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著录中帝王干支纪年与公历的自动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古籍著录工具对帝王干支纪年转换为公历纪年支持度较低的情况,提出通过外挂程序来弥补这个缺陷.通过描述干支纪年与公历的转换算法,实现辅助转化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玛雅历     
《金秋科苑》2013,(9):56-59
玛雅历是哥伦布时期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使用的一套历法系统,是最古老的历法之一,可与现代公历相互换算。其记日系统由以260天为周期的卓尔金历和以365天为周期的哈布历相互结合同步循环,以52个哈布年为周期,称为一个历法循环。  相似文献   

3.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个回归年.总长度需时365.2422天: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行12圈即12个朔望月为一年.一个朔望月.长度时间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是354.3672天.比公历一个回归年要少将近10.88天.三年后就少了30多天。以此发展下去,就会使气候颠倒,可能在新正大月里就立了秋,冬季就变成了夏天。会造成“十冬腊月涨大水,冲得满地高粱头”。出现这种时序错乱的怪现象,使天时和历法不相符合。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古人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来闰月的办法.保证了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这就是安排闰月的科学道理,农历三年逢一闰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现行公历,一年通常有365天(闰年则366天)。但是历史上一年可不是总这么长,历史上最长的一年有445天。这个特殊的"超长年"是因为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6年发起的一项历法改革而产生的。在改革之前,过去的罗马历法总是比太阳历拖后很多,所以有点混乱。公元前46年,凯撒希望下一年能规规矩矩,刚好在冬至的时候结束,所以他使这一年多加了3个月,等到了冬至。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一张2021年和1971年日历对比的图片走红网络,两个年份相隔半个世纪,公历日历竟然"长得一模一样"。两张日历的日期和星期完全相同,全年均为365天,1月1日开始于星期五,12月31日也结束于星期五,没有丝毫改变。人们在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好奇心。这样的"时空穿梭"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这种巧合难道是50年才能一见的奇遇吗?  相似文献   

6.
也不知道忙了多少天.嘴和眼睛这两个好兄弟.好不容易有个休息的时间。嘴对着眼睛长叹一口气,开始抱怨起来。  相似文献   

7.
主会场:四面达人创意闪亮登场八方来宾观展兴趣无穷又是一个明媚的冬日,对于身处创意产业的人群来说,一年365天的时间似乎有些过长,盼啊盼啊,一定要等地球转上一圈文博会才会如约而至。而列于创意产业来说,2008年的365天可能是其未来漫长发展时间轴上的一个小小的坐标,但是在创意产业这样一个活力与朝气并存的产业里这小小坐标之间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却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天”,也许是最常用的计量单位了,比如,每过365天,就要过年。  相似文献   

9.
水族馆     
一   成人仪式结束后,我就是一个大人了.   掌管时间的是倍受族人尊重的王老伯.小时候,我以为时间就是王老伯屋子里的那台高大的、样子怪怪的黑东西,后来王老伯告诉我那叫做钟,是根据水的流量来计算时间的,他还告诉我一天有12个时辰,并与钟上的12个鸟头一一对应,而把365天加在一起就是一年.……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11,(10):56-56
清明最初只是节气名称,时间在夏历三月间(公历4月5日前后),比寒食节晚一至两天。清明的含义,据《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到了清明这天,天气回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惜春正命、纪念亡人的绝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宇宙新闻     
1950年小行星表1950年小行星表是苏联列宁格勒理论天文研究所刊行的。这本书共有124页,包含在1950年中冲日的小行星1214个。每个小行星有六个位置,以八天为一间隔,平均分布在冲日的前后。位置的表示是以1950年春分点的坐标为标准的,赤经到十分之一分,赤纬到一弧分,表上并且还刊出冲日时小行星的星等。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天体运动变化的标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阴历月,公历一个月则是地球公转一周的1/12左右;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太阳处在上中天为12时,在下中天为零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温度、空气中的含氧量、来自空间的微粒辐射、地球的磁场强度等,也都随之变化;人类在适应自然界这些变化的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13.
励志的公式     
流传着这样一道励志公式:(1+1%)的365次方=37.7834. 在学生看来,这道公式有着独特的含义:现有的学习水平为“1”,如果每天在这个基础上多努力1%,获得的就是“1+1%”.一年365天,如果每天坚持这么做,也就是“1+1%”的365次方,一年下来的收获就会从原来的1增长到37.7834.  相似文献   

14.
节日的变迁     
黄婷 《百科知识》2008,(5):52-53
中国的岁时节日比较频繁,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清末时期,存在宫廷节令与民间节日习俗并存和相互渗透的现象。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沿用阴历,直到民国才与国际接轨,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然而公历的实行并没有改变千年来形成的岁时习俗,阴历与公历并存,岁时节日也呈现新旧更替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09,(10):43-43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小城茂物号称世界上打雷最多的地方,有“世界雷都”的美名。这个称号的确不过分,一年365天,茂物打雷的日子居然有300天之多。对比一下,中国打雷最多的西双版纳每年也只有大约120天。  相似文献   

16.
雷都茂物     
《科学与文化》2011,(11):42-42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小城茂物,可以说是世界上打雷最多的地方,有“世界雷都”的美名。这个称号的确不过分,一年365天,茂物打雷的日子居然有300天之多。对比一下,中国打雷最多的西双版纳每年也只有大约120天。  相似文献   

17.
<正>简单的鸽笼原理不简单如果你把三只鸽子放入两个笼子里,至少有两只鸽子会处在同一个笼子里。这个看起来简单明了的道理却是数学上一个基本的数学原理,这个原理被形象地称为"鸽笼原理"。我们在做数学题时,也经常遇到鸽笼原理。比如:一、同年出生的367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将一年中的365天(或366天)视为365个(或366个)盒子,367个人看作367个物体,由鸽笼原理可  相似文献   

18.
春色正中分     
正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恰逢春季之半,因此得名"春分";又因为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春分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来了,提醒着人们安排生产、生活的节奏;节日到了,帝王祭日,民间祭祖,同时民间也有其他一些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365天,他恪尽职守,用心呵护着生命的健康;春夏秋冬四季,他兢兢业业,用爱把握着生命的轮回。36年如一日,他用无怨无悔的青春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序在湖北黄冈市,有一位专利发明人杨志红。她曾在自己的婚礼上抛出一个彩球:愿意以一元钱的价格转让自己的专利,时间是2000年4月1日~2001年4月1日,为期一年。在那365个日日夜夜里,她一天天地期待着,一天天地煎熬着。欢乐和痛苦交织着,希望和懊丧互换着,但最终没有实现预想和期望。时下已是2001年11月,时间又过去了200天之多,但情况依然不很乐观,个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奥妙:令人费解,令人关注。于是,笔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了她生活和居住的那个城市,也走进了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