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希金18岁进入外交部工作,在彼得堡结识了许多十二月党人,写了不少反对沙俄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等,赢得俄国进步人士的爱戴,引起了沙皇的惊恐。亚历山大一世要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理由是“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由于皇村学校(普希金母校)一些教师的说情,才改为放逐到南俄。普希金过了四年放逐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自己的家乡;两年后,沙皇尼古拉宣布普希金“自由”了,但有一个条  相似文献   

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为了俄罗斯民族的兴旺发达,他颂扬彼得大帝的改革精神、实干精神、爱惜人才,宽宏大量的胸怀,目的是劝谏尼古拉一世能效法彼得大帝,致力改革,使俄国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来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荣,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5.
沙皇俄国一向是以政治和军事为主要手段,以欧洲为战略重点,镇压本国和各国革命,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叶卡特琳娜二世(1762——1796年)就公开叫嚷:“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欧洲就会落到俄国脚下。”被人民称为“棍棒”的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也露骨地表白:“镇压叛乱的参加者和阴谋领袖的斗争是最残忍的无情的。我一定会是很坚决的,我一定要这样来教训俄国和欧洲。”叶卡特琳娜二世和尼古拉一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欧洲1848——1849年革命的历史已经说明,沙皇俄国是镇压革命的反动宪兵和罪魁祸首。本文就是试图揭露沙皇俄国镇压这次革命的原因和罪行,并说明我们应从中得出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文学之父”,天才诗人。他一生中共创作了800多首诗歌,其中爱情诗占了很大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38岁。他才华盖世,英姿飒爽,一直赢得很多女性的崇拜与羡慕。他本人也感情丰富,对爱充满幻想与追求。爱情是他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抒情诗创作的重要源泉。普希金的爱情诗是通过他个人的复杂感受,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的真挚流露。普希金有不少爱情诗是与他的私生活分不开的。作者有时甚至指明是“致”某某人或“写给”某位女性的。但是,我们不应当把普希金的爱情诗与他的爱情生活…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在被迫与世隔绝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悲观失望,更没有绝望.照样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信正义将得到伸张,阳光会依旧灿烂。有一天,他去邻近的小山村拜访朋友,在朋友15岁女儿的纪念簿上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普希金(1799-1837),这位俄罗斯的天才诗人只活了38岁,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反对沙皇专制,支持革命的十二月党人,遭到流放和幽禁。最后中了阴谋,与“情敌”决斗身亡。这位俄罗斯伟大诗人的悲剧,至今使人不能忘怀。1955年回上海时,我专程去瞻仰了位于岳阳路、汾阳路口的普希金铜像。  相似文献   

9.
莱蒙托夫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不仅爱好文学,对数学也很钻研。1841年,莱蒙托夫因为反对沙皇尼古拉一世被流放到高加索部队。流放生活艰苦又单调,一天晚上,大家围坐在火炉旁聊天,莱蒙托夫建议大家做一个数学游戏:“你们可以随便想一个数,自己记在心里,然后按照我说的办法,对这个数进行加、减、乘、除。我能马上猜出计算的结果。”大家都不信。有一个老兵首先站了出来:“我想好了。”他把自己想好的数悄悄告诉了身旁坐着的一个人。莱蒙托夫说:“请把你想好的数加上37。”老兵转过身去,在纸上计算着。“再加423。”“减去250。”…  相似文献   

10.
一、《致大海》(普希金 )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于 182 4年 ,其时 ,诗人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已达四年之久。就在这一年 ,他又遭到政府的迫害 ,被遣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告别南方之前 ,普希金留下了著名抒情诗作《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 :黄昏寂静时 ,大海温顺、宁静 ,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骄美的容光” ,仿佛在“忧郁怨诉”着心头的哀愁 ;波涛汹涌时 ,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 ,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 ,奔向自由的远方 ,同时又勾起他对失去自由的懊丧 :“你等待着 ,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虚…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短短的37年的生涯中,他向世人奉献了800多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光辉灿烂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正是从普希金开始的。因此,后人尊称他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诗大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畅达、开朗的情绪,即使是那些忧郁感伤之作,也是在忧郁感伤中透出一股明朗乐观的情调。如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相似文献   

