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两年前发明出第一代纳米发电机的基础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研究小组再次研制出高分子薄膜封装的交流纳米发电机。  相似文献   

2.
近日出版的英国《科学》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国际纳米技术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Charles Lieber说,“该工作极其令人振奋,它提出了解决纳米技术中一个关键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如何为许多研究组发明的纳米器件提供电力的问题。王教授利用他先创的氧化锌纳米线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这个问题上他显示了巨大的创造性。”王中林早在7年前就认识到氧化锌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学性能,具有其他纳米材料不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8-649
<正>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小组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与传统场效应晶体管相结合,研制出接触起电场效应晶体管,首次提出了摩擦电子学(Tribotronics)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耦合特性,研制了外力触控的接触起电场效应晶体管。该器件可在外力作用下使门极材料产生接触起电,形成静电势作为门极信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3,(5):19-22
王中林小组制备出高性能传感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利用压电电子学效应对肖特基结纳米线传感器进行调节,制备出高性能传感器——pH传感器和蛋白质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先进材料     
正高功率旋转电荷泵浦摩擦纳米发电机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团队成功将电荷泵浦策略应用于旋转式摩擦纳米发电机(Rotary charge pumping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RC-TENG)中,实现了低频激励下的高输出性能。研究论文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8,(3):4-4
据近期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华人科学家王中林领导的科研小组近期研制出一种能产生电能的新型纳米纤维。 报道说,王中林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著名材料学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这种纤维能用来织成布料,布料可用于制造利用人体运动来发电的衣服、鞋和生物植入物如起搏器等。  相似文献   

7.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04,(6):24-24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持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研发出了首个可商用的纳米发电机。研究人员称,这种柔性芯片可依靠人体运动,如手指的压力或脉搏的震动产生电力,有望让iPod等电子设备同电池说拜拜。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音译)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会议和展览大会上展示了该研究成果。他们通过按压位于两个手指之  相似文献   

10.
域外科技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这一成果发表在2月28 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科学》杂志的审稿人评价说:“这是一项很有学问的工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研究。” 晶体结构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晶体表面具有不同的表面能,物理属性也  相似文献   

11.
<正>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如尺子在头皮上摩擦后可吸起碎纸屑。当时的人们一定想不到,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这样小小的摩擦也能聚集成供人类使用的能源。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能源的利用有赖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简称TENG)的发明。它是一种利用材料之间摩擦引起的电荷转移,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实现能量收集和转换的发电设备。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等三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合成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状结构,这是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王中林教授等人利用高温固体气相法,成功合成了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和氧化镓等宽带半导体体系的带状结构。这些带状结构纯度高、产量大、结构完美、表面干净,并且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3月18日出版的英国Nature(2010,464,392—395)发表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中群教授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方法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该研究组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研究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4,(1):24-24
正近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网站公布了2014年"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J a m e s C.McGroddyPrizeforNewMaterials)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荣获这一世界级奖项。美国物理学会2014年春季年会将于2014年3月3-7日在美国丹佛举行,届时"詹姆斯·C·麦高第新材料奖"(JamesC.McGroddyPrizeforNewMaterials)颁奖仪式将同期举行,王中林院士将在颁奖式上作特邀大会报告。该奖项由IBM资助并创建于1997年,专门奖励那些在新材料科学应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虽然此前已经有研究团队制造出了采用氧化锌和钛酸钡等无机半导体材制造的纳米发电机,但是“同我们采用有机材料的纤维纳米发电机相比,采用无机材料的发电机更易坏,而且难以大量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教授林立伟说,正是他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了纤维纳米发电机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5):412-412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王中林研究员以及江鹏副研究员等与物理所解思深院士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蔡伟教授合作,以硫化锌为蒸发源,通过真空热蒸发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出双组份氧化锌纳米带/硫化锌纳米带/氧化锌纳米齿异质结齿轮结构。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这种结构的表征,研究者们发现这种异质结环状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氧化锌和硫化锌晶体的晶格失配所产生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科学家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当时它的长度相当于手表的直径。现在,贝尔实验室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单个分子制成了晶体管,它的大小只有针尖的1000万分之一。科学家们预计,作为当代计算机基础构件的硅晶体管的体积在本世纪20年代将无法再缩小。有机纳米晶体管将使计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0,(12):4-5
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近期展示了一台纳米发电机样机,这种新的发电机可提供不间断的直流供电。这是继先前研发出测量血压的纳米电路之后,研究人员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又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发电机解决了人类所用的电力来源和产生的问题,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发电机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发电机所出现的问题,这里以汽轮发电机为代表,详细地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和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振动异常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电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电灯、电脑、手机等日常用品都离不开电。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能来自涡轮发电机和电磁感应发电机,这两种设备一直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途径。而现在,科学家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途径,利用摩擦来发电的途径,这就是传说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联合作用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摩擦起电是初中生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