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娟 《学子》2012,(11):36-36
一、精心预设,预约精彩特级教师刘德武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认识了1厘米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几厘米时,刘老师出示一根5厘米的红色纸条,要求学生迅速说出是几厘米。当学生齐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问:"同意5厘米的举手。"教室里部分学生举起了小手。刘老师又问:"不同意5厘米的举手。"另一部分学生也举起了手。“你认...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师:现在我有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它的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要剪成直径是8厘米的圆,最多能剪几个?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数学兴趣课上,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块长125.6厘米、宽90厘米的长方形铝皮,剪成直径是30厘米的小圆片,最多可以剪几块? 冬冬的想法是:要求最多可以剪几块,就得尽量不让铝皮浪费,所以必须用整块铝皮的面积除以每块小圆片的面积。算  相似文献   

4.
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求下图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解法吗? (单位:厘米) 学生想出了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看作一个大平行四边形,其底是9厘米,高是(3+3)厘米,面积是9×(3+3)=54(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毫米。2.了解1厘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和几厘米、几毫米的大约长度。3.记住1厘米=10毫米。4.理解1厘米=10毫米的道理。5.掌握用米尺量小  相似文献   

6.
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长3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圆柱形零件的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也是1厘米。这个包装盒内能装几个这样的零件?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把它分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4部分,有几种分法?哪种分法表面积增加得最多?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和目标定位这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 (试用 )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 ,从内容上看是一节概念课 ,是在学生学习“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可观性 ,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 ,而是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 ;二是可操作性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分米、1厘米、1毫米 ,可以自己用尺画出1分米、几分米等 ,也可以任意比划出1厘米、几厘米等 ;三是相关性 ,人们可以从1分米中找到1厘米、1毫米 ,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 ;四是实用性 ,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案例1: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这样的长方形有几种? 错误答案:3种.分别是长7厘米、宽1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10.
吴文娟 《云南教育》2003,(34):42-42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比例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师:(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长24厘米,宽18厘米,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这本书的示意图吗?看谁画得最像?中途有学生反映,练习本上画不下。老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发现应该将图缩小了画。老师将学生画的图选出几幅贴在黑板上。师:观察一下,哪几幅最像?(学生指出几幅像的和几幅不像的。)师: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画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确定长和宽的?生1:我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我是想3是24和18的公约数,我就把长和宽同时缩小了3倍。生2:我画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长65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一共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当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  相似文献   

12.
魔烛     
[现象] 在离蜡烛几厘米的地方,能把蜡烛点燃。[做法] 表演前,表演者准备一枝蜡烛和一盒火柴。表演时,表演者先用火柴点燃蜡烛,并说:“像这样把蜡烛点燃,我想大家都会,但今天我表演的是在远离烛心几厘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拼正方形     
有9根木棍,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规定不许折断),请你从中选用若干根拼成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个长方体由若干个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可能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时,注意根据儿童的学习心理,通过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反复实践中总结规律、增强记忆,切实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具体做法是:一、田县油示.讲清公式教学时,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教具,问:这个长方形沿着长去量是多少?沿着宽去量是多少?要计算它的面积是什么意思?应该用哪一个面积单位?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排,每行可以排几个?为什么?可以排这样的几行?为什么?这个长方形一并排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计算出来?边演示教具边板书:长5厘米宽3厘米IL5x3通过直…  相似文献   

16.
动手画一画     
下面两个图形(图一)都是由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但是周长不同。你能画出几种面积是6平方厘米,周长是12厘米的图形吗?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小学毕业质量测试阅卷工作中,有几道试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其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8厘米。量得它的高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8.
跳远取胜的关键是以准确踏跳而多争取几厘米决定的。跳远踏跳准确性的问题,在各年级跳远教学训练中被重视。在中学生跳远比赛达标中,往往因踏跳不准确(跳不上板或犯规)失去几厘米或几十厘米的距离而未或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19.
前两天听了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公开课,关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把握方面觉得有话要说.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到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第一次建构体积计算的方法,除了需要对体积概念的形成作复习,还要使学生参与到计算方法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实际上最理想的、最高效的莫过于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关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这一要点的"再创造"的过程中来,实现了学生的"再创造",也即实现了完美的建构.课堂上,教师作好了相关准备,在进入学生实验前,教师安排了5个实验步骤:①摆一摆: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些长方体.②说一说:一排摆几个,长是几厘米?一层摆几排,宽是几厘米?一共摆几层,高是几厘米?③填一填:在下表中填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随身携带着几把"尺子"。不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假如你"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量一下你的课桌。如果课桌的长度是8拃,则课桌的长度大约是80厘米;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