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的爱国抗战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但是他的20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摹农村景物的农村词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词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并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倍受后人称赞,在词坛上别树一帜。辛弃疾的农村词内容丰富,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图画,成功塑造了农民的美好形象。而且他的农村词有着独特的章法结构,在语言上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形成了别具魅力的风格特色,展现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的爱国抗战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但是他的20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摹农村景物的农村词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词语言清新、风格质朴,并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倍受后人称赞,在词坛上别树一帜.辛弃疾的农村词内容丰富,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图画,成功塑造了农民的美好形象.而且他的农村词有着独特的章法结构,在语言上打破了诗和词的界限,形成了别具魅力的风格特色,展现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闲居江西农村时所创作的田园词,以多彩的画笔描绘农村风光,咏赞壮丽河山,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对辛弃疾的田园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试从其田园词创作的一个角度探讨其田园词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苏轼辛弃疾农村词,都有着浓郁的隐逸情结,反映了农村的表层现象,对当时农民生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较来说,辛弃疾农村词涉及面广,是一幅幅现实生活的画卷;苏轼农村词题材狭窄,多是浪漫情思的抒写。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以其词的卓越成就,毋庸置疑地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他的伟大词人的地位。农村词,是辛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多种宋词选本均予选辑,近代各家文学史亦无不论及。但是,辛弃疾的农村词在词苑中出现的重大意义,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湮没不彰。解放后,研究者看到了它的某些成就,但究竟如何正确评价它,至今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一要充分认识辛弃疾的农村词在词苑中出现的意义,首先,必须把它放在词风的变革中来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6.
设问:如果辛弃疾没有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豪词,文学史是否仍然应该给他以重要的一席? 答曰:单以其农村词的成就,就应当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这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它的数量,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与比拟的,而且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是通过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成就很高。关于辛弃疾农村词的思想内容,拙稿《辛弃疾农村词简论》已有概述,这里只  相似文献   

7.
南方文化的影响对辛弃疾个人成长和创作、对宋代词史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南方文化培育了辛弃疾,南方文化促成辛弃疾创作转型和成熟;其次南方文化使辛弃疾形成婉约风格,推动了婉约词风的转变,完善了婉约词词体。再次,稼轩词融合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使豪放和婉约之争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六百多首词,在这些词中,绝大部分研究者往往只注重他的爱国词和农村词的研究,对另外四十多首辛弃疾专门为当时的朋友、亲人祝寿的词(权且称之为祝颂词)却一直采取置而勿论的态度,即使偶有涉及,也只是牵强地把它们当作爱国词来谈论,而不能把  相似文献   

9.
范中胜 《红领巾》2004,(5):104-105
田园词成熟于苏轼,兴盛于辛弃疾.辛弃疾多方面突破和丰富了田园词的传统,拓宽了田园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田园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田园词的成就是在对传统的突破中取得的,其局限也可在传统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是农村风光和田园劳动的赞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详细分析了苏、辛以农村生活入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原因.并指出,以农村题材入词,除苏、辛外,在唐宋文人词中尚不曾见,这反映了这两位词人在词的创作上的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旷达词多层面、多角度地抒发了辛弃疾达观洒脱、开朗自适的情怀,展现出潇洒飘逸、疏淡自然、幽默诙谐的美学特色。旷达词既有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是辛弃疾心灵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相撞击的结果,还有辛弃疾个人性格因素的渗入,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正常健康的心理需求,它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表现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2.
余家友 《考试周刊》2013,(78):25-25
<正>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是写乡村词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人。他摆脱了当时乡间词以都市化为背景,满足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市民消遣需求的这一潮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乡村词的顶峰。究其原因:第一,在1182年辛弃疾43岁那年之后的整整20年中,他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他热爱乡间自然风景,熟悉乡村生活情态,体悟农民喜怒哀乐,甚至自号"稼轩居士"。第二,辛弃疾终身心怀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辛弃疾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受耿京命“奉表南归”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并拜为右承务郎起,至开禧三年(1207)抱恨离世,四十余年宦海生涯申三起三落,其间多次遭到弹劾。其经历的宦海风波之惊心动魄不下于其词之波澜壮阔。在某种程度上,六次弹劾影响了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并反映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成就了辛弃疾的词史地位。六次弹劾对于辛弃疾的人生及其词风的形成影响至巨。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文学和绘画作品的重要维度,辛弃疾的婉约词也因其表现的空间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壮阔辽远的山水空间和精致小巧的庭院空间在辛弃疾的婉约词中完美的呈现出来,构成了辛弃疾婉约词空间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与姜夔共同铸就了南宋词坛的辉煌,作为爱国文人,词坛前辈,辛弃疾其人其词对姜夔都有很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对稼轩爱国词对姜夔词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肝肠如火色貌如花--再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素以豪放词称著,而他笔下也有为数可观的婉约词应引起关注。本文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辛弃疾婉约词寓豪于婉,豪婉相济的独特风格及对词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从辛弃疾词中描写农村与农家生活的田园小词,感受其清新明快、简朴淳真的艺术风格,体会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9.
北宋苏轼开我国词史上农村词写作之先河,苏后农村词一度荒芜,直至南宋辛弃疾再度开始农村词创作并将之推向高峰。自上世纪70年代苏辛农村词对比研究引起学界关注,之后一直成为研究热点,且研究成果颇丰。文章对苏辛农村词进行辨析,对苏辛农村词对比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梳理,并探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爱国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而他的几十首农村词作也以质朴康健、清新俊洁的风格在词坛上别树一格。本文就其农村词创作的实绩,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二、章法结构,三、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