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颇丰的通俗小说家,而且他还提出了许多值得令人寻味的文学主张,表达了自己创作通俗小说的美学思想。探讨这位通俗文学巨匠的小说美学思想,对指导当前通俗文学的创作,丰富通俗文学理论,无疑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胥远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4):63-68,73
作者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进行发生学考察,提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两个精神本质:市场与消闲。不满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闸释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所遭受的新文学本位立场和意识形态制约,作者从通俗文学市场本质出发,指出市场最大化才是深刻影响通俗文学现代性发展和雅俗对立互渗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对中国通俗文学现代性进程和“雅”“俗”对立消解作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一直被放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版图之外。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通俗文学逐渐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在研究界日渐成为一门“显学”。不仅有专业的断代通俗文学史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也有大量研究通俗文化的文章发表。这些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古今转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优秀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现象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文学独树一帜。近年来,通俗文学研究呈现“热”现象,本文试图从界定、流变轨迹两个方面对1911—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众通俗文学做一个概貌式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将改变文学史的整体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又重回读者的视野,并进而登上了大学的讲堂,成为文学史家研究的对象。苏州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而苏州大学则是当今研究通俗文学的大本营之一。这一研究团队提出了知识精英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应该“双翼齐飞”的文学史观,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通俗文学要入史,还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是否要‘‘向前位移’’;二是如何就中国现代文学史“双翼齐飞”的整体格局达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重新书写了张爱玲,却未全面认识她。张氏小说虽不能简单归于通俗文学之列,但其通俗品格在通俗文学思潮中必然引起广泛兴趣。张爱玲和她的作品也染上了商业气息,商业运作为张爱玲热推波助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通俗小说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类型小说几乎等同于通俗文学。但是“类型小说”的称呼并非与生俱来。如果以市民大众文学的脉络视之,到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时期,类型小说才得以定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伯群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以类型文学为标准,系统梳理了晚清以来主要类型小说如社会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等部分代表作品。随着时代和载体的改变,类型小说也悄然发生了流变,当下的网络小说主要表现为类型的细化,如武侠小说分成了玄幻、仙侠等,社会言情小说为都市言情、校园小说等取而代之,更有同人小说、女尊小说等和而不同的新文类不断涌现,这些类型小说皆与清末民初的中国通俗文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范伯群先生从研究知识精英文学入手,然后转入了通俗文学研究领域。从最初的为“鸳鸯蝴蝶派”正名,到几部通俗文学史著的问世,他利用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十年光阴,提出了“两个翅膀论”的著名论断,为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在雅、俗两个文学领域的高瞻远瞩为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主力"、"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名编辑"的赵苕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在上海从事通俗文学期刊的编辑活动,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通俗文学作品,其中以侦探小说为多,影响也最大。他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品《胡闲探案》系列,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前后期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中国早期现代侦探小说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周瘦鹃的分量举足轻重。1922年8月,世界书局创刊红极一时的《红杂志》周刊,其上曾连载过《小说点将录》,作者用《水浒传》中的人物对通俗文学作家予以评点,称周瘦鹃为"双枪将董平",赞其可以"一手作一手译,双管齐下"。在小说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雅”、“俗”之分,唯有小说例外。通俗是小说的特性。五四以后,小说吸取国外的艺术技巧,开始出现雅俗合流的现象。但就长篇小说而言,仍以通俗为其基本特征。八十年代兴起的通俗文学热,冲击了雅文学创作,“雅”文学适应了新的时代特点和群众的精神需求。但缺乏对通俗文学创作的宏观指导管理,和创作队伍本身的诸多原因,导致了通俗文学创作的滑坡。今后的文学发展,应提倡取长补短,雅俗合流,共创新路,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陈蝶衣将《万象》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象》“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象》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刚过,他却凭借写作章回体小说而掀起了轰动一时的“张恨水热”。在消闲与责任交织的文化心态下,张恨水的小说所呈现出“高雅化的通俗”的艺术品貌,进而寻求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于从清末至民国的断代史研究。虽然有学者也曾追本溯源,但多从某一文类进入,对于近现代通俗文学整体的发生、发展以及流变少有贯穿古今的分析。本期范伯群先生的《古今市民大众文学的"文学链"》一文,将近现代通俗文学的发生、发展、流变的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他提出"冯梦龙—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一根从古至今的市民大众"文学链",将冯梦龙的"情教"反映的农业文明下的古代都市生活以及市民意识增强的市民图景、鸳鸯蝴蝶派作家反映的现代工商文明大都市的生活面影以及当下"网而优则纸"、"网优则‘触电’"的"网络类型小说"一以贯之。这根文学链条的发现以及梳理为自成一体的"通俗文学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该观点范先生在去年的武汉会议上首次发表,承蒙不弃,将此文修改补充整理后赐予本刊发表,深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海上花列传》中妓女与恩客及老鸨关系的变化、妓女婚姻观念的变化、妓女职业意识的树立来观照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并以此角度透视该小说的现代性,进一步厘定其现代通俗文学开山的文学史地位之不虚。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对于文学史研究者而言,丰沛的资料是形成客观史识的基础。由于通俗文学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研究目录的编纂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孙楷第先生编撰的《中国通俗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及其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受到激烈的批判,被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标签,并长期受到文学史的排斥。当今的学术界对他的讨论早已超越了"雅俗之辨",张恨水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的贡献也逐渐被历史地凸显出来。但是,笔者认为,张恨水及其创作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化文学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这一桥梁的存在,才使得传统与现代之间、新与  相似文献   

20.
首先,请容许我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祝贺范伯群先生的学术论著自选集的出版。 该书分为“现当代作家作品论”“鲁迅小说论”“通俗文学史论”和“多元共生论”四大部分,能大致代表范伯群先生四个研究领域的贡献。由于篇幅限制,范先生还有很多重要的很有影响的论作没有选进来。比如他早年和曾华鹏先生合作的《郁达夫评传》,影响就很大,我们这一代学生都曾经受惠于它。当然,范先生贡献最大的还是在通俗文学方面。他在这方面收罗的材料之丰、见识之广,在当代学者中首屈一指,无人可及。拿《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来说,近百万字,煌煌巨著,论及的作家作品、报刊社团上千家,相当一部分都是第一次进入文学史,甚至是头一次被当成研究对象。仅从史料价值上讲,就已经做了开山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