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存在问题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分别表明为早期的世界性、中期的历史性,以及晚期的语言性.在晚期思想中,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关注是通达存在的道路.在本性上,存在的问题成为了语言的问题.在这里.从存在何以规定思想及其言说方式,以及语言时存在的敞开等重要问题入手,揭示了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语言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海德格尔的语言与存在、思想相互关切的生成游戏,这一生成游戏正是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本性所在,这也是一种不解的思想之谜.  相似文献   

2.
在“贫乏时代”的废墟上重建精神大厦,为人类灵魂寻求栖息之地是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哲学意义所在。本文分别就“语言是存在之家”和“自然在说话”两个命题进行阐释,并与语言分析哲学比较,集中揭示出海德格尔语言观对形而上学的反叛与消解的精神实质,这是语言分析哲学所无法比拟的。它尽管实现了语言哲学上的革命,却无法找回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阐释学这两位重要代表人物从各自理想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哲学思索和本体论规定。在海德格尔那里,语言被赋予了理想化的诗意韵味。伽达默尔在沿着海氏语言观所启示的方向思索语言的同时,强调了语言与自我、与历史的必然联系,摆脱了海德格尔所思虑的两种相互对峙的极端可能性:语言是存在的牢狱和家园,代之以中庸的、调和的可能性———语言是能被理解的存在,从而把阐释学所追求的语言与意义的本体论同一的语言观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为一种本体论阐释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现对前期语言观是一种跳越。基于这一跳越,“语言与存在”这一主题被突显出来,思语言就得思诗与思的关联。诗与思处于一种相互面对的近邻关系,是从大道而来的语言之说,即大道的显示。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观超越了形而上学语言观,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后现代这一维度。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海德格尔执着于用语言显示存在,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摈弃语言才能把握“道”本身,其实,这是武断的结论.海德格尔和老庄都试图超越主客二分,他们都反对用主体性的语言来把握“道”和“存在”,推崇自然流露出的“无心之言”.此外,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语言观也有很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命题使得“存在”这个终极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本性.而在老子、庄子看来,某种语言是否能够开启道境,不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而取决于言说者是否去除了“成心”.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语言观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西方,“存在”必须通过语言呈现,但由于西方的日常语言本身预设了主客二元对立,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借助于类似于汉语类比思维的“诗言”来彰显“存在”.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哲学没有能理解存在,把存在者当作了存在,因而提出了他的现代存在论;海德格尔还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观,以及分析哲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把语言当作了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他则把语言与存在联系起来,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并把这种与存在相关的语言称作为"本质的语言";而诗与思的语言就是这样的显示存在的"本质的语言",因为诗歌给存在以命名,因而它是"存在之家",伽达默尔则进一步把它称作为"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通过哲学史的梳理,廓清了语言如何进入哲学的视域,揭示了语言蕴含的人的认识论本质及其对哲学造成的困惑.正是这一看似语言的限度将哲学带入了对语言的深思之中,即海德格尔关于诗与思的存在论思想,而语言翻译之可能也在这种深思中得到了解答.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晚期强调走在通往语言的途中主要是通过诗意的经验获得的,并提出口号“把语言作为语言带向语言”。他分析和批判了日常语言观和形而上学的语言观,认为它们都未做到“把语言作为语言带向语言”。海德格尔强调经验语言,让语言自身说话,从而让语言回归其本性。他对语言的揭示叫作倾听的言说。道说让我们倾听并让我们到达语言自身的言说。人被大道用于化无声的道说为有声的人言,并且是大道的开辟道路使道说达乎人言。在他那里,语言被理解为道说,显示着世界与事物,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要义就是说不可说之神秘。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哲学里面的对象化思维与存在的二重性息息相关,只有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才有语言观当中的对象化批判,因为无论是语言现象中的对象化思维模式,还是主客对立,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忘记了存在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言的本质意蕴,不仅如此,连人的本质也由存在之音所主宰。也就是说,语言的本质和人之说的有声言谈,都根源于大音希声的存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有关"语言"的定义,有语言工具说、符号说、本能说、世界观说、社会现象说、存在说、行为方式说,以及表述说、表达说、词语规则说、系统说、活动说、信息说等种种说法。虽然现有的诸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正确地反映了语言的某种本质或性能的一面,但却因思维方式及视域所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诸如不能系统、深入、恰切地反映语言的真正本质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据作者提出的层次语言本质论之理念,自然语言意义上的"语言"的定义应该按着语言的底层本质(基础层次)、一般本质(核心层次)、特殊本质(表象层次)之层次本质观念,重新做如下新的界定:语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音义结合的表现符号。  相似文献   

13.
学生通过用数学语言说话可以培养数学感觉,还可以培养数学感情.数学语言基本单位分为5类:词素,单词和词组,句子和句群,段落,篇章.语言表达是人类能够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前提,是人类社会能够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数学的应用和数学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对数学符号的操作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认识和再现以及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全语言”是当代风靡多个英语国家的一种语言教育的哲学。它不是一种指导狭隘实践的教条,而是语言观、学习观、人类观的融合体。从学习者、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来看,全语言是“作为全人的学习者在整体情境中对整体语言的学习”。全语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反思和剖析母语教育的基本理念,重新思考母语教育的意义,树立母语教育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禁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就像语言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禁忌语可以折射出特定文化社会理念与价值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这些文化理念与社会准则的限制。本文主要从英语禁忌语的普遍性和习用性、禁忌语的语用修辞策略以及会话准则与社会准则的双重约束几个方面,重点论述禁忌语的语用修辞特点及文化规约本质。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否具有语言本能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话题,儿童语言被公认为最好的语言试验材料。文章通过对大量儿童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种类的儿童对于主词句与无主词句的选择恰好能符合自己语言的语言特征及要求,儿童的这种意识可以看作是人类语言本能的早期体现,人类语言本能的存在依据与表现形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言定义往往能反映定义者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因此,通过分析语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定义者的语言观,而且,分析一定时期内语言定义的演变过程,可以使我们看清语言学界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化过程。本文撷取了自上世纪初至本世纪初我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一些语言定义,试图通过对这些重要的语言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勾画出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言交际的生命本质包括个体生命本质与人的类生命本质。语言交际的个体生命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言交际是个体的一种生理活动;其次,语言交际是在个体生命的生理条件容许的情况下的所进行的活动。语言交际的精神本质主要包括:首先,语言交际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运用大脑这个重要的生理器官进行的精神活动;其次,语言交际的作用是影响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融入社会性课堂学习环境中,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及汉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子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不同的语言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外来词进入英语词汇,必然受到英语语言系统的支配,在词义、语音、词形方面会有所改变,以适合英语语言系统。语言里的词互相结合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语言的词汇体系。由于语言词汇的系统性,借词作为新增的成分对原有的其它成分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是错综复杂的,本文通过借词对英语在词义、语音以及词形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