12.
<正>在俄国境外,尼古拉一世(在位1825—1855年)似乎没有象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那样闻名遐迩。然而,尼古拉一世的内外政策却是这个帝国的专制传统、霸权主义的典型代表。苏联历史学家称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为“专制制度的顶点”。这个尼古拉在国内“直言不讳、肆无忌惮地力图实行专制统治”(《马恩全集》第1卷第535页),因而在群众中得了个“棍子”的雅号,被称为“棍帝”。在国外,他充当“欧洲的宪兵”,不断向外扩张,成  相似文献   

13.
"一花一世界",古往今来"花"成为无数中外诗人们所歌咏的对象,透过纷繁复杂的"花"的意象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诉求。普希金作为一位世界性的诗人,他在自己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钟情的"花"景。本文试图通过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花"的意象的解读来展现诗人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与宗教的借鉴,并揭示出其精神生活中的民族性,以期获得对普希金创作思想的更多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普希金笔下,年轻贵族奥涅金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甚至很难判断,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几乎直到小说结尾,普希金谈论他的口吻都带有讽刺。诗人既不隐讳他的缺点,也不替他辩解。奥涅金自以为超人一等,普希金在小说的题词中就表明对他这种超人感的怀疑。在第一章就讽刺他的“博学”和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坦率地揭露他的厚颜无耻,为了金钱可以假装唉声叹气,甘耐寂寞直到欺骗病人。与此同时,我们从第一章就知道,普希金限奥涅朵是朋友,他喜欢后者的性格,他们一起在涅瓦河畔度过许多不眠之夜,一边回忆青春时代和情海浮沉,一边听着河…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末,在俄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曾一度备受沙皇的垂青,成为俄罗斯政界和沙皇宫廷中的佼佼者,炙手可热,威震朝野。直至失宠为止,尼古拉二世一直把其人“当作他的‘首相’看待”。此人在沙皇俄国当时国内外的政治事务中扮  相似文献   

16.
名誉答案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数学学得一点儿也不好,当他还是一名小学生时,他发现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的四则运算例题最终的结果总是零。所以,从那以后,无论他解答哪一道数学试题,他甚至连试题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0”。他的数学老师对这个毫无希望的孩子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写你的诗吧,”老师对小普希金说,“对你来说,数学就只意味着是个零。”当普希金成名以后,一次他坐着四轮马车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轮马车翻了。普希金跳出来走进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当旅店的老板知道了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本人时,兴奋异常,便赶忙跑到地窖…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作为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诗人,俄罗斯标准语大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促进了他对民族的自觉热爱,增强了他对民族的感情,并成为其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基础。 文学是精神产品,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即使人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以及整个世界观也只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一八一一年普希金考入皇村中学,该校培养出一大批社会活动家。一九一二年的卫国战争和他同哈达耶夫的友谊对在皇村中学学习时期的普希金在信仰和政治观点的…  相似文献   

18.
莱蒙托夫(1814—8111)是一位在俄国最反动最黑暗的沙皇统治时期登上文坛的杰出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许多赞美自由,谴责暴政的诗歌。 莱蒙托夫为悼念普希金遇难而写的著名抒情诗《诗人之死》震惊了俄国。这首猛烈攻击沙皇暴行的诗篇,招致了沙皇反动当局对他的迫害。诗人因此被逮捕,被流放。 《浮云》一诗。创作于1840年5月初。诗人因触犯所谓的刑律,第二次被流放去高加索。临行前,朋友为他饯行。金色的黄昏中,诗人站在窗前,看着空中慢慢浮行的镶有红边的云彩,有感于自已的身世遭遇,写成《浮云》一诗。 《浮云》是一篇以爱国和自由为主题的愤世嫉俗之作。全诗以独自的方式,对云诉说自己的满腹心事  相似文献   

19.
据外电报道,1998年7月17日,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遗骨被正式安葬在圣彼得堡。葬礼在市郊巍峨高耸的彼得堡罗要塞内的大教堂隆重举行。在这座教堂里安放着从彼得大帝以来罗曼诺夫王朝的所有沙皇的灵枢,只有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除外。按照传统,...  相似文献   

20.
方案一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梦想是在喧闹的尘世中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诗人海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痛苦煎熬,他的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备受沙皇专制迫害,一生多次遭受流放的俄国浪漫诗人普希金,他的梦想是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奔放;面对秋水长空,万物勃发的壮丽江山,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少年心事当拿云”,他的梦想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熏他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那么,你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