度、体系、体制和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在制度上,要推进资格制度、学位学历制度、招生制度、专业标准制度、专业认证的循证制度的改革创新,在体系上主要体现为以“五育”师资培养体系构建等为内容的改革创新,在体制上要围绕加强党对师范教育的领导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机制上要全面推进协同育人等机制的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是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办好师范教育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因此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又如何?师范教育的质量如何提高”本文打算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借鉴某些发达国家改革师范教育的经验,联系我国师范教育的实际,就这些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师范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师范教育是为了适应各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师资的大量需求而产生的。在古代阶级社会里,学校教育为少数统治阶级的子弟所垄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控济的发展已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师范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与过去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以后.随着这种经济的发展.师范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如何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辟“师范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问题讨论,并邀请我校几位热心教育改革的专家带个头,欢迎各部门的领导、教师和管理干部积极参加讨论,以求得到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