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备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读书可以调动读者的五官,刺激人的神经,增强注意力,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内外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树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丰厚语文积淀。  相似文献   

2.
王占芳 《学周刊C版》2020,(10):135-13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引导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课堂里通过听、说、读、写及其综合性训练,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有自主学习的本领。有了学习的本领,才会实现自主学习,得到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读书可以调动读者的五官,刺激人的神经,增强注意力,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内外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树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丰厚语文积淀.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引导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课堂里通过听、说、读、写及其综合性训练,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有自主学习的本领。有了学习的本领,才会实现自主学习,得到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兰萍英 《广西教育》2014,(5):80+111-80,1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尝试运用"四读一练"教学法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四读一练"教学法是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深读课文—精读课文—综合实践"五部分组成,这一教学法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这一切主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方法,以阅读促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教会学生读书写字、教授知识的功用.更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之情的任务.同时.处理好文言文教学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非常关键.因而加强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准确定位,明确语言文字的主体性;要研透教材,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精心设计,凸显语文文字的独特处。"得意"之后不能"忘言","言意兼得"才是阅读教学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梁滨 《现代语文》2011,(7):76-77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读、写是语文的根本教学任务。如何让无声的语言文字能力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积极生成?笔者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谭惠琼 《教师》2020,(9):51-52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自读课是统编版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呈现学习目标—设计自读活动—开展合作交流—指导拓展阅读"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聚焦语言运用,有利于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凯敏 《福建教育》2009,(11):43-43
通俗地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如何通过“有形”的训练来提升学生“无形”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读”应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以课文为凭借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习得语言,形成能力。从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角度看,就是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那么,如何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发展语言呢?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丰富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才能理解内容感知情感,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特色;而“情”是渗透语文学科的优势特色。正如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语言文字深入透彻地理解主要依靠人们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如果让小学生单纯地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文章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绘画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对绘画的准确理解主要依靠人们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如果让小学生通过绘画去理解文章内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画课文"阅读法。什么是"画课文"阅读法?"画课文"阅读法有什么重要作用?"画课文"阅读法应该如何实施?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杜甫有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聆听、说话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一、教导学生在读书时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词汇等素材。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能接触到的语文词汇和写作素材大多来自课文教材,课外补充的资料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  相似文献   

19.
“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不必每篇课文都逐句串讲,关键在于教师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