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唱一门艺术形式,也是心理创造活动。声乐教学是一项内容丰富,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是通过对歌唱器官各个环节的综合训练来塑造最美的声音来获得对歌唱整体状态的有机协调能力。科学的发声方法还需懂得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美学等方面知识。在声乐教学中应不断摸索前进,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文拟就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按科学的心理方法展开声乐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首先,进行心理调控,其次,教师正确的演唱示范以及发声训练时学生在声乐领域有更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事物矛盾的基本法则,探讨声乐教育中辩证法的运用,在声乐训练中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自如运用辩证的技术方法;正确处理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们利用和调配人体发音器官的各个功能.使之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旋律.称之为歌唱。歌唱作为一门学科,称之为声乐。声乐的“土”“洋”唱法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土”唱法即民族唱法,“洋”唱法指美声唱法.我国又称之为西洋唱法。  相似文献   

5.
万莉 《科教文汇》2007,(5X):186-186
音色来源于胸声、口咽声和头声。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作为声乐艺术,要创造突破自然声可以塑造各种形象的音色特征。音色的审美受其文化传统的制约。不同的国度、地域、民族在演唱中也具有特定的音色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音色就不尽相同。演唱过程中音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丰实的音色就不能表现大千世界音响的丰实。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几乎没有见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儿童歌唱训练学》这门课程,而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如果把教学重心仅仅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歌唱能力方面却严重忽视声乐教学方法的传授是要付出代价的。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充分重视儿童歌唱训练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训练学生嗓音,提高学生歌唱能力使学生早日成才,是声乐教师研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纠正学生不科学的声乐理念,是学生走出声乐学习的误区,打开歌唱艺术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唐天英 《科教文汇》2013,(14):131-131,139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笔者从小学生歌唱曲目的选择、歌唱曲目的训练以及歌唱环境的设计三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对歌曲的感情和歌唱声音,唱出孩子们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声、气和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声,指的是歌唱时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要训练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离不开正确运用气息,气是声的基础,没有好的气息控制就谈不上好的声音。而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  相似文献   

10.
苏烽 《华夏星火》2005,(3):92-93
声乐是音乐艺术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是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中,运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产生与内容相符的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手段、传达美和情感。  相似文献   

11.
赵晰 《科教文汇》2009,(14):219-219
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钱若莹 《科教文汇》2008,(24):184-184
心理教学法是声乐教学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法的教师们认为,最好和最成功的教学法是训练歌手的智慧而不是声音;是耳朵而不是生理机能。他们不谈歌唱技巧,如姿势、呼吸方法、发声机理或共鸣腔体的调节等,而是强调主观上的一些细节,如音的记忆、心理的概念、感情和信心。他们相信完形心理学,认为歌唱是一种全面反应。他们并不试图迫使发声器官按所需的方式配合在一起,而是相信人的本能将会完成这一切。本文就是探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歌唱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知识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寻求歌声之美,还要处理好声、情、表演技巧之间的矛盾,以及上课与上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歌唱及声音训练中,解决共鸣与声区的统一是极为重要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的密切配合在一起的。运用好混合共鸣,也是使声音获得统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以及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在声乐表演中既需要表演者能够对歌曲进行完美的诠释,同时又要求表演者有良好的形体艺术表现。声乐表演中的形态艺术对于歌唱表演有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对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对形体艺术的训练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军科 《科教文汇》2012,(2):163-164
唱歌,只要一张口就可以唱出来,看来似乎并不难。实际上,声乐是一门艺术,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艺术。通俗地说,声乐艺术也就是唱歌艺术。真假声结合不好在歌唱训练中是很多人遇到的难题,只有将这一关解决好才能使声乐水平达到又一高峰。要敢于正确地使用和锻炼声带。可以做软起首、硬起首和舒气起首不同的练习来锻炼声带的张力和功能,从而使真假声结合得到理想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王珍伟 《今日科苑》2010,(4):188-188
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歌曲演唱中运用好情对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全面进行作品分析,结合曲调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高潮点的准确判断;演唱者还要对歌曲创作的背景深入了解;演唱者对歌词的内涵要有深刻地思考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演唱者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演绎,使之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人声歌唱的最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歌声,在这其中,呼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歌唱时的呼吸,有别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是需要歌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锻炼才能拥有并运用自如。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训练和使用它。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内江科技》2007,28(5):38-38,60
声乐教学是一种感情教学.声乐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演唱心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声音僵直没有颤音、发声无力、高音发声困难等错误定型常常是学生中极易出现的发声问题 ,也是长期困扰声乐发声训练的难题。本文试图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发声原理 ,就